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前言

陈茂辉将军1929年7月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历过许多生动的故事,而“收网官庄敌酋羁”,则是他晚年常常津津乐道的精彩一幕……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陈茂辉少将

在陈茂辉将军百岁诞辰时,他曾与身边人讲述了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当时的情景到底是如何呢?

杜聿明统率的三个兵团30万大军,如何被粟裕‘巧妙’地吃掉?

1939年12月的昆仑关之战,使杜聿明名扬海外,被誉为“抗日名将”。1942年初,他又出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率部进入缅甸迎击日军……

但是这样一位抗日名将,在蒋介石将他投入内战的战场以后,却连遭败绩。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杜聿明

先是在东北战场,他尝到了东北民主联军的铁拳,心力交瘁,一筹莫展,加之身患疾病,不得不垂头丧气抱病离开东北到上海养病。一年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受命出任徐州“剿总”副司令员兼第二兵团司令。

此时,济南战役打响了,他率三个兵团北上增援,遭到了华野的顽强阻击,致使他的部队像乌龟爬行似的一天只能前进几公里。途中,杜聿明获悉济南城破,

王耀武

下落不明,就急忙缩回徐州,这才没有落到华野预先布下的口袋阵,暂时逃过了被歼的厄运。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王耀武

不久,东北又传来危机情报,杜聿明匆匆忙忙地赶赴战场收拾残局。他指挥葫芦岛撤退结束后,于11月9日飞返南京,第二天当面聆听了蒋介石要他赴徐州指挥并解黄百韬之围的指示。于是,他又连夜乘飞机赶到了徐州。

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华野全歼。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后,华野以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第十二纵队监视和阻击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

11月30日,被围困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除以一部分兵力对华野发动佯攻以迷惑解放军外,其主力第二兵团、第十三兵团、第十六兵团和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党政机关,以及被裹胁的群众约30万人,开始撤离徐州。

对于杜聿明的去向,粟裕作了一些合理的分析。他认为杜聿明出逃有三个可能:

“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要迅速解决装载三个兵团的船只、码头是困难的。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经过山区南下。”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华野副司令员粟裕(左三)听取淮海前线情况的汇报

对于杜聿明“南下”方针,粟裕是有所担心的。由于那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黄维兵团又近,可以同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粟裕预料杜聿明大可能走这一路,一旦杜聿明和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发生不利于解放军的大变化……

粟裕正要把大部兵力部署在津浦路时,及时地收到了中央军委发来的一份军情通报,说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

这与粟裕预想的不一样。这种情况下,使得粟裕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状态之中。

不过,粟裕很快调整了思路,他做了以下更深刻的分析。他说:

“经过再三分析,我认为敌人走两淮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将北线七个纵队部署于徐州以南津浦路的东西两侧,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西南。如杜聿明三个兵团向两淮方向突围,要经过水网地区,速度不会快,我们也可以赶得上。”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粟裕(左二)

与此同时,从徐州出来的杜聿明打算向永城出发,按计划撤退到淮河附近,等部队休整之后,再向解放军进攻。

12月3日,蒋介石看到杜聿明集团已经撤离徐州,又改变了主意,遂空投亲笔信给杜聿明:“吾弟应速决心于两日内迅速解决濉溪口、马庄一带匪部……”要杜聿明向黄维兵团靠拢。

蒋介石计划让杜聿明附中野之背,与东面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协力救出黄维,然后一同会合南逃。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黄维

这样一来,蒋介石便按照粟裕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了。当时,用人数较少的解放军成功阻止杜聿明集团同黄维兵团会合,关键就是要堵住南面。如果杜聿明集团往东、往北、往西去呢?那几个方向没有解放军的主力部队,敌人能稍微喘口气。

后来,杜聿明回忆说:

“我看了信之后,觉得蒋介石又变了决心,必致全军覆没,思想上非常抵触。我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准备继续永城出发,但再一想空军侦查的情况,认为如果照原计划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军进攻,到那时解了黄维之围,尚可将功补过。但是万一沿途被解放军截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又不能照预定计划解黄维兵团之围,蒋介石势必迁怒于我,将‘徐蚌会战’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我,恐受到军法裁判。”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蒋介石和杜聿明的合影

一时间,杜聿明没了主意,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

“这样,我战亦死,不战亦死。摄于蒋介石的淫威,何去何从,又无法下决心。”

于是,杜聿明把三个兵团的司令官找来,研究怎么办,最后还是决定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这也反映了杜聿明的决断不够果敢,优柔寡断则是兵家之大忌。

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调整部署,向东南方向突击。与此同时,粟裕指挥的华野立即采取在东南面堵截,其他三个方向突击的战法,终于在4日将杜聿明集团合围在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

对于杜聿明集团的突击为何没有奏效?国民党军在一份战报上阐述了原因:

“解放军利用星罗棋布之村落地带,作纵深五公里以上之配置:依村庄大小,以最小限兵力占领。掘壕通至村外,使甲村与乙村构成交叉点……必须以步兵逐村强攻,每占一村,伤亡不少……解放军前线失去一村,阵后即再占一村,始终保有原来之纵深,而无法突破……终至弹尽粮绝……”

杜聿明集团的失败,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国民党军的最大问题就是只重视眼前得失,而看不到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

杜聿明从徐州撤退前,蒋介石明明已经同意“要放弃徐州,不能恋战”的方案,却被包围圈中的黄维“一叶障目”,看不到整个淮海战役乃至于整个解放战争大决战主动权的重要性,中途改变已定撤退计划,最终把杜聿明集团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粟裕和杜聿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杜聿明的对手显然太过强大了。后来,粟裕谈到杜聿明时,他说:

“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他在印缅作战时,有美国的供应,出过风头。在东北时,有火车、轮船、飞机源源供应。但这次被我们包围在永城地区,突围不出,驻守不住,被我们全部歼灭。”

杜聿明被俘后伪装身份,陈茂辉仔细审问出真相

1949年1月10日早晨,围歼杜聿明集团的大规模战斗已近尾声,被打散的国民党军官兵到处乱窜……

杜聿明见状,带着一小部分人,乘着夜黑风高,狂跑了20多里地。天亮了,他怕暴露身份,躲到了一块山芋地里。

杜聿明等人落脚的村落,那里驻守着华野第四纵队十一师卫生处。

为了伪装身份,杜聿明剃掉了胡子,脱去了将军官服,换上了一件小兵的棉大衣。

尔后,他向一位早起拾粪的老百姓打听周围是否有解放军,老乡见了国民党部队,心里又气又恨又有点怕,就虚张声势地说:

“有哇!周围方圆800里,到处是解放军。”

随后,杜聿明的副官奉上一个金戒子,让老乡不要对人讲这里躲着人。

老乡很机灵,先稳住敌人,然后跑回村子向师卫生队队长

王英

说:“村子东北山芋地里有国民党。”

队长白天黑夜忙着抢救伤员,又干了个通宵,疲劳得要命。于是,他就派出两个20岁左右的小兵去抓俘虏。

就这样,这两个小兵,在老乡的带领下,直奔山芋地里。

抓捕行动很顺利,这两个小兵面对几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命令敌人把枪放下。杜聿明等人被唬住了,乖乖地跟着两个小兵回到了卫生队。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杜聿明被俘虏

卫生队的地方小,只能交由师政治部陈茂辉主任处理。

战争环境,为了安全和隐蔽,师政治部住在村外一片小树林中的小草房里。

陈茂辉经验丰富,他先仔细打量了所有俘虏,然后把俘虏分成两部分,他亲自审问可疑的三个人。后来,陈茂辉才知道,这三人正是杜聿明和副官

尹东生

、司机

张印国

陈茂辉先问尹东生:“你叫什么名字?”

尹东生回答了真名,随后陈茂辉又问了他的职业。尹东生编造说是《徐州日报》的记者。

接下来,陈茂辉的目光移到了杜聿明的身上。杜聿明恭恭敬敬地向陈茂辉敬了军礼。

陈茂辉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

杜聿明迟钝了几秒后,回答说:

“高文明,十三兵团军需官。”

陈茂辉笑了起来,说:

“这个名字倒不错。十三兵团有几大处呀?”

杜聿明回答:

“八大处。”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陈茂辉

陈茂辉心里对眼前的“军需官”有点怀疑,他的第一反应便是“此人官不小”,所以,陈茂辉就让杜聿明把八大处的处长们名字都写出来。

杜聿明想着随便胡编几个名字,遂伸手到大衣里面拿钢笔。陈茂辉看到大衣的一些棉花被掏空了,里面藏了香烟、罐头、牛肉干等东西。此时,杜聿明脑子一转,想到了“贿赂长官”这个办法。

他掏出了几包“骆驼牌”的名烟,顺手送一包给陈茂辉。而陈茂辉严守部队纪律,他说:

“我们不搜俘虏的腰包,不要你们的一针一线,香烟请你收起来。我有‘飞马牌’香烟,它是我们解放区的名烟!”

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你还是赶快写吧。”

杜聿明见推脱不掉,便从大衣里找了好久拿出了一支派克金笔。他准备写时,又岔开了话题。

他问陈茂辉:

“同志,你贵姓啊?”

陈茂辉说:“我姓陈。”

杜聿明继续问:“

你是陈毅司令吧?”

陈茂辉回答:“我不是,你要见陈司令吗,那也很容易,走一天就到了。”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陈毅

有的没的聊了一大堆,杜聿明就是拖着不写字。这种情况下,为了打消杜聿明的顾虑,让他老实交代。陈茂辉不仅向杜聿明说明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还让伙房给杜聿明等几人炒了几个菜。

据杜聿明回忆说:

吃那顿饭,我印象太深刻了。当时,伙房给我们三人炒了四个菜:红烧牛肉、马肝炒大蒜、马肉炒韭菜、包菜炒鸡蛋。大米没有,吃的是黄澄澄的小米饭。

吃完午饭,陈茂辉命人把杜聿明等人送到小磨坊去休息,他自己就忙着处理其他事情了。

没多久,陈茂辉的妻子

谢峰

听到俘虏们都在传言:“总司令死了”。她便赶紧把情况和丈夫说了。她问陈茂辉:“你这里抓到的俘虏中有没有总司令?”

陈茂辉笑着说:“哪有?”说完后,他愣了一下,回想起与“高文明军需处长”之间的交谈。

他恍然大悟,赶紧快步来到小磨坊。进去一看,“高文明”自杀未遂,只见他满头是血,但口中还喘着气。问他,他紧闭双眼,什么话也不说。

陈茂辉见状,急忙命人用汽车把杜聿明送到卫生处去。接着,他便把尹东生叫来,盘问“高文明”到底是何许人也?一开始,尹东生还吞吞吐吐地不肯直说,见陈茂辉大喝说要枪毙他,尹东生才连声交代:

高文明,其实就是杜聿明。

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最大的前线指挥官杜聿明,就这样被俘虏了?这个惊人的喜讯,让陈茂辉和在场的官兵都高兴地跳起来了。

但口说无凭,陈茂辉叫尹东生交出杜聿明随身所带的东西。

尹东生从棉大衣里掏出了一个精致的公文包,里面有一双象牙筷子,上面刻着字,是

龙云

送给“远征军司令杜聿明40大寿”的珍贵礼物。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龙云

现下,人证物证俱在,杜聿明的身份已经可以确定了。

为了以防万一,四纵政治部敌工部部长

蒋克定

带着杜聿明的照片,赶到了十一师政治部,交于陈茂辉核实。

陈茂辉接过照片一看,肯定地说:“就是这个人,没错!”此时,杜聿明经过抢救包扎,已安然脱险。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图 | 杜聿明满头裹着纱布

随后,

经过当面辨认,也确认了是杜聿明本人无疑。临走的时候,蒋克定让人给杜聿明拍了一张照片,这就是后来刊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战绩》上杜聿明满头裹着纱布的照片。

杜聿明接受改造,特赦后留在北京

杜聿明何以从一个最不能改造的“花岗岩脑袋”变成了人民的拥护者?这与他在战俘管理所的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

杜聿明身患多种疾病,为了治好他的病,人民政府派专人用重金专程到港澳为他购买国内稀缺的贵重药品。手术后,他的身体虚弱,管理所特意为他开“小灶”。

百岁将军陈茂辉曾讲述活捉杜聿明的经过,津津道:人很会“演戏”

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1959年9月17日发布特赦令。杜聿明看到报纸后,激动地说:

“在建国10周年之际举行特赦,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它以光辉的一页载入史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对于我们这些战犯,只要好好学习,都有自己的前途……”

1961年3月,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1964年11月,被特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1年,杜聿明病逝于北京。

纵观杜聿明的人生轨迹,他虽然走过曲路,然而他为人正直,敏于明辨是非。他之所以能有一个光荣的后半生,是生活给予他的回报,也说明了我党我军对国民党军政人员政策的英明伟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