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朋友圈宣布了腾讯公司新的愿景与使命——科技向善。
今年3月两会上,“科技向善”的提法出现在马化腾的提案上,在此之前的2月份,他在《财经》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科技向善》,2018年12月12日微信张小龙在腾讯员工大会上引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一句话“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更早之前的2018年1月20日腾讯前CTO张志东发起了“科技向善 Tech for Social Good”的研讨会。
与“科技向善”似曾相识的,还有大洋彼岸Google公司的一句“不作恶 do not be evil”,不知道腾讯是否借鉴了Google这一守则,能够有这样表态,总归是好的。
过去几年,国内互联网遭受不少的质疑,也出现了诸如“百度搜索医疗广告”、“滴滴顺风车杀人”、“携程大数据杀熟”、“王者荣耀青少年沉迷”、“714高炮贷款”等案例。腾讯站出来,提出“科技向善”,值得肯定。
但“科技向善”作为腾讯公司新的愿景与使命,却并不是正确选项——正如开篇题目所讲的,“科技向善”如果作为GR与PR宣传,这是一句极好的品牌广告口号,但不应该是企业愿景或使命。
企业文化就是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和价值观(Core Values),“Mission”是为什么成立;“Vision”是我们要去哪里;“Core Values”是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Google公司的“不作恶 do not be evil”,是它的Core Values,价值观与守则。“科技向善”也应该是一种价值判断与守则。
通俗地说,“愿景”是彼岸,是上线,是最高标准;“价值观”、“守则”,是底线,是最低要求。
再通俗地说,Google公司以“不作恶 do not be evil”来要求自己做价值判断,就是问一个人,你以后不想做什么呀?Google说,我不要做一个坏人;如果把“科技向善”作为腾讯公司的愿景与使命,那就是问一个人,你以后想做什么呀?腾讯说,“我想做个好人”——这容易误导衍生出问题,腾讯以前或现在是坏人?
“向善”不等于“善”,甚至说,究竟什么是“善”,莫衷一是。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也是常有的。
“向善”是动机,“善”是结果,或者说,“愿景”是结果。腾讯并没有回答,腾讯公司为什么成立,腾讯要去哪里?当大家问腾讯时,却只是回答了一句话,“我想做个好人”。
“科技向善”是一个过程或动机,更好的应该是“向善科技,造福你我”,还要有一个结果。
严格地说,公司的“使命”还潜藏着公司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判断——如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小米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使命概括隐含着公司与受众的关系。
腾讯与我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其实旧版的“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虽然没有那么强烈的语言冲击力,但也是一个明确清晰的回答。
腾讯的使命应该是回答,腾讯能够为公众社会创造哪些价值,而不是说,“我想做个好人”。
“科技向善”,可以是价值观或行为准则,也是腾讯一次非常成功的品牌口号,但要做愿景与使命,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提出“科技向善”也是腾讯公司务虚层面,以及处理腾讯与社会公众关系的一次重大进步。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腾讯不断遭遇各种质疑的背景下,“科技向善”确实是个不错的品牌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