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花煜寒|文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终于让我弄明白了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英雄事迹,也培养出了许多英雄战士。

他就是有着“塔山劲旅”称号的“重型合成第一二三旅”。

这支英雄旅就是如今驻扎在贵港地区的“摩托化步兵第一二三师”。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在《王牌部队》中被改编成了郑源所在的“二三四师”。

在1998年那场在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江河以及干支流上,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中。

二三四师下属的老九连特战大队(在现实中很可能就是“塔山守备英雄团”的九连原型),同全国许多部队和武警官兵们一同参与了这场抗洪抢险。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高粱、顾一野和江南征参与抗洪抢险的实际地点,是位于荆州的南平镇堤段附近。

虽说高粱是《王牌部队》中的主要角色,而且我们也应该敬佩他所展现出来的英雄精神。

但《王牌部队》其实将许多的英雄人物都隐藏在了剧情或旁白中。

所以,当我听到江南征的旁白时,很自然的留意到了“李小群”的牺牲。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通过对人物事迹和地点与时间的比对,笔者认为特战队在这次抢险中牺牲的“李小群”,很可能就是“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一班战士:李向群。

现实中的李向群牺牲时年仅20岁,在抗洪保卫战中,他带病坚持抢险任务,先后4次晕倒在了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牺牲了。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就像动力三角翼的驾驶员宗辉一样,《王牌部队》并没有对“李小群”的牺牲与生平作过多地介绍与描述。

虽然他的待遇要比宗辉要好一些,从字数上来讲至少江南征在旁白中多少介绍了一些。

不像宗辉那般,除了眼巴巴的看着高粱与江南征撒狗粮之外,就落了个“伞王”的称号。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当高粱被送进医院抢救后,他手下的战士们都围在医院门口不肯走,甚至情绪都非常激动。

可是对于那个同样是自己革命战友的“李小群”,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个人的存在。

他可是确确实实已经在战友眼前牺牲了呀,难道除了江南征之外,就没有人想到要提起他吗?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虽说高粱有主角光环、有金手指BUFF,笔者也能理解故事与剧情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如果过于纠结于一个从没有露脸过的人物,会让故事的整体连贯性出现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观众、一个旁观者,我并不在意高粱的病情如何。

在我心中反而更在意像宗辉、李小群这些被改掉名字的普通英雄。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对于高粱我并没有过多的反感,或许他也是以某个真实人物或几个真实人物为原型戏剧化的角色。

或许他也有着让人感动的真实事迹,就像他在塔山战役中的表现,就像他在抗洪抢险中的表现。

在我的心中,他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的让人讨厌与厌恶。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也恰恰是他,在安排战友下水炸坝时的那一番话,更是让人心中隐隐的酸痛。

“全体都有,党员出列,优秀士兵出列,训练标兵出列,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出列。”

听听吧、看看吧,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这就是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特别是有可能付出生命的时刻,身为党员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

而党员中的优秀士兵、训练标兵更是要身先士卒。

在最后筛选出来的人中,还要将那些家中的独子筛选出来。

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包含了太多的意含,最后被高粱选出来的人,都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而作为指挥官的高粱,更是将最危险的一段留给了自己这个孤儿。

虽然他已经到了与江南征谈婚论嫁的地步,但他毕竟还是独身一人。

也因为这些的考虑,他拒绝了姜卫星与顾一野要求一同下水的要求。

虽说他有主角光环,但这样的决定与觉悟,正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只听到了李小群牺牲的消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有的故事在江南征一番旁白之后,都回到了正轨。

高粱才是《王牌部队》的主角,他真的无法活下来吗?

难道最后的故事,将会是围绕着顾一野展开的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