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迈克尔·克莱顿科幻小说的终焉:科技新贵族伦理观的余晖

作者:老刘侃侃侃

克莱顿的科幻创作始于美苏冷战的最高潮,终于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近四十载岁月。而以此作为时间尺度观察美国经济社会历史,恰恰与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历程相重合。这当然不是巧合。无论是从克莱顿本人的经历,还是从他作品中展现的情景,都能看出,他绝非是圈外人。而其小说中大量穿插的图形符号、数字、专业术语以及大段大段如科技论文般的解说,也正是迎合了这些高科技从业者(或称之为“科技新贵”们)的阅读趣味。由此推之,克莱顿小说的伦理主题自然与这些科技新贵们的伦理主张相契合。

迈克尔·克莱顿科幻小说的终焉:科技新贵族伦理观的余晖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不同族群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彼此间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主张并不完全兼容,甚至相互抵牾。而得益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崛起的科技新贵们,他们往往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能够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具有较好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广阔的国际视野,在族群、性别、平权等社会议题上也往往持有比较温和的立场。克莱顿小说中的新骑士,可以说就是对现实中科技新贵们心中理想人格的形象化塑造。但是,作为事实上的中产阶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不得不在大资本及其代理人的面前低眉折腰,同时又要面对科技研发过程中,各种不可控的风险。于是,在科幻作品中资本成了反派,而科技则成了亦敌亦友的存在。

迈克尔·克莱顿科幻小说的终焉:科技新贵族伦理观的余晖

然而,不幸的是,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联手操作以及美国社会制度固有缺陷的作用下,美国高科技产业几十年的高歌猛进,虽然造就了众多科技新贵,但却没有更大范围的惠及普通民众。再加上美国高科技产业从全球范围内吸收顶尖人才,被认为是加剧了移民、族群等社会问题。而随着美国政治和舆论的两极化及民众对立情绪的加深,科技新贵们所代表的较为中道、理性的伦理观,正在迅速失去市场。以至于即便是在当今美国的科幻作品及其创作者群体中,各种政治正确的议题也在持续发酵。无论是当年“黄金时代”式的,还是克莱顿式的科幻作品,似乎都有被扫进故纸堆的趋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