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不务正业,但也不受摆布;能抓大放小,更擅于管控群臣

在历朝历代中,明代一些皇帝的表现让人感觉着比较另类,比如大明嘉靖帝朱厚熜等。

朱厚熜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治国理政的业绩乏善可陈。不过,他的驾驭、管控臣子的能力却不容小觑。

他不务正业,但也不受摆布;能抓大放小,更擅于管控群臣

明嘉靖帝朱厚熜(剧照)

一、紧握大权,不受摆布。

朱厚熜既没有汉高祖朱元璋等那样的废寝忘食,日夜操劳;也不像玄孙朱由校等那样受人摆布,大权旁落。这,通过嘉靖初年的“大礼仪”之争,就可知略知一二。

内阁首辅杨廷和等拥立朱厚熜称帝后,要把武宗朱厚照和世宗朱厚熜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也就是另给朱厚熜找一个“亲爹”,于是,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仪之争。

他不务正业,但也不受摆布;能抓大放小,更擅于管控群臣

杨廷和劝解朱厚熜(漫画)

最终,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明世宗朱厚熜勉强同意尊称自己的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内阁首辅杨廷和被削官为民。

他不务正业,但也不受摆布;能抓大放小,更擅于管控群臣

杨廷和(像)

在“大礼仪”之争中,张璁等人与杨廷和集团进行了抗争,赢得了朱厚照的敬重。作为没有东宫旧僚班底的朱厚照,也发现了自己所要依靠的真正力量。

他不务正业,但也不受摆布;能抓大放小,更擅于管控群臣

张璁(像)

随之,朱厚熜借助“大礼议”之争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人事格局,这是明世宗朱厚熜最大的政治收获。

二、不务正业,抓“大”放“小”。

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1522至1566年),有二十七年不上朝议政。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炼丹、祈福、读青词等。

一般情况下,一国之君,倘若如此的不务正业,恐怕是要丧权辱国的,但是朱厚熜并没有。对于国家大事,他还是有数的。他守住了祖宗的基业、大明的社稷。

那时,长城以北的蒙古鞑靼部不断侵扰边境。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鞑靼越境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史称“庚戌之变”。

他不务正业,但也不受摆布;能抓大放小,更擅于管控群臣

侵扰明王朝的鞑靼军队(像)

此种情况下,朱厚照召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令诸镇军兵勤王。鞑靼退去之后,因整个“庚戌之变”期间,“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二百万”等,朱厚照追究了相关人员的罪责。

可以说,朱厚熜是一个治国、玩乐两不误的皇帝。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日常的行政管理、赋税收支、军事调度、工程运作等,都是应该由臣子们去处理的事情,对他朱厚熜来说都是小事。

因为,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都是一些具体操作的实务。

三、立足根本,管控群臣。

朱厚熜认为,他只要掌控好任免、奖惩官员的权利就可以了。官员们在打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梦寐以求的是升官,心惊胆战的是罢官。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根本”,就可以“垂拱而治”,就可以视天下于近前,控天下于股掌。

但是,拥有了生杀大权,不等于会用。就朱厚熜的执政过程来看,他是会用的,而且用得非常好。

1、弹性使用严嵩。

严嵩刚刚被重用时,曾经遭到多数朝廷官员们的弹劾:不但索贿于下,而且向宗室、封疆大吏直接或变相索要财物等。他的儿子,更是张狂得很,四处活动,为所欲为。

朱厚熜知道后,却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严嵩咨询政务,而且就是严嵩的回答不得体、不像回事,他也表示欣赏。如此这般多次以后,对严嵩的攻击、弹劾,就渐渐不了了之了。

但是,朱厚熜对严嵩并不是听之任之,并不是无条件地信任,而是经常地敲打他、警示他。

他不务正业,但也不受摆布;能抓大放小,更擅于管控群臣

严嵩(剧照)

当朝野上下都认为朱厚熜对严嵩言听计从时,他却故意不征求他的意见,就安排一些国家事务;或者有意识当众反对他的合理意见,让严嵩碰一鼻子灰,处于尴尬境地。

这样一来,严嵩只能对朱厚熜俯首帖耳。

2、大力表彰徐伟。

嘉靖四十四年,朱厚熜病重,太医徐伟奉旨前往诊治。

当时,朱厚熜坐在龙床上,袍服垂地。徐伟见了,迟疑不敢前进。朱厚熜就问他为什么不走过来。徐伟说,皇上的龙袍在地上,臣不敢进。

徐伟为他诊治完成后,朱厚熜就下了一道诏令给内阁,大力表扬徐伟。说徐伟的言行最能体现他对君父的忠爱之情,因为他说的是“皇上的龙袍在地上”,而不是“皇上的龙袍在地下”。

本来地上、地下,对于一般人来讲是没有区别的,但在朱厚熜那里却有了天大的区别——地上,人也;地下,鬼也。

徐伟听闻了朱厚熜的旨意后,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惶恐不已。内阁的官员们了解了详情后,也是惊诧不已,暗自警醒自我。

朱厚熜虽不是很用心于国事,却非常懂得如何做皇帝。可以说,他是一位深得帝王之术真谛的皇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