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要再把击败项羽的功劳安在韩信身上了,应停止造神风波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中,韩信是一颗璀璨的军事巨星,诚然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素有兵仙之称。

《后汉书》曾将兵法分为四类,即兵阴阳、兵权谋、兵技巧和兵形势。

兵权谋家: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兵技巧者也。显然韩信就是兵权谋派的优秀代表。

兵形势家:行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项羽作为兵形势的代表当之无愧。

不要再把击败项羽的功劳安在韩信身上了,应停止造神风波

韩信塑像

作为楚汉相争时期两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后人都希望二者能酣畅淋漓地对决一次,但可惜的是韩信与项羽的大战却是一场混战,双方的形势也不可同日而语,韩信兵锋正劲,项羽势穷,惨遭四面围剿。

成王败寇,历史喜欢赞扬胜利者,加上在两位军事天才鲜有交锋的遗憾驱使下,传着传着就成了韩信击败了项羽,这意味着将击败项羽的功劳全部算在了韩信头上。

垓下之战的背景

韩信于河北攻破齐赵两国后,准备进攻楚国,于是项羽派大将龙且抵御韩信,可惜龙且在绝对优势兵力下大败,最终被韩信所杀,这完全出乎项羽的意料,震惊不已。

因为龙且所率楚兵20万,正常情况下纵然不胜,也不至于大败,可惜龙且自视了解韩信,轻敌冒进,被韩信引军半渡,放壅水,借助水力大败龙且,至此项羽的兵势已经伤筋动骨。

龙且大败之际,彭越又于谷城复出,项羽闻之大怒,亲自率兵前去支援,攻打彭越,临行前留大司马曹咎原地驻守,千叮万嘱,告诫曹咎不要出战刘邦,只需要守住十五日即可。

刘邦得知项羽分兵而去,时机已到,便想尽一切办法激怒留守的曹咎,诱他出战,刘邦何许人也,激怒别人是他的长项,派士兵辱骂曹咎五六日,曹咎再也忍受不了,将项羽的叮嘱忘在脑后,出城与刘邦作战,结果惨败。

项羽得知曹咎兵败,只好引兵而回,但此时的他已经腹背受敌,粮草不继,连个像样的驻城都没有了,形势十分危急,一向心高气傲的他,不得不与刘邦签订了讲和协议,即鸿沟和议。

签订鸿沟协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撕毁合约,突然对项羽发起攻击,但韩信彭越等人失约,没能如期而至,刘邦被项羽反击,大破汉军,刘邦只好深沟高壑,坚守不出。

最后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条件,韩信彭越等人前来支援,韩信一路,彭越一路,刘贾英布一路,周殷一路,加上刘邦本部大军,共计五路汉军,合计60余万兵力,四面围剿项羽,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兵向垓下后撤。

不要再把击败项羽的功劳安在韩信身上了,应停止造神风波

项羽

垓下之战开始

韩信自引兵三十万为前军,率先攻击项羽,而项羽引兵十万击退韩信,但汉军从两路包抄过来,韩信也趁机反击,项羽抵敌不住,后退,壁垒坚守。

此时的项羽被刘邦数十万大军包围,粮草也供应不上,可以说陷入了绝境,再加上汉军夜里唱起了楚歌,楚兵人人思家,无心恋战,项羽只好率领800骑精锐趁夜突围,汉军追击,项羽兵损,跑到阴陵时项羽迷路,在一个老农的指引下,误入沼泽之地,耽误了逃跑速度,最终汉军追赶上项羽,激战后项羽仅二十八骑随从,最终逃至乌江,挥刀自刎。

不要再把击败项羽的功劳安在韩信身上了,应停止造神风波

项羽自刎乌江

总结

韩信与项羽的交锋只是一场大混战,项羽惨败也并非韩信一人之功,这场战役的开端始于刘邦撕毁合约,在绝对优势情况下进行的一次五路大军围剿,唯一的正面交锋韩信所领30万兵力竟被项羽10万兵力击败。

但这并不能说明项羽军事能力高于韩信,因为二人军事各有所长,正面交锋是项羽所长,临阵指挥的战术运用是项羽的天然优势,所以他是兵形势的代表,而韩信是兵权谋的代表。

击败项羽韩信确实有功,因为他是五路大军之一,而且挫败龙且,刘邦的优势大大提升,但是不能把全部功劳算在韩信一个人身上,纵使从全局出发,韩信在客场攻城略地,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也仅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萧何的功劳也不容小觑,从局部出发,韩信也仅是伐羽的五路大军之一。

显然,是韩信击败了项羽这个说法并不恰当,大有独揽功劳之嫌,韩信足够优秀,但也不能随意加冕所有荣誉,作为韩信的崇拜者,更要理智的看待刘邦与项羽的最后一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