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蛮腰躺下了”:小心侵了权“闪了腰”| 沸腾

作者:Beiqing.com
“小蛮腰躺下了”:小心侵了权“闪了腰”| 沸腾

湖北黄石市版“小蛮腰”。图/《黄石日报》视频截图

横看也像“小蛮腰”,竖看也像“小蛮腰”,你以为它就是“小蛮腰”,原来它是个过街天桥。

众所周知,广州塔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因椭圆形渐变网格结构为世人“眼熟能详”,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塔身的“纤纤细腰”。因造型酷似身姿曼妙的少女,“小蛮腰”的昵称不胫而走,知名度甚至盖过了本名广州塔。

近日,不少人却被吓了一跳。在一张网传图片里,“小蛮腰”竟然倒了。经网友补充资料,原来是虚惊一场。广州塔还在海珠区屹立得好好的,“躺平”的是一座过街天桥。

这座天桥,位于湖北黄石。你说巧不巧,其所在的街区就是广州路。这正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广州路上躺着“小蛮腰”。

如此造型、如此凑巧,难怪有网友质疑,该天桥的设计可能涉嫌剽窃。也有部分广州网友认为:“让广州地标‘倒下’,还变成天桥让行人‘踩’在脚下,这种自作聪明的设计,无形中伤害了广州市民的情感。”

针对种种质疑,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做出了回应。他表示,这座广州路景观桥的设计方案名称为“时空隧道”,可能和广州塔的外形相比起来是有点相似,但“时空隧道”的设计、结构等方面都和广州塔不同,不存在设计抄袭。

虽说,黄石方面言之凿凿不是抄。可你品、你细品、你再品……无论是钢网机构、腰部收紧的建筑风格,还是彩灯闪烁的设计,横看竖看都像是“小蛮腰”直接躺倒。

坦白讲,你也是城市地标,我也是城市地标。前有站立的“小蛮腰”,后面为啥不能有躺平的“时空隧道”?建筑艺术理应包容万象,只有给予创作者充分的表达空间,天马行空的创意方能落地,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才能层出不穷。

问题是,借鉴启发不能变成刻意模仿。如果把建筑图纸横过来看,就能算成是自己的原创,那也太不尊重公众的智商了。

“小蛮腰躺下了”:小心侵了权“闪了腰”| 沸腾

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图/新华社

应该承认,在建筑设计领域,抄袭照搬与借鉴启发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在一些国外建筑师眼中,自身建筑风格被追随和效仿,也被视为认同和肯定。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典建筑也总被模仿借鉴,一些“后浪”的影响力甚至超越原作。例如,东京塔借鉴了埃菲尔铁塔的轮廓,美国拉斯维加斯矗立着“自由女神像、凯旋门和狮身人面像”。

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更是将金字塔造型直接搬进卢浮宫,没人指责他抄袭埃及法老,反倒被匠心独具深深折服。

不过,“此抄非彼抄”。打造城市地标,可以学习“范本”的思路打造,却不能图省事搞临摹,甚至是直接把别人的建筑“放倒”。

前些年,一些地方盛行建筑外形抄袭、模仿之风。有媒体总结发现,宁夏银川有“山寨天安门”,山西临汾有“山寨天坛”,安徽阜阳有“山寨美国白宫”,山西蒲县有“山寨鸟巢”……“山寨建筑”层出不穷,克隆模仿各显神通。盲目“傍名牌、仿经典”,不仅花费不菲、劳民伤财,更丢掉了城市自己的格调。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任何一座城市的地标,都应当传递独特的城市底蕴,打破“千城一面”的简单复刻,找寻属于自身的特色。由此来看,城市打造地标建筑,要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标准上下绣花功夫,更要广纳社情民意。避免“闭门画图纸”,一不小心侵了权、闪了腰。

特约评论员 | 白晶晶(媒体人)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韦英姿

校对 | 吴兴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