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里云市场的三阶进化

5月23日,阿里云在西南重镇成都举办云栖大会・成都峰会。和去年一样,阿里云成都峰会的主题还是安全,不过除了安全,此次成都峰会还有一个重点:生态合作伙伴。

关于安全,笔者在上周WannaCry的文章中有提到,云安全由于全网可视化,其主动防御的能力因为持续监测运营,得到显著提升。而阿里云在这方面具备很强的能力,本文就不再赘述。

关于合作伙伴,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因为在此次云栖大会・成都峰会上,阿里云升级了“云合计划”,希望在商业软件领域加速落地。其中,阿里云“1100”生态密码,即联合思科、SAP、Informatica、NetApp、中标软件、用友畅捷通、泛微、Fortinet、联想云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共同开启云市场软件品牌馆,共同投入1亿元云资源,包括推出商业软件15天免费试用计划,希望带动100万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阿里云市场的三阶进化

云合计划升级

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云合计划”?其实“云合”二字取自于古文名篇《过秦论》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2014年8月,阿里云首推“云合计划”,希望快速聚集合作伙伴,构建新的云生态体系。

而快速聚集合作伙伴的判断依据是,云计算乃大势所趋,阿里云希望帮助大量传统IT合作伙伴快速转变成为云服务商,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提供金融、政府、制造、教育、医药等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包括咨询、架构设计、云迁移、工具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综合云服务。这就是“云合计划”的1.0版。

到了2016年10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推出云合计划2.0版。以汇聚和链接、开放的技术、抽象封装的互联网能力、人才创新孵化为四大出发点,去构建四大合作伙伴体系:客户共享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技术共享的生态体系、以技术服务为主的生态网络以及全球生态服务体系。

彼时,阿里云生态已经汇聚了云解决方案、云服务、SaaS/ISV、专有云/混合云、教育/安全、人才教育、创客生态等七类生态伙伴。而作为阿里云生态的重要平台,云市场汇聚了近1000家ISV、3000+商品,覆盖基础软件、代维&服务、解决方案、网站建设、企业应用、云安全、数据市场七个类目,超过230万用户。据悉,2016年阿里云市场上有10家软件企业季度交易额过100万,3家合作伙伴的季度交易额过千万。

而今,云合计划2.0升级,通过联合上百家合作伙伴共同投入1亿元云资源,希望通过更好的云上应用体验来吸引用户,吸引企业,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前不久,阿里云联合浙江省推出10万中小企业上云计划,在江苏扶持300家企业上云,如今又联合四川省推出300家涉旅企业上云计划。这些在笔者看来,都是阿里云“云合计划”的一部分,因为帮助这么多企业上云,提供实施服务,单凭阿里云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依靠生态伙伴的力量,依靠云市场的力量。

关键词交易和交付

无疑,云市场也是云合计划的一部分。实际上,从2015年7月阿里云推出云市场以来,阿里云市场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什么是云市场?按照阿里云运营总经理杨名的话来说,云市场的关键在于“交易”与“交付”这两个关键词。

阿里云市场的三阶进化
阿里云市场的三阶进化

但阿里云市场的第一阶段,更多还处于“交易”阶段,类似于“淘宝”,是国内率先提供“淘宝式”软件应用和服务的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即开即用”,一站式解决云应用和服务的购买、部署和维护。当然,彼时的阿里云市场,更多是满足中小企业做电商、建网站这样相对简单的“触网”需求。

实际上,2015年7月,即便是国内最大的ERP供应商用友,也刚刚提出企业互联网概念不到一年。那时候,从电商切入云计算领域的阿里云,对于企业级市场的理解还不深。但很快,在2016年3月,阿里云市场就已经全面升级,引入了“交付”概念,标志着阿里云市场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开始打造软件交易与交付的第一平台。

什么是“交付”?对于软件来说,交付是指实施交付,与个人消费软件不同,企业级软件因涉及到企业中的多个员工甚至多个部门,因此软件交付有一个实施的过程,包括咨询、流程设计、二次开发、部署、最终上线等一系列环节。

这时候,云市场就要保证交易环节能够覆盖整个交付过程,规避客户采购企业级SaaS出现问题的风险,譬如阿里云云市场里的供应商需要缴纳保证金,如同淘宝店家那样,阿里云拿这笔保证金来保障客户的利益。

实际上,阿里云市场在供应商的选择以及后续的服务维护上推出了一整套的保障方案——对软件交付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在入驻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全程“录像”、“截屏”留存,以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和服务质量。这个“全程”,实际上就把所谓的“交易”扩展到了“交付”上面——把付款的过程,从购买延展到了实施。

与此同时,阿里云市场把扩大销售通路列为重点,从之前绝大部分线上交易订单,延展为线上和线下O2O并行交付。而且,云市场里的SaaS还按照基础软件、企业软件、网站建设、服务市场、云安全等大类别进行细分,同时还按照移动电商、游戏应用、高负载应用、配置云主机等应用场景进行分类,从横纵两个维度方便采购方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软件,也方便了阿里云的实施交付伙伴提供相应服务。

如今,阿里云市场与一年前相比,又有了明显的变化。

打造API经济

除了阿里云联合中标软件、用友畅捷通、泛微、联想云、Fortinet等一众知名软件企业面向国内中小企业推出商业软件15天免费试用计划外,阿里云还拓展了包括思科、SAP、Informatica、NetApp在内的一系列企业级软硬件巨头。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标志着阿里云市场正式开启了企业级IT的大门,而且极大丰富了阿里云的生态体系。

据悉,阿里云的云市场作为云计算行业里的AppStore,如今已经成为软件和服务最大的线上交易交付平台,与120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在售4000多款商品。

不过,上述两个方面在笔者看来,都还不是这一年来阿里云市场中最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今天和一年前阿里云市场的商品分类,就会发现去年的“基础软件、企业软件、网站建设、服务市场、云安全、解决方案”这6大类目,如今已经变成“必BUY软件、企业应用、建站推广、服务&培训、云安全、API服务和解决方案”7大类。而这第7大类目API服务,在笔者看来,是所有云市场的未来,也是所有软件在线交易和交付的未来。

阿里云市场的三阶进化

这里面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API。字面上,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各个系统、各个应用调用资源的接口,但实际上,这更是一个数据交互的接口,因为API可以以不同的格式连接数据。

比如蚂蚁金服、墨迹天气、Face++、聚合数据这些第三方数据公司开放的API接口,可以让企业事半功倍。举个例子,App要发红包拉新用户,而红包功能需要实名认证和银行卡校验,按以往的方式上线这些功能耗时巨大;而现在,只要用银行卡四元素认证、身份证头像认证等API接口,几行命令就能可以实现功能创新了。对数据最为敏感的银行业,譬如中信证券也认为,开放API 接口是实现互联网金融生态、大数据应用、敏捷开发的重要手段。

API可以说是实现万物互通,形成新价值网络的连接器。这也是每一个行业在信息网络化、互联网+时代,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和关键要素。

在阿里云的云市场上,我们已经看到API市场细分为金融理财、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生活服务、交通地理、气象水利、企业管理、公共事务等8个大类,涉及股票行情、图像识别、空气质量、医院接口、人脸识别、天气预报、驾照识别、违章查询、数据大屏、数据可视化、商业智能、万年历等无数应用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海量的API接口服务,除了聚拢大量伙伴资源外,还包括不少阿里自身开发开放的API和阿里云通过举办API as a Service大赛原创的作品。其中很多API服务是免费提供或者1分钱一次,在笔者看来,为应用创新、企业模式创新创造了非常多的机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CRM集成了地理位置API和交通出行API,就可以为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提供更系统的出行服务,同时为公司销售主管提供外勤员工的位置管理服务。

在笔者看来,如果API经济能够带来更多以满足用户场景应用体验需求为核心的企业应用,那么云计算以较低的初期成本投入和人工维护投入,就会真正帮助到成长中的中小企业用户,进行数字化转型。

普惠数字化转型

根据东方证券的数据,相较于美国同行,中国企业级软件支出只占GDP的0.18%,远低于美国的1.7%。而SaaS服务,是有可能帮助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更多的企业可以获得与大企业类似的技术和服务,迅速通过技术创新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今天商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据杨名介绍,企业如今可在阿里云市场“品牌馆”进行在线咨询、购买、部署、续费企业所需的全部软件,这将整体降低企业使用国内外商业软件的门槛。包括SAP Business ByDesign、NetApp混合云私有存储服务、Informatica云数据集成等知名商业软件和解决方案已正式上架,Cisco、富通天下、Check Point等近百家与阿里云达成合作的品牌知名企业也将在近期陆续入驻。

阿里云市场的三阶进化

毫无疑问,阿里云市场是一个降低中小企业上云交易与交付成本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明白,迅速通过技术创新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今天商业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旦企业级市场的云计算需求被激活,云合计划确实有可能推动百万企业登陆云端,实现智能转型;同时也将加速云计算应用在传统行业核心领域的落地,引领软件行业一步完成“信息化+云化”跨越式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