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日前,思勉原创奖管理委员会根据《思勉原创奖管理委员会章程》和《思勉原创奖奖励办法》,通过海选提名、专家推荐、学者票选和问卷测评、同行审读以及专家终审会等程序后,正式公布第五届奖项名单。

思勉原创奖获奖成果(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评奖组委会评语 】

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方术是《汉书·艺文志》六类中数术和方技的统称,在传统文献研究中,一直不受重视。李零教授的研究,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精义纷呈,具有拓荒的意义。全书从众多的考古资料中爬梳出中国早期的数术和方技的记载,并做了分门别类的列举,对了解和认识中国早期方术有开拓之功。此书论述深入,出入古今,沟通中外,视野宏通,实属难得。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本书稿对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了较完整和系统的梳理,是对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回归性研究,在西方文体学研究的影响之下,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立场,根据相关史料和文本系统考察了中国文体学的历史发展和特征,是一部结构合理、论证严谨、征引翔实的学术著作。本书稿分为上下两编,共24章,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学考察、文体功能、人品与文品、地域对文体的影响、文体形态,以及中国古代各时期学者对文体学的研究著作等方面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各项基本问题,宏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凸显了文体学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用,是一部文体学研究的优秀作品。

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本书既有文体学的理论建构,又有文体学史的多元考察,深具研究视野的开拓性和理论方法的示范性。不仅是著者个人文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代表着当今文体学研究最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标志性、前沿性、典范性的优秀成果。此书对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中的关键性、难点问题,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兼具理论创新及方法创新。这部学术著作既是创新之举,也有填补空白的开拓之功。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全唐诗补编》是陈尚君教授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包括两部分,一为《全唐诗外编》删订本,为第一册;二为陈辑《全唐诗续拾》,为第二第三册,是对三百多年前清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九百卷的全面系统补充失收诗歌的专著。清人所得为2567人诗49403首又1555句,陈辑连同王重民、孙望、童养年三先生所得,补诗超过6000首,新增作者约七百人,是二十世纪唐诗补遗的集大成之作。此书初稿成于1985年初,经中华书局审读退改后,于1988年增补定稿,总约125万字。

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此书为辑佚之作,虽然前代学者亦曾在此领域有所开拓,但就辑补的诗作和增添的诗人之数量而言,皆不能与本书比肩,此书实为对《全唐诗》数量最大的补充,对了解唐代诗歌的整体面貌,具有不可替代之价值。其辑录与考订不仅迈越前贤,亦代表当今最高学术水平。不仅为唐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也拓展了唐诗研究视野和方法,是一部具有填补空白价值的重要文献学著作。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14年第2版。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关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特殊时代中国士大夫的言论、心态选择,上、下两编各以“话题”和“人物”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生动的历史材料,读解知识人的命运,在研究视角、结构方式和学术眼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思想史研究著作。

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该书问题意识鲜明,研究视角和方法独特,问题也颇具中国思想史特色。作者既有对明清之际社会转型期的宏观问题和大叙事的研究,亦有对具体人物、事件的个案微观研究。通过历史的考察,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建的看法,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士人阶层及其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转型延伸向古代文学研究的成功典范。

思勉青年原创奖获奖成果(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

徐英瑾《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人工智能科学是全球学界热点关注的重要学科之一,但目前国内关于人工智能科学的书籍都是从科学和工程学角度书就的,从哲学角度对于人工智能问题的关注,还相对稀少。早期的人工智能专家的研究野心是,要通过机器模拟的方式来全面复制人类心智活动。正是因为看到了哲学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内在关联,现在西方已经有一门比较火热的新哲学分支,就叫“人工智能哲学”,甚至有专门刊物,如《机器和心智》。但汉语哲学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全面跟进。因此,该书向读者介绍了人工智能科学的基本发展历史和基本技术和“工智能哲学”这门哲学分支的大致发展情况,并在维氏哲学和知识表征、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非单调推理等人工智能子课题之间搭建桥梁。

该书的学术创新体现在:第一,打破国际学术界认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无法与人工智能进行积极思想联系的定见,为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人工智能哲学的样貌进行了勾勒;第二,在人工智能哲学的理论阐述中利用非公理化推理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建模尝试,由此完成哲学思维与工程学思维的相互对接;第三,针对人工智能学界过于依赖深度学习的现状,提出基于小数据技术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建模新思路;第四,针对说汉语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者的现状,提出了一条基于汉字认知建模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构造新思路。

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该书是现代外国哲学领域内的鼎力之作,创新性地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之间搭建了一座互为裨益桥梁,在国内哲学界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学术创新性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为当前和未来中文世界深入思考和探讨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及相关哲学问题开启了一个起点,也准备了初试的平台。

谢湜《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出版。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本书将11-16世纪太湖以东高低乡农田水利格局的演变、聚落变迁和土地开发以及政区沿革等置于区域社会整体中加以考察,并结合剖面分析和时段分析两种方法,阐释了高低乡区域结构的三个重要转变时段:1 1世纪农田水利大发展的时代,1 3世纪后期到14世纪高低乡在繁重赋税压力和海上漕运体制下加速开发的时代,16世纪高低乡政区格局基本定型、市场走向整合的时代。在“剖面分析时段考察结构研究”的论证体系中,本书将三个专题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试图揭示自然环境变化机制、官方财政机制和行政机制、市场机制等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江南区域结构的变迁。

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该书是晚近史学界关于江南研究的一部力作。作者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对江南太湖以东区域11-16世纪复杂的农耕水利、市场结构和政区关系,做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研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表现了颇具创意的理论建构的雄心,在区域历史地理的整体研究和时空关系的研究方面,均有新的理论观念提出。在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这个有着深厚学术积累的研究领域,本书取得诸多富于启发性的学术进展,是一部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具有方法论价值的优秀论著。

思勉原创奖提名奖获奖成果

程凯《革命的张力——“大革命”前后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思想探求(1924—193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大革命前后,“五四”一代文学家、新青年普遍经历了从文学到政治的冲击与转变。这一过程不能单向化约为他们被政治吞没、异化。毕竟,新文化运动展开的过程就是其变质与蜕变的过程,正是新文化自身的危机导致了新文化群体从弃绝现实政治转向萌发新的政治意识,创造新的政治实践。然而,"国民革命"蕴含的矛盾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并逆向激发了思想文化领域内再一次革命性反思。这新一轮左翼思想革命表面诉诸对“五四”的颠覆却暗含对“五四”方式的继承与深化,即重新批判、定义各种文化、政治、社会、历史、价值观念,打造新的主体形态,来为新的政治实践奠定基础。本书力图把这一时期的文化实践与政治实践放在一个相互交织、充满张力的框架中加以考察--两者有分有合,互为前提和限度,互相生发与制约--由此试图探求中国革命进程中文化与政治的辩证展开逻辑。在新文学史主脉论题的“重新研究”中,本书堪称代表。

思勉原创奖简介

为纪念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传承中华优秀人文学术传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鼓励当代人文学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产出国内一流、国际有学术影响的原创性精品力作,2011年设立了思勉原创奖。

思勉原创奖每两年举办一届,通过海选提名、专家推荐、学者票选、问卷测评、同行审读以及专家终审会等程序后,确认入围成果。入选成果,限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学科领域首次出版、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学术成果。目前,思勉原创奖已被列入教育部认可的人文社科类奖项。

“思勉原创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2011年)

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

项 楚 《王梵志诗校注》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杨国荣 《道论》

提名奖:

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

第二届(2013年)

李泽厚 《哲学纲要》

阎步克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张涌泉 《汉语俗字研究》

罗宗强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范伯群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

第三届(2015年)

傅璇琮 《唐代科举与文学》

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

张世英 《哲学导论》

陈 来 《仁学本体论》

第四届(2017年)

陈平原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李伯重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倪梁康 《自识与反思》

邓小南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刘跃进 《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第五届(2022年)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青年奖:

徐英瑾《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

谢湜《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程凯《革命的张力——“大革命”前后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思想探求(1924—1930)》

http://www.rwsk.ecnu.edu.cn/30/70/c25013a405616/page.htm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名单颁布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