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一、要适量吃大豆类食品

由于这个月准妈妈的孕吐比较严重,对大豆类食品中的“生豆气”比较敏感,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应该克服心理上的排斥,适当摄取豆类食品,可以吃豆腐等豆制品。

知识链接

大豆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氨基酸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蛋白质。有一些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大豆类食品中富含有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和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含量是大米中含量的6~12倍。而且大豆富含卵磷脂,不含胆固醇,是不折不扣的健脑食品。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二、妈妈爱吃鱼,宝宝更聪明

准妈妈适量吃鱼,有益于胎宝宝身体和大脑的健康成长。淡水鱼里常见的鲈鱼、鲫鱼、草鱼、鲢鱼、黑鱼,深海鱼里的三文鱼、鳟鱼、左口鱼、黄花鱼、鳕鱼、鳗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准妈妈尽量吃不同种类的鱼,不要只一种鱼。保留营养最佳的方式就是清蒸,用新鲜的鱼炖汤,也是保留营养的好方法,并且特别易于消化。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三、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早孕反应严重的准妈妈,因为剧烈呕吐容易引起体内的水电解质代谢失衡,所以,要注意补充水分。即使在妊娠期患有轻度水肿,也不要过于节制饮水,因为即使减少液体的摄入量,也不会减轻水肿的程度。饮水量应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有所改变,炎热的夏季要多饮水。一般准妈妈每天饮水(包括其他液体食物)1.5升左右,最好不少于1.2升。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不可过咸,主食应以清淡可口、易消化的米粥、汤类为宜。

四、每天吃核桃不超过4个

准妈妈吃核桃对胎宝宝大脑很有好处。核桃含丰富的油脂及蛋白质、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铁等营养元素,对胎宝宝的脑部、视网膜、皮肤发育和肾功能的健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核桃虽然补脑,准妈妈也不要多吃,一般每天吃3~4个。如果准妈妈偏胖,每天吃2个即可。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五、宜适量吃香菇和黄花菜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它富含18种氨基酸,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智安神、美容养颜之功效。香菇中还含有30多种酶,有抑制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准妈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胎宝宝的发育。

黄花菜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特别是胎宝宝的发育极为有益,具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有“健脑菜”之称,因此可作为准妈妈的保健食品。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六、不宜过量吃菠菜

菠菜含有丰富的叶酸,名列蔬菜之榜首,菠菜富含的B族维生素还可防止准妈妈盆腔感染、精神抑郁、失眠等常见的孕期并发症。

但菠菜含草酸也多,草酸可干扰人体对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准妈妈还是适量吃菠菜为宜,食用菠菜前也最好将其放入开水中焯一下,使大部分草酸溶入水中之后捞出再食用。

七、双胞胎妈妈的营养补充

双胞胎妈妈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满足胎宝宝的需要。根据专家建议,怀双胞胎的准妈妈每天约需要吸收14000千焦热量,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还要补充铁、钙、叶酸,以免发生贫血。同时,镁和锌也不可缺少,因为镁能使肌肉放松,可以降低早产的概率,而锌则可以帮双胞胎妈妈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当然,在服用这些营养补充剂之前需要咨询医生。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八、怎样健康吃酸

有些准妈妈喜欢多吃酸味食物来开胃,但需注意的是,有些酸味食物不宜多吃,如泡菜等。这类食物属发酵食品,如制作过程控制不严可能会有其他细菌繁殖。而且发酵过的蔬菜,维生素损失也较多。可选择一些新鲜的酸味蔬菜水果,如番茄、樱桃、杏、橘子、草莓等。适量吃这类酸味食物可增进孕早期准妈妈的食欲,同时增加多种营养素的摄入。

九、不要过量吃巧克力

巧克力属于糖果类食品,但比起其他的糖果来说更健康些。因为巧克力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可阻止胆固醇氧化,从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但同时一般的巧克力也含有较多的糖和可可豆脂,后者是一种以饱和脂肪为主的脂类,所以热量较高。另外,巧克力中含有较多的可可碱,与咖啡因的作用类似,过量摄入会造成早产或新生儿低体重。所以准妈妈吃巧克力不要过量。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十、双胞胎妈妈的体重标准

吃山楂会导致流产吗?

山楂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很多准妈妈胃口不好,想吃酸味的食物,是否可以选择山楂?有一种说法认为山楂会导致流产。实际上,这个说法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而且山楂也不是能够大量吃的食物。所以适量吃些山楂不会对宝宝和妈妈产生不良影响。

【蕴福美】孕2月(5-8周)营养与饮食(二)!

来源:协和专家《孕产大百科》

以上图片部分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