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的举荐人,大明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安享晚年之人,大智若愚

这个人自然是汤和,汤和这个人一生都跟着朱元璋忠心耿耿,为人谦和不居功自傲,十分谨慎,这也是他能够安享晚年的原因吧。

入义军,推举朱元璋,屈居其下毫无怨言

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明史汤和传】

朱元璋的举荐人,大明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安享晚年之人,大智若愚

汤和剧照

汤和这个人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把骑马射箭当成自己的娱乐活动,到了成年以后身高七尺,举止洒脱,颇有谋略。

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同徐达一样,也是朱元璋的儿时玩伴。汤和根据史书记载比朱元璋早一步投奔了郭子兴并且立功授予了职位,他没有忘记自己这个儿时玩伴,写信通知朱元璋邀请参军,这时候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呢。

朱元璋显然同样拥有雄心壮志,只是缺少一个跳板,显然汤和的这次邀请就是一个机会,因此毫不犹豫地就一起参加了郭子兴的队伍。

入伍不久朱元璋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领导才能,升职为镇抚,官职已经在汤和之上了。汤和自然不在乎这件事,就像早已知道自己的这位朋友一定会一飞冲天一样,从此屈居其后,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这时候的汤和无论在人脉还是能力上,都略胜朱元璋一筹,但他显然没有与朱元璋所争的心,一切顺其自然,这种思想这种态度也注定汤和晚年得以安享。

做出表率听从朱元璋指挥,一心战场杀敌

朱元璋的举荐人,大明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安享晚年之人,大智若愚

汤和墓

1353年,因为立功朱元璋再次被提拔,作为管军总管,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朱元璋升职太快,下面的人大多是他的同辈甚至比他资格更老,没有人愿意听从他这个毛头小子的话。这时候汤和做出表率,认真听从朱元璋指挥,论资历没有人比当时的汤和高了,所以众将士也就跟着服从了。再次显示出了汤和的智慧,朱元璋一飞冲天是早晚之事,安心辅佐即可,不可争。、

跟随朱元璋征战,立功无数依然谦逊。

朱元璋的举荐人,大明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安享晚年之人,大智若愚

汤和

汤和这个人为人谨慎,善于谋略,这些优点自然也成了明朝诸多战役战无不胜的原因。

1355年汤和追随朱元璋平定太平,之后活捉元朝民兵元帅陈野先。1356年再次征战,平定集庆(南京),之后跟随徐达征战镇江,这时候已经晋升为统军元帅了。马不停蹄地又赶往奔牛(常州奔牛镇),最后驻守在常州。可以说在此期间战功赫赫,但是汤和从来不居功自傲,仍是兢兢业业,跟随朱元璋的步伐。

驻守常州期间还和张士诚打了几仗,每次都是大获全胜,智慧才华可见一斑。

平福建,西征北战,臣子就该如此

朱元璋的举荐人,大明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安享晚年之人,大智若愚

朱元璋

汤和作为朱元璋手下为数不多大将之一自然不可能安心呆在常州,大明的江山需要这个勇士。

1367年被授予征南将军,率军讨伐方国珍,将其打败乘胜追击,活捉大帅两人。

后续招降方国珍,活捉陈友定,自此福建大捷,汤和回京。

1370年,跟随徐达西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定北方内乱后的大明王朝无疑愈加强大,为大明的发展铺平道路,这里面汤和这个人功不可没。

大智若愚,借着醉酒“胡言乱语”,实则表明原则

朱元璋的举荐人,大明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安享晚年之人,大智若愚

明孝陵

有一个民间流传的汤和的故事,史书未曾记载,据说有一次汤和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答复后喝酒解愁,就说了抱怨朱元璋的话,之后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自然大怒,在之后的一系列的赏赐中明显给汤和“小鞋”穿,汤和表现得诚惶诚恐。实则不然,汤和只不过借着酒劲表达自己不是战神,不是国家,更不会争权夺利,我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遇到不开心喝酒误事的普通人罢了。朱元璋自此也更加放心他这样的人的存在,毕竟朱元璋晚年疑心很强,很多王侯不得善终,不便多说。

时机成熟,主动申退,得以安享晚年

汤和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主动约束自己的权利,作为朱元璋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自然知道晚年朱元璋所想,所以主动辞退,朱元璋因此非常高兴,奖励丰厚,对其也放下了戒心,汤和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即使退位后汤和仍然小心谨慎,闲暇之余从来不会和别人说宫廷之事,他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把赏赐的钱分给了乡亲们,侍妾百人全部遣返,安心过自己的老年生活,这也是朱元璋真正放心他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朱元璋曾召回汤和一次,筑城御敌,可见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1394年病重,朱元璋亲自陪汤和在床前叙旧,一年后病逝,享年70岁,被朱元璋追封东瓯王。

朱元璋的举荐人,大明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安享晚年之人,大智若愚

“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

这是朱元璋给汤和的祠堂提的字,可见对其重视,自此汤和一生也算是完满结束。

后记

回顾汤和的一生,汤和得以安享晚年,一点都不奇怪,他所变现出的那种大智若愚是一般人都学不来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权利的诱惑,佁然不动。安心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朱元璋做事,从不越权。

而且懂得观察朱元璋的心理,从不做让朱元璋怀疑的事情,并且能主动配合朱元璋的规定,做出表率,晚年主动提出退让权利,这都是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出的决定。同时武力也出众。是全能型将才。

假如大明开国功臣里徐达、常遇春和汤和三人晚年都还在世,他们三人的结果会如何呢?欢迎前来讨论。

参考资料:【明史汤和传】【明史纪事本末】【百度百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