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类历史五次瘟疫大流行,其中一次就发生在了中国

根据中国古籍著作《集韵》·平声·魂韵:“瘟,疫也。”,而唐代作家柳宗元于《永州龙兴寺息壤记行文》:“南方多疫,劳者先死。”,至于瘟疫一词乃自古沿用至今,最早运用此字的著作,可能为《抱朴子》·内篇·微旨:“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

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瘟疫,许多都与动物有关,诸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鼠疫、肺炎等,而疾病大流行除了可造成死亡、摧毁城市、政治、国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歼灭族群、物种。

人类历史五次瘟疫大流行,其中一次就发生在了中国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五次瘟疫大流行,其中一次就发生在了中国。

公元1350年左右,一场据信源自蒙古的鼠疫席卷欧洲,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那场瘟疫也被叫做黑死病。历史学家认为,经过鼠疫的腥风血雨,欧洲不少封建国家从满目疮痍中重生,开始向现代社会、商业经济方向迈进,为日后西欧崛起和称霸世界做了铺垫,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场鼠疫催生了当代西方文明。因为大量青壮年死于鼠疫,农村劳动力锐减,封建领主庄园佃农和农奴奇缺,动摇了封建佃农制的根基。劳动力供不应求,人工昂贵,直接推动了工具改良和技术创新。还有史学家认为西欧航海、探险和帝国主义的兴起也部分归因于这场鼠疫。

15世纪末美洲成为欧洲的殖民地,这段历史无比血腥,除了死于枪炮屠刀,还有大量美洲原住民死于欧洲殖民者带去的各种致命疫疾,主要是天花,还有麻疹、流感、鼠疫、疟疾、白喉、斑疹伤寒和霍乱。死的人之多,连气候都受到影响。欧洲在美洲的殖民扩张的百年期间,美洲人口从6千万减少到500万 - 600万。人口锐减,农耕减少,大量农田回归荒地或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世界上很多地区气温下降,地球进入了一个"小冰川纪"。

1641年,中国北方出现瘟疫,部分地区人口减少了20%到40%。明朝末年京都有近60%左右的人死于鼠疫。祸不单行,瘟疫袭来时,正值华北地区闹旱灾和蝗虫灾,农田颗粒无收。尸横遍野。明末的瘟疫很可能包括鼠疫和疟疾,病毒有可能是北方清军入侵时带进关内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入关的清军安然无恙。不过,明朝末年盛世不再,朝廷贪腐严重,大厦将倾,清军虎视眈眈,饥荒和瘟疫只不过为满清灭明助了一把力。一场大瘟疫宣告大明王朝的终结。

人类历史五次瘟疫大流行,其中一次就发生在了中国

18世纪末,法属殖民地连续爆发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黑奴反叛,1801年双方言和,反叛领袖杜桑 卢维杜尔成为海地共和国首脑。但宗主国政局乾坤颠倒,拿破仑称帝,随后决定出兵海地镇压反叛,夺回殖民统治大权。数万法军登陆海地,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时,黄热病开始在岛上法国人之间流行。法军官兵、殖民当局官员、医生和水手共5万人死于这种传染病。最后逃回法国的幸存者只有3千人。在海地被瘟疫击败后,拿破仑不但放弃了海地,还放弃了在北美大陆的殖民野心。

19世纪非洲爆发了一场牛瘟疫情。牛瘟病毒在1888 - 1897年间杀死了非洲90%的牛,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包括非洲之角、西非和西南非洲。牛瘟直接导致饥荒、社会秩序崩溃、民众流离失所。以农耕为主的地区也未能幸免牛瘟,因为许多地方依赖耕牛犁地。这时,欧洲国家乘虚而入,在非洲大片地区建立殖民统治。结果加速了欧洲在非洲扩大殖民统治的进程。至此,从1870年代10%的非洲属于欧洲殖民地,1900年只有10%不属于欧洲殖民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