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题

作者:彭彭初中语文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赛和答题赛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城,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共10分)

①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音乐家。

演奏快乐,就是品味快乐。不论是崔峨雄壮的高山,( )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qìn rén xīn pí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 jīng yíng cuǐ càn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期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似;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味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 )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②这些美好的转瞬即逝,总会带给我们瞬问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③只要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④懂得寻找快乐的人,使快乐的提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根据《演奏快乐》改写)

1.下列依次对文中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xuàn lái B. xuàn lài C. xuán lài D. xuán lái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沁人心脾 晶莹璀璨B.沁人心碑 晶萤璀璨

C.沁人心脾 晶萤璀璨 D.沁仁心脾 晶莹璀璨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沃野千里 繁花似锦 B.广袤无垠 县花一现

C.沃野千里 昙花一现 D.广袤无垠 繁花似锦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①处修改为“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人”。

B.②处修改为“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

C.处修改为“只有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

观”。

D.④处修改为“懂得寻找快乐的人,通过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县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②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③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②①③ D. ③①②

6.综合性学习(4 分)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精彩发言:活动即将结束,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则结束语。(60 字左右)(2 分)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山水是古代文人生命的一部分。在游山玩水中,他们向外发现景物之趣,生活之美;向内发现自我,滋养生命。早春时节,听着树枝间清脆的莺啼,看着衡泥筑巢的燕子,白居易写下了“——————,——————”不朽诗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两句,化静为动,以雄健的笔力,展示了山水的壮阔之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来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山水之美。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描绘颍州西湖春景,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轻舟短棹西湖好, ——————。——————,隐隐笙歌处处随。”来表达词人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追,曾不客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凤日短褐穿结箪狐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威成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责。”其言兹若人之传乎?街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澜明《五柳先生传》)

【补充注释】

①详:知道。②造,往,到。③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④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③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戚戚:忧愁的样子。⑦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⑧俦[chóu]:辈,同类。筋:酒杯.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B.环堵萧然/不风/短褐穿结/屡空/晏如也 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屡空/晏如也

D.环堵萧然/不风/短褐穿/结/屡空/晏如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陶渊明淡泊名利。在讲究门观念的东晋时代,陶渊明以宅边五柳树随便为自己取号,暗示了他是一位隐士。

B.陶渊明性情率真。家境贫困的陶渊明性嗜酒而不纵酒,亲友请他喝酒,一去即饮,一醉方休,毫无虚伪与矫情之态。

c.陶渊明爱好读书。爱好读书的陶渊明读书浅尝辄止,每次读书有一点新的领会就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D.陶渊明安贫乐道。虽然居室破漏,家徒四壁,甚至衣食不足,陶渊明却不为贫贱而忧愁,依然安然自得。

10.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共5分)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给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拼已忘言。

1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1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恒”字?为什么?(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期。(共10分)

材料一:2015年9月19日,腾讯用自动化新闻写作机部人Dmf,了一篇名为68月CPI同比上涨2.6%创12个月新高的报道。并创了调内机器人写移的先河。26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xiamlnghs)”的新闻机名人小试保苦,在奥适会开始后的13内,据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严马球,网球的湾息简讯和赛事楼道。每天30篇以上,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机器人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断闻业得以应用的产物,主要指机器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初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杯取,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目前已在欧美主流媒体的财经。体育。天气类新闻报道中得到运用。(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约新闻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断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各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识等新闻题材。(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三: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新闻机器人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处理数据,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13.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机器人新闻的原理和特征。

B.腾讯用自动化写作机器人发布新闻报道。

C.机器人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界得以应用的产物。 D.欧美主流媒体已经泛用动化新闻。

1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新闻机器人超过了传统媒体。

B.机器人新闻完全成为媒体抢占市场的一把有力武器。

C.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D.机器人新闻起源于中国,泛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体抢占市场的

把利器。

1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人工智能在目前完全取代人类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B.机器人新闻能够用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C.那些不起眼的与人们切身利益无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新闻机器人也可以完成。

D.机器人新闻的优势将会被传统媒体缩小。

16.新闻写作机器人有哪些优点和限?请结合三则文本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孩儿面 梁晓声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

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

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问归还什么?青年犹豫不语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

青年沉吟半昀,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

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

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

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几个小伙子,摆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要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

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他碰上了两棵斯树被同一探树半空“扯”住的险情。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抬头看时,两探斯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

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

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对你丈夫的教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

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日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

友人吸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一一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退迎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

友人夫妇,顿时肃然。

青年义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当然当然。”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构躬后,拱手作别。友人问:"你可知此现现在值多少钱?”

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

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歉县出品的古观。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警。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

说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

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

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久,侧目求拔视我……我沉吟有项,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抽救异彩!

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

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观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

【阅读提示】这篇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通过叙述一位林区青年在两位当事人皆已去世的情况下,依然十几年信守承诺,坚持寻找宝砚主人,让宝砚“孩儿面”物归原主的故事,既赞美了青年不贪图富贵的质朴心灵,也歌颂了在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问朴实友爱的人情美。17,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说中“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因为是“我”的一段亲身经历,所以故事很感动人心。

B.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

C.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见出他见识不凡,但也说明他大胆冒失,所以才有了后来伐树的危险,差点丧失了性命。

D.小说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18.小说以“孩儿面”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9.小说在刻画林区青年这一形象时,主要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0.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儿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黄石市初中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人物传记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C.《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D.《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22.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B.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

C.德怀生活节俭,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衣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

D.贺龙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藏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23.结合选文说说作者对“他”的印象。(4分)

五、写作表达(50分)

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得套作和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题

(答案见下面评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