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拓新市场(三)——“红区”与“白区”

优势市场我们称为“红区”,弱势市场我们称为“白区”。有人问:“对于白区,是否就听之任之呢?”

我们还是回到中国革命的历史,红区要建立根据地,白色恐怖地区呢?是否就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当成不存在了呢?世界永远是一体,你不经营白区,白区还是会想尽办法进攻红区,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围剿”乃至“三光政策”。无论从生存还是发展的角度,白区还是需要经营,但经营的方式与红区完全不同。1937年,毛主席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革命年代,我们在白区的工作重点就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方式则是“地下工作”。说到这里,我想已经有人知道该怎么做了。没错,在白区,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合作!埋下一颗种子,埋下“星星之火”,待东风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区与白区,其市场开拓的手法,也因此有了明显的差异。

红区要形成全面压倒性的优势,所以需要精耕细作,需要一边打仗一边打粮食,“百团大战”固然需要,“三五九旅”一样重要。在红区,我们的队伍需要各种角色。有战斗部队,有后勤人员;有大脑中枢,有四肢操作;有为了今天业绩的销售人员,也需要面向未来的营销团队。一言以蔽之,红区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队伍,包括信息化部队(发现机会),海陆空作战力量(抓取机会),还有后勤保障和指挥系统(更好地发现机会和保障落地)。营销乃至企业运营,就是干两件事情:发现机会和抓取机会。(顺便说一下我就营销的总结:营销过程就是产品/服务的卖点匹配客户痛点的过程;营销工作包括两个支点——重大项目运作与能力建设。这里略去不谈。)

而白区,我们不求全面,但求重点突出!只有重点突出,那一点微弱的火苗,才不至于熄灭。所以,对白区的机会,细心甄别就非常必要了。回到前面的那个30个人平均分配区域的公司,我给出的调整建议是建立根据地,派驻大量人员,形成局部优势,同时建立一小支机动部分(可能3-5人),来甄别和抓取白区的机会。因为运作的方式不同,做白区工作需要的人员自然与红区不同,比如勤恳踏实的人,更适合红区的工作。而白区,则侧重于具备敏锐嗅觉,善于在复杂环境中把握机会的人。这其实和当年对地下工作者的要求并无二致,我们不能安排“李云龙”、“许三多”式的干部和士兵到白区工作。

红区和白区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我们的打法也不同。

这里,可能大家希望我给出具体的内容方面的建议。我多次说过,作为咨询顾问,过于陷入内容层面是十分危险的。你在自己的企业,已经工作数年甚至数十年,你对所在行业的了解远甚于我,如果你还需要我给予具体的内容操作建议,要不是你的水平太差,要不是我过于自以为是。我当然不想自以为是,我也不认为你水平差,所以我能够给予的,就是方法论而已。为此我曾经和某位CEO开玩笑:“你付给我一条鱼,然后我给你五条鱼,我神经病啊?”我们能够给予客户的,只能是“渔”。我们不仅给不了鱼(我们手上也没有鱼),甚至也不会给渔网,我们给予客户的,是编织渔网的方法,因为渔网早晚会破烂,而编织方法总是有效。

简单总结一下,红区和白区,市场开拓的方法不同,需要的人才素质也有明显的差异,这一切需要管理者的摸索和判断,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勇气和信念。另外,对白区市场人员的考核,也应该与红区不同,很多市场开拓中的问题,都与绩效考核方案高度相关。很多公司,对白区的考核方案,和红区完全一样,这样的结果就是白区永远是白区。这个问题突出又重要,我们留在后面,单独一节来统一阐述市场人员的绩效评估。

(说明:本文全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大道至简”,感谢庄老师干货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