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小说|最后的守护白金科

微小说|最后的守护白金科

这个冬天一直在下雪,门前小石桥上的积雪已经被碾轧成厚厚的冰,小石桥的桥面变得光滑如镜。老人坐在门洞里,看着小石桥,一下午的时间里,老人看见有八辆电动车在桥上摔倒。幸亏是年轻人,老人想,如果是上了年岁的人,可怎么得了啊?

天就要黑了,老太婆还没有回来。好些日子了,老太婆一直早出晚归,天知道她在干什么!老人当然也不知道,老太婆不说,他也不稀罕问。事实上他们已经好多年没说话了,合不来,话说不到一块儿去,一说话就抬杠,那就干脆不说。

微小说|最后的守护白金科

老人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性格合不来,说离就离了,可他们那时候,两个人一旦拜了天地,那就是拴在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别想蹦跶开去。

天就要黑了,雪纷纷扬扬的。老太婆还没有回来。老太婆腿脚不太好,老寒腿,胆子又小,怕黑,都这时候了还不回来,她都在外面忙些啥呢?

微小说|最后的守护白金科

老人想,光坐着不行啊,天就要黑了,老太婆怕黑,桥面上很滑……他得站起来,叫老太婆一走上小石桥就能看见他。老人用手抓着门框,很努力地往起站,终于,老人站了起来。老人佝偻着腰,很努力地站在门洞里,眯缝着两眼紧紧地盯着飞雪中的小石桥。

谢天谢地,老太婆回来了。老太婆慢慢地过了小石桥,过了门洞,经过老人时说了一句:老东西!

不知怎么的,老人突然觉得这句话很好听,他想好好咂摸一下这句话,可又觉得好累、好困,该睡觉了,老人想着,便一头栽下去,天一下子就黑了。

微小说|最后的守护白金科

在这个冬天剩下的日子里,老太婆再没有出过家门。她拖着老寒腿顶风冒雪地早出晚归,只是想给老东西制造一些牵挂,好叫老东西多撑几天,现在,老东西已经走了,她还出去受那罪干吗!

老太婆坐在墙根下,望着那门洞。

—— 文摘自《光明日报》图来自网络

微小说|最后的守护白金科

【作者简介】白金科,1963-2022,男,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人,农民,2015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已在《山东文学》《四川文学》《小说月刊》《小小说月刊》《百花园》《佛山文艺》《金山》《故事会》《民间文学》《新聊斋》《读者》《意林·作文素材》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或转载作品,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其中微小说《最后的守护》在2014年首届《光明日报》微小说大赛中获一等奖;小小说《看菜》获得第十九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三等奖。

编后的话:本地一个草根作家白金科老师最近不幸因癌症去世,昌乐文学界的文友们纷纷用文字追忆他,这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近几年说白了靠扫大街为生,日子过得清贫。他学历不高,但他热爱文学,初心不改,用稿纸写,用手机写,用一台旧电脑写,创作出了一些有分量的作品,甚至获得过全国征文一等奖和三等奖的荣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文学的坚守。《天空八部》里有一位扫地僧,功夫十分了得,诗词大会里有一年一位快递小哥获得冠军,诗刊编辑屈居亚军。这也反映出一个现象,高手在民间!白金科老师当年获一等奖的这篇微小说,曾被山大知名教授作为范文讲评,她或许原本并不知道,这篇佳作出自民间草根之手。另外白金科老师的身世经历,本身也是一个悲伤故事。文人不易,苦难多出文学。一个人活着时不被人记着,死了江湖却还有他的传说,如此,也值了。鸟从天空飞过,不留下痕迹,但它来过。编辑此文,算作是悼念吧。

壹点号 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