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牺牲30万人为代价的核讹诈,天皇已决定投降,美军为何坚持两次引爆原子弹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公众早已接受了一个“事实”,美军的两枚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随着机密文件的不断解密,不少人发现这种说法未免太过简单,其实这只是美国以30万日本人生命为代价,在战后推行“核讹诈”的第一步。

牺牲30万人为代价的核讹诈,天皇已决定投降,美军为何坚持两次引爆原子弹

从太平洋战争打响到德国战败,以天皇为首的统治阶层始终在寻找结束战争的机会,即便是主战派提出的“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方案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1942年,美军在太平洋上先后取得中途岛、瓜岛战役的胜利,从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与此同时,欧洲战场也以苏军获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而迎来转机。到了1945年初,法西斯败局已见分晓,尤其是美军在4月1日成功登陆冲绳岛,日本本土岌岌可危。

牺牲30万人为代价的核讹诈,天皇已决定投降,美军为何坚持两次引爆原子弹

战局的变化也反映在日本国内主张媾和的人越来越多。木户内大臣认为:

“国家下半年将完全丧失进行战争的能力;防空力量和设施少得可怜,敌军猛烈空袭,城乡普遍片瓦无存,粮食衣物同遭破坏,贮藏几乎全部化为乌有;人心严重不安,事态发展不可收拾;如丧失媾和时机,将重踏德国命运覆辙,国体难保”。

因此他制定了一个《收拾时局对策草案》,主张奉天皇亲笔书信赴莫斯科,邀请苏联出面调停。天皇对木户的方案十分赞赏,并要求他抛开主战派的决议,尽快拿出一个结束战争的方案。

6月18日,铃木首相主持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传达了关于结束战争的意见。尽管主战派此前曾声称有能力在美军登陆前消灭其40%军力,但对委托中立国调停并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坚持一定要在本土给予美军打击后才能结束战争,所以会议最终决定

“九月前后结束战争最为合适”。

牺牲30万人为代价的核讹诈,天皇已决定投降,美军为何坚持两次引爆原子弹

日本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国情报机关的掌控之下,并且还侦知了“保留天皇”是日本投降的底线。美国此时最担心的不是如何迫使日军投降,而是苏联经过二战的洗礼,军事实力和国际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旦战争结束,将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

随着法西斯的战败,盟军结盟的基础也随之烟消云散,美苏之间必然会从合作转向竞争。早在德国投降前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建议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军退出欧洲前与苏联进行一次会晤。可杜鲁门却一再推脱,因为要等原子弹研制成功,他曾私下对助手说:

“如果原子弹爆炸成功,我肯定会敲敲那家伙的”。

牺牲30万人为代价的核讹诈,天皇已决定投降,美军为何坚持两次引爆原子弹

原子弹未研制成功之前,美军预测占领日本本土可能要付出伤亡100万人的代价,所以一直在寻求政治手段迫使日本投降。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让美国重新规划了远东战略,美军要单独占领日本,将其变成美军在太平洋的前哨阵地。

总统府陆军部长史汀生也表示:

“我们要在俄国人到达日本本土之前尽快地使日本投降……在俄国人可能对占领和统治日本提出任何实质性要求之前,把日本本土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具有重大意义。”

因为拥有了原子弹,在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对苏联表现出了一种近乎尖刻的强硬态度:

“我们现在拥有一种战争武器,它不但能彻底扭转整个战局,而且能调转历史和文明的方向。”。

牺牲30万人为代价的核讹诈,天皇已决定投降,美军为何坚持两次引爆原子弹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的远东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依靠中国战场,到谋求美苏合作,逼迫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再到最后独自占领日本,实现遏制苏联势力的发展,而原子弹的无疑是影响战略转变的重要因素。

已经预料到日本会投降,仍坚持两次投放原子弹足以说明美军使用核武器并不单纯出于军事目的,背后藏着深远的政治意图,不过这也打开了冷战时期核讹诈的战略的大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