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皇帝87岁寿终正寝?学者通过分析,给出最新解释:死于一碗汤

国运近300年的清朝,经历了十一位君主,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当属康熙,而活得最久的就是他的孙子乾隆了。据历史记载,乾隆总共活了87年零4个月。同时乾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位君主。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历史界还是历史爱好者,对乾隆的评价都是参差不齐。但在争论中都一致的认为:乾隆晚年非常的昏庸

乾隆皇帝87岁寿终正寝?学者通过分析,给出最新解释:死于一碗汤

清朝之所以会衰落,也与他晚年的昏庸有很大关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细数一下乾隆晚年到底有哪些昏庸的地方。

1、听不得逆耳忠言,同时又非常的好面子

晚年的乾隆根本听不得不同声音,曾经有人建议停止“议罪银”制度,还有人建议开放东北迁移人口以缓解人口压力。这些都被乾隆打压下去了,原因何在?

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兄太喜欢听奉承话了。似乎在当时,只要是说奉承话就是政治正确,就能上位,具体可参考和珅的上位经历。于是上梁歪了,下梁自然也正不了。

乾隆皇帝87岁寿终正寝?学者通过分析,给出最新解释:死于一碗汤

和珅和大人既然是靠拍乾隆马屁上位的,其他的官员自然也纷纷效仿,于是,大大小小的“和大人”们充斥着清朝的官场,他们贪污腐败,上行下效,以至于当时的清朝很多地区的财政都出现了大量的赤字。为了讨好乾隆,朝廷官员们甚至编造各类的谎言来哄乾隆高兴,久而久之,积攒了大量的社会矛盾。

不仅如此,乾隆还非常的好面子,他这个好面子说到底就是好大喜功,非常自负,喜欢搞面子工程,甚至不惜四处开战,以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

2、浪费严重

晚年的乾隆认为自己已经大功告成,可以享受了。所以他做的事情就是花钱,花很多钱。乾隆的花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巡游,这些巡游有据可查的已经达到150多次,包括6次南下。

这些旅游活动不仅给清廷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消耗了大量资金,也增加了沿途人民的负担。需要注意的是,乾隆每次出游,不管他去哪里,地方都需要花很多钱给他提供食品,修路,建宫殿。

乾隆皇帝87岁寿终正寝?学者通过分析,给出最新解释:死于一碗汤

除了经常出游,乾隆还大搞土木工程建设,建造了不少花园和宫殿。其中包括扩建圆明园和承德避暑行宫。圆明园原本是他的祖父送给他的父亲的花园,乾隆对圆明园的规模不满意,下令大规模扩建。

承德的避暑行宫也被乾隆认为过于节俭,于是三十六景变成七十二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直到乾隆七十多岁才停止。

乾隆的这些行为即便是不能算是祸国殃民,至少也是劳民伤财,把偌大个国家上上下下都搞得一团糟。而且乾隆这个人控制欲实在是太强了,当了六十年皇帝还不算,还想再干几年太上皇。就是这么一位昏庸的老皇帝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牢牢把持着权力不放,势必会引起很多人的愤慨,特别是已经继位的嘉庆。这样一来,清史记载的乾隆的死因就非常可疑了。

乾隆皇帝87岁寿终正寝?学者通过分析,给出最新解释:死于一碗汤

那么,乾隆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寿终正寝吗?据史料记载,乾隆一生中几乎很少得病,身体一直是健康状态,在他死的前一天还活得好好的,丝毫没有生病的迹象。那么这样一个身体健康的老人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有学者通过分析后,给出了最新解释:乾隆其实是死于一碗汤。

据史料记载,乾隆87岁的时候开始大量进补营养品,主要喝参汤,稍有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参主要适合阴虚的人进补,而晚年的乾隆失眠多梦,显然是阳虚,而最终导致他死亡的就是这参汤,一个阳虚的人长期吃补阴虚的药,结果可想而知。

乾隆皇帝87岁寿终正寝?学者通过分析,给出最新解释:死于一碗汤

据记载,1799年正月初二,太医傍晚给乾隆把脉时,给出的结论还是:圣脉安和,惟气弱脾虚,进参莲饮(人参一钱五,建莲三钱)四次,用人参六钱。而初三晨时,乾隆就驾崩了。也就是说,正是这碗汤,要了乾隆的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