天天看点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主角姓名:朱棣

性别:男

出生地:应天(现在的南京)

生猝年:1360.5.2至1424.8.12

关系: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

本次活动:造反

目的:登上帝位

朱元璋去世后(1398年),因太子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遂让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继位后,认为在他前面的九个叔叔(九位藩王)的实力过于强大,于是

联合心腹大臣齐泰和黄子澄进行削藩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朱元璋

当准备对朱棣进行削藩时,朱棣顺势而起,擒杀来逮捕他的官员,以朝中有奸臣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造反),并迅速夺取了北平(现在的北京),以北平为大本营,进行“靖难”。在这次“靖难”刚开始的时候(建文元年七月),朱棣稍费力气便拿下了通州、蓟州等城池,但

朱棣在多次大规模战争中都处于不利地位,却次次都能绝处逢生,仿佛有天命相助,最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了他梦里的那个位置——帝位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朱允炆

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真定之战

朱允炆见叔叔朱棣攻势如此迅猛,便派他爷爷那时候留下来的将军耿炳文率三十万军队去讨伐朱棣。在出征的时候,

朱允炆对耿炳文说了一句“千万别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

这句话却让耿炳文很疑惑,

既要讨伐朱棣,又不能杀朱棣

,这个有点难做到啊。这里的耿炳文值得介绍一下,耿炳文在朱元璋那个时代,因坚守长兴城有功,在朱元璋称帝后被封为长兴侯,而能从朱元璋时代留下来的,也只有他,因为他是以防守见长的将领,不用担心他造反,就算要造反,防守型的将领也掀不起大浪。而以攻击为长项的将领(蓝玉等人)早已被朱元璋杀了。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朱棣

因为朱允炆用错了将领,这场战争也注定是失败的。同年八月,耿炳文达到真定,并开始分布军队,准备攻势。朱棣方派出大将张玉观察敌情后,认为耿炳文的军队军纪涣散,遂在中秋之夜发动了

在真定的第一次战争,也可以说是袭击。这次战斗之后,成功拿下雄县

,但耿炳文这边的军队可以说伤亡很少(基于三十万这个数量上)。

在这次失败之后,朱棣方和耿炳文方都开始集结军队,双方决定在真定进行决战。在双方对峙的时候,朱棣率领千人部队对耿炳文的侧面进行打击,使其被迫出击应敌,此刻

朱棣的大军便从正面进行进攻,使耿炳文两面受敌,损失惨重

。遂耿炳文退守真定城,攻击方面,耿炳文不行,但守城这方面,他绝对拿手。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耿炳文

在这场战争中,朱棣胜利了,这让他觉得明朝没有自己的对手,便

开始轻视了对手。这也就造成了他后面几次打战争上的失

误。但第一场战争唯一的好处是朱允炆给了朱棣一张护身符,让朱棣有了很大的存活机会,这张护身符就是那句“

千万别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

”。

第二次大规模战争——白沟河之战,朱棣第一次绝处逢生

在耿炳文接连失败之后,朱允炆派李景隆(李文忠之子,却没有李文忠的军事才能)接替耿炳文的位置,并新增了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之巨。在李景隆接手之后,便开始组织军队,在得知朱棣带兵外出的时候,立马开始进攻北平。朱棣在走之前,让儿子朱高炽守城。而自己去了宁王那里,胁迫宁王加入自己,让自己获得了朵颜三卫(蒙古铁骑,战力刚猛)。不负众望,在朱棣归来之前,朱高炽守住了城。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李景隆

在朱棣归来之后,

在郑家坝和李景隆发生了第一次正面交锋,朱棣利用朵颜三卫攻破了南军

,这一场战斗最终以朱棣追击李景隆结束。在李景隆溃逃之后,退守德州,开始整顿军队(军队现在是六十万人),召集帮手,这次他找对了人,分别是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以及平安。准备在白沟河与朱棣进行决战。

建文二年四月,在朱棣到达白沟河的时候,平安率领南军首先发动了进攻,由于朱棣对南军的轻视,让

平安从后面对朱棣的队伍发起了进攻,这一步彻底打乱了朱棣的计划

。在之后,这一场战争彻底爆发,

南军的人数远多于朱棣的北军,北军就渐渐有了弱势

,在朱棣苦苦坚持,以为自己要被灭了的时候,

刮了一阵风,吹断了南军的帅旗,古代很多人都是比较迷信的,所以帅旗被吹断都以为是天在帮朱棣

,对其产生了恐惧,在加上

朱棣乘势命人点了一把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势,将胜利的天平推向了朱棣这边

,于是朱棣集合北军对南军发起了总攻,李景隆又一次溃败了。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靖难之役路线

朱棣虽然在第二次大规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这是很取巧的,如果没有那一阵风,可能被灭的就是朱棣了。

由于朱棣对南军的轻视,导致了他的计划被打乱,让自己处于绝境,这是刚好有一阵风吹过,挽救了自己,这也是朱棣在大规模战争中第一次绝处逢生。

第三次大规模战斗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与盛庸的对决中发生了上文的类似事件,朱棣又一次获得了胜利。

一个突破性的想法

在朱棣考虑攻取京城必须要先打山东(山东的军队勇猛,不易打败)的时候,朱棣手下一个叫道衍的谋士为他提了一个突破性的建议,

攻取京城不需要从山东正面夺取,可以绕过山东直取京城

。这个想法被朱棣采用了,先破掉平安的军队,后拿下泗州和扬州,陈兵镇江,直取南京,再加上南京城内的内应(李景隆和朱穗),朱棣成功拿下南京,

兵力悬殊,朱棣在多次绝处逢生后,凭借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登上帝位

道衍

而朱允炆不甘于此,纵火烧了皇宫,不知所踪,于是便有了此后的郑和下西洋。

朱棣能在多次大规模的战争中活下,

第一个原因应该是朱允炆下的那一道圣旨——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参战人员,你可以抓住朱棣,但你不能杀了他。这直接让朱棣在战场上成为一个如同漏洞的存在,

第二个原因便是天意,多次刮风救了朱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