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00年前一“叛徒”在海外建国,现该国富裕,后人自称是中国人

文莱,位于亚洲东南部,北濒中国南海,总面积5765平方公里,于1984年完全独立。虽然它的面积不大,但经济却很高,甚至能和日本、韩国一较高下。文莱也是一个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国内一半生产总值都来源于这两者。在东南亚,其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文莱2016年的人均GDP,已经位居世界第26。

600年前一“叛徒”在海外建国,现该国富裕,后人自称是中国人

很少人知道,文莱是有一个“中国叛徒”创建的。如今,文莱的5万华人都自称是中国人。到底怎么回事?

黄森屏,原名黄元寿,福建泉州汉族人,于元末明初从军,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明朝建立后,他被朱元璋封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那时沿海一带倭寇肆虐,朱元璋就派他去围剿倭寇。黄元寿在中国南海森屏滩抗倭功勋卓著,故朱元璋特意赐名“黄森屏”,还让他出使今天的加里曼丹岛。

600年前一“叛徒”在海外建国,现该国富裕,后人自称是中国人

于是,黄森屏带着整个家族和邻居,总共数千人经缅甸南渡抵达了加里曼丹岛。他们在东加里曼丹的一条大河口登陆,没想到却发生了船难。这让本就精疲力竭的黄森屏等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有的人手臂都折断了。他带着活下来的人在这条大河建立了华人政权,势力迅速扩张,声威远震。

当时国力衰微的渤泥国,也就是后来的文莱,因受印尼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纳税。另外,菲律宾南部苏禄苏丹国也不断来犯。在这种情况下,渤泥国的国王马合谟沙只好向黄森屏的华人势力求助,为表示诚意,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让弟弟娶了他的妹妹。就这样,两个政权因为联姻而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关系。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努力下,苏禄入侵被遏制,因此渤泥国避免了亡国的命运。

600年前一“叛徒”在海外建国,现该国富裕,后人自称是中国人

之后,华人势力由东部的加里曼丹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也就是现在马来西亚东部的大城市哥打基纳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1402年,马合谟沙去世,儿子阿布杜·马吉德·哈桑继位。四年后,阿布杜也去世了,渤泥出现了王位空置的情况。期间,渤泥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最终由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继承王位,这让他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从未忘记过祖国,即使被人说自己是“叛徒”。1408年,他带着亲戚、部下回国朝见。明成祖朱棣热情接待了他们,还让他们回家乡看望。黄森屏因年事已高,加上回乡的喜悦,12月,黄森屏到达南京后旅途颠簸劳累过度瘁然而逝。

600年前一“叛徒”在海外建国,现该国富裕,后人自称是中国人

去世前,他曾向明成祖提出将渤泥等土地,纳入中华版图,并允许自己死后安葬在中国。明成祖答应了他的请求,以王礼赐葬,将黄森屏安葬在南京安德门外,还立其子遐旺黄克孙为渤泥新王,不再让渤泥进贡。

欧洲殖民者东来以后,渤泥与中国的关系完全阻断,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国号也改成了文莱。上世纪初,文莱仿效西方创制国旗时,特意在国旗中加上两道斜杠以纪念开国的两位亲王,其中一条指的就是黄森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