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兵?不撤就完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特别出名的故事:“空城计”。我们以前在看待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简单的认为,诸葛亮在兵微将寡的情况下,凭借一空城计就成功骗过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这诸葛亮真乃神人也,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不愧是刘备的首席军师!

可仔细想想似乎又觉得不对劲,这司马懿可是个聪明绝顶之人,怎么就那么容易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看不出这是诸葛亮故弄玄虚?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兵?不撤就完了

实际上,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来看的话,司马懿中诸葛亮的空城计这事儿也就特别合理了。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当时司马懿一共带领着十五万大军,而诸葛亮只有两千五百人。兵临城下的司马懿,就算不知道城中的具体情况,但完全可以先派遣一支队伍进去打探一下,毕竟当时城门口也没有守军,只有几个扫地的清洁工而已,等到这支队伍进城之后,不管结果怎样都能给予司马懿是撤是攻一个准确的判断。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兵?不撤就完了

此外,如果司马懿不派人进城打探,那么也可以让这十五万大军将其包围起来,根本没必要退兵。再者来说,当时的蜀军刚经过街亭惨败,魏军兵锋正盛,因此更没有必要退兵了!

这些连我们普通人都能想到的办法,聪明绝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难道就没想到?要知道,曹魏政权此时就靠他一人撑着,魏蜀两国打仗,基本上都是他领兵,其谋略、胆识、智慧都不在诸葛亮之下,而在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毫不犹豫退兵了,不得不让人怀疑这里面还有其他别的原因!

而想弄清楚司马懿退兵的原因,我们还得从此时司马懿当时的处境说起。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兵?不撤就完了

司马懿的处境

在当时的魏国朝廷,能干之人屈指可数,其多半都是一些养尊处优之人,要论及文韬武略,魏国上下唯有司马懿一人。甚至说他撑起了整个魏国一点也不为过。但是这太能干的人,就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特别是那些曹氏宗亲。因此司马懿在当时的魏国内部有着不少的政敌,这些人时不时在皇帝耳边吹风,给司马懿上眼药。

作为司马懿的老对手诸葛亮可是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于是便借此机会派人去魏国散布谣言,谎称司马懿要造反。果然,此消息传到皇帝耳朵里之后差点将司马懿给害死,要不是有人求情,司马懿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不过虽然命是保住了,但官职却丢了!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兵?不撤就完了

等到诸葛亮举兵北伐的时候,魏国皇帝开始慌了,没有司马懿的魏军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迫不得已又开始启用司马懿,让其重掌兵权,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大军。

这就是司马懿此时带领十五万大军,兵临诸葛亮城门之下时的处境!如果是以前,司马懿断然不会放弃这个立功的好机会,但此时聪明绝顶的司马懿就不能不深思熟虑了。那么,司马懿究竟在考虑啥呢?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兵?不撤就完了

司马懿的考虑

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现在无非有两个选择,一是率兵杀进去,将自己的老对手诸葛亮灭掉,从而立下这“旷世奇功”。可问题是,灭掉诸葛亮之后会怎样呢?魏国从此高枕无忧,较长一段时间内不用担心蜀汉军队来袭,而那些看不惯自己的人又会开始在皇帝面前参奏自己,即便皇帝一时感念自己的功劳不杀自己,但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万一哪天皇帝不高兴,想杀掉自己又怎么办呢?果真如此的话,那自己的梦想不就破灭了吗?

二是以“诸葛亮故作镇定,实则在城中布下天罗地网”为由撤兵。因为只要诸葛亮还在,那魏国就需要他,那些政敌就不能轻易拿他怎么样。当然,你还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魏国只要有司马懿在,诸葛亮北伐就不能成功。再说司马懿此时退兵对魏国来说,虽然没有什么好处,但也没有什么坏处。不过对于司马懿本人来说,则是有益而无害的!

因此,在这样的考虑下,司马懿也就没有攻进去的必要了!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兵?不撤就完了

小结

当然了,以上不过是结合小说中的故事做的简单分析而已,实际上在历史上并没有“空城计”这件事,街亭之战发生的时候,跟诸葛亮对阵的并不是司马懿,而是魏国的另外一员大将。这空城计,不过是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故事而已。

不过虽然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但是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当一个系统(可以理解成企业或者单位等)不能给身处其中的个体提供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其个体也不会全心全意为这个系统效力,这样的矛盾关系一旦产生,那么损失最大的还是这个系统本身。

那你们觉得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