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致远协同应用大赛升级,定调“智慧协同 定制未来”

“邮件就像一颗一颗的珍珠,关联性比较差;而协同就像一条项链,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无论是报销还是审批,都能让公司从领导到员工感到效率的提升。” 

在中生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信息部部长李军保看来,协同管理软件在中生集团得到了集团上下的一致认可,是因为今天的协同管理软件不仅让组织管理更高效,而且还可以让企业把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打通、集中和统一。

“数据的产生过程更透明,而且数据的一致性,可以让运营更高效,可以让企业决策者根据数据快速进行科学决策。”李军保在致远互联第七届全国协同应用大赛的启动仪式上的表述,在今天代表了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心声——这是笔者在近期与很多企业CIO交流时得出的结论:协同管理软件更智慧了。

灵活定制和数据协同

在致远互联全国协同应用大赛专家评审代表、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宁连举教授看来,用户中心、数据思维、生态思维是互联网的核心理念,也是协同管理软件的未来,因为其背后的社会化协同会是一个更大的市场。

回到协同管理的根本,笔者在上一篇关于协同管理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协同管理是以业务项目为导向的组织管理系统。而一个组织的管理模式,与生产物料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因为组织是活的,更多会根据业务场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级的组织管理系统不仅仅应该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同时还需要具备客制化的能力——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自由定制组织管理流程。实际上,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往往一个项目会要求企业必须迅速跨业务、跨部门、跨机构来搭建组织,这就给传统的协同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因为这样的架构,必然使得项目和项目之间形成组织交叉。

致远协同应用大赛升级,定调“智慧协同 定制未来”

从这里延伸开来,实际上,唯一可靠的就是数据,不仅是财务数据,还有业务数据,所谓财务业务一体化。这就需要协同管理软件在今天自由定制的不仅是审批流程,而且还需要在技术上,支持企业跨系统的数据协同。

“原来我们是月结,领导想要一个数据拿不到,拿到的数据不放心,不知道数据对不对。现在致远的协同集中统一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多两天就能拿到可靠的数据。”李军保认为,协同管理软件的好处在于,它从根本上是为部门管理者,为非专业人员而设计的,以人为中心,同时又是高度灵活、便于定制,这样就很容易满足全员的使用需求。

应用大赛推陈出新

实际上,正是由于协同需求的不断变化,催生了致远互联的协同应用大赛,来推动协同管理软件的不断发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协同应用大赛源自于2011年我们做的一个用户活动。”致远互联见习副总裁、客户经营中心总经理马文介绍说,“用户所有的应用都超越了我们,把平台本身很多功能用得非常灵活。其赋予协同的创新生命力和变革动力,以及协同带来的高可用性、高粘性、高价值感,着实让人惊叹。因此,我们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不能把全国用户的智慧,通过一个活动,把他们激发出来、呈现出来,让他们分享、交流和互通。”

就这样,致远互联协同应用大赛从2011年到2016年每年一届一直坚持下来,已经从一个单纯以用户间应用案例交流分享为主的赛事活动,逐渐升级为引领to B领域协同创新、与各行业用户需求最贴合、规格最高的协同行业顶级赛事。

致远协同应用大赛升级,定调“智慧协同 定制未来”

据马文介绍,协同应用大赛这些年一直坚持下来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应用大赛要办成一个持续开放、传递协同管理思想、普及协同价值的平台;第二,应用大赛是所有用户互动沟通、分享和互相学习应用实践的交流平台,每年会吸引大量的用户和粉丝,带着应用成果积极参与,是管理实践的落地,也是经营理念的落地;第三,致远互联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洞察用户的需求,持续帮助致远公司创新产品和服务。

据悉,在举办协同应用大赛这六年间,总共征集到用户案例超过五千份,见证了协同的演绎过程。“最早两年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协同的规模、广度、表单、流程的复杂度等等;到了中间两年伴随着致远的业务生成器、移动,从而产生了更多业务实践的集成应用;而到了最近两年,随着致远协同管理平台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模块化、领域集、行业细分的应用定制平台,包括所谓的平台门户和复杂的移动应用。”在马文看来,在过去六年,致远协同从不具备行业特点的应用逐步演变成了覆盖一百多个细分行业特点的应用,这些都表明了协同管理应用正在不断成熟,协同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完备。

智慧协同 定制未来

实际上,无论是第三、第四届协同应用大赛的获奖者陕西宏远利用致远业务生成器零代码完成了项目工程管理,以及内部基于HR、基于费用的预算控制管理;还是去年的总冠军英特集团40%的核心业务,都是通过活用协同行为组织绩效模型,通过协同大数据算法分析核心业务,成就了协同管理的差异化价值。此外,业务生成器还是北汽集团、中粮集团、国药控股、郎酒集团、英特集团、保利华南、云天化等多家致远老用户在信息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致远在全国已经有五万家用户,有超过五百万的终端用户在使用致远不同的应用和管理模块。其中在过去六年协同应用大赛中覆盖了制造、地产、IT服务、教育、能源、政府等近百个细分行业,积累了50多种项目管理、预算、合同营销、绩效管理的应用,如今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标配应用,而这些,都是通过业务生成器搭建的。

致远互联发现,超过60%以上的客户在标配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深化实践,而这也是驱动致远互联转型跨越的根本——从不同的行业职能应用,到以协同搭建人力资源的方案,从财务管理到集中采购等都有非常好的闭环的封装;与此同时,一些特定行业的纵向行业化应用彰显出来,比如说建筑行业、互联网IT服务行业、商贸连锁等;这些行业内部IT系统的整合外用很明显,都不可避免地与ERP的系统、财务系统和档案系统甚至特定的行业业务系统进行不同层次的整合,形成统一的门户解决方案。

在笔者看来,协同管理平台从定制构建某一企业特定的应用,到深入行业,进行组合、扩散、连接,形成整体的行业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协同管理软件从组织内协同,拓展到组织间协同乃至行业产业链协同的体现。

也正因为此,致远互联协同应用大赛今年会更凸显创新特色,而不止是颁发一、二、三等奖。“我们今年会颁布最佳行业应用、最佳领域应用、最佳移动应用、最佳协同门户、最佳集成应用等更具协同智慧创新管理亮点的奖项。”马文表示,商业环境变了,致远互联更应该拥抱互联网,聚集更多协同实践者和协同观察者、更多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基于应用大赛平台,沉淀价值,绽放智慧。

致远协同应用大赛升级,定调“智慧协同 定制未来”

致远互联执行总裁向奇汉

实际上,在致远互联执行总裁向奇汉看来,以“智慧协同  定制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协同应用大赛应该是在前六届基础上的一次升级。“我们希望通过客户的成功实践,通过客户创新的智慧,及客户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智慧;通过致远互联为客户提供的业务定制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复用,形成一个协同生态,来让更多的客户少走弯路或者快速调整前面走过的弯路。我们始终认为,用户价值就是协同价值,协同价值就是致远价值。”

或许,基于互联网的分享、复用、分发和生态理念,将体现在致远未来的智慧定制产品上,体现出新时代的管理思想——因协同,而致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