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花煜寒|文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一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終于讓我弄明白了這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他不僅有着悠久的曆史與英雄事迹,也培養出了許多英雄戰士。

他就是有着“塔山勁旅”稱号的“重型合成第一二三旅”。

這支英雄旅就是如今駐紮在貴港地區的“摩托化步兵第一二三師”。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在《王牌部隊》中被改編成了鄭源所在的“二三四師”。

在1998年那場在長江、松花江、嫩江等江河以及幹支流上,發生的特大洪水災害中。

二三四師下屬的老九連特戰大隊(在現實中很可能就是“塔山守備英雄團”的九連原型),同全國許多部隊和武警官兵們一同參與了這場抗洪搶險。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高粱、顧一野和江南征參與抗洪搶險的實際地點,是位于荊州的南平鎮堤段附近。

雖說高粱是《王牌部隊》中的主要角色,而且我們也應該敬佩他所展現出來的英雄精神。

但《王牌部隊》其實将許多的英雄人物都隐藏在了劇情或旁白中。

是以,當我聽到江南征的旁白時,很自然的留意到了“李小群”的犧牲。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通過對人物事迹和地點與時間的比對,筆者認為特戰隊在這次搶險中犧牲的“李小群”,很可能就是“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士:李向群。

現實中的李向群犧牲時年僅20歲,在抗洪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任務,先後4次暈倒在了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犧牲了。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就像動力三角翼的駕駛員宗輝一樣,《王牌部隊》并沒有對“李小群”的犧牲與生平作過多地介紹與描述。

雖然他的待遇要比宗輝要好一些,從字數上來講至少江南征在旁白中多少介紹了一些。

不像宗輝那般,除了眼巴巴的看着高粱與江南征撒狗糧之外,就落了個“傘王”的稱号。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當高粱被送進醫院搶救後,他手下的戰士們都圍在醫院門口不肯走,甚至情緒都非常激動。

可是對于那個同樣是自己革命戰友的“李小群”,似乎完全忘記了這個人的存在。

他可是确确實實已經在戰友眼前犧牲了呀,難道除了江南征之外,就沒有人想到要提起他嗎?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雖說高粱有主角光環、有金手指BUFF,筆者也能了解故事與劇情還是要繼續下去的。

如果過于糾結于一個從沒有露臉過的人物,會讓故事的整體連貫性出現問題。

但是作為一個觀衆、一個旁觀者,我并不在意高粱的病情如何。

在我心中反而更在意像宗輝、李小群這些被改掉名字的普通英雄。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對于高粱我并沒有過多的反感,或許他也是以某個真實人物或幾個真實人物為原型戲劇化的角色。

或許他也有着讓人感動的真實事迹,就像他在塔山戰役中的表現,就像他在抗洪搶險中的表現。

在我的心中,他并沒有表面上那麼的讓人讨厭與厭惡。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也恰恰是他,在安排戰友下水炸壩時的那一番話,更是讓人心中隐隐的酸痛。

“全體都有,黨員出列,優秀士兵出列,訓練标兵出列,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出列。”

聽聽吧、看看吧,這就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這就是那些保家衛國的軍人。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無論是在什麼時候,特别是有可能付出生命的時刻,身為黨員一定要起到帶頭作用。

而黨員中的優秀士兵、訓練标兵更是要身先士卒。

在最後篩選出來的人中,還要将那些家中的獨子篩選出來。

這樣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包含了太多的意含,最後被高粱選出來的人,都明白自己将要面對的是什麼。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而作為指揮官的高粱,更是将最危險的一段留給了自己這個孤兒。

雖然他已經到了與江南征談婚論嫁的地步,但他畢竟還是獨身一人。

也因為這些的考慮,他拒絕了姜衛星與顧一野要求一同下水的要求。

雖說他有主角光環,但這樣的決定與覺悟,正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我們隻聽到了李小群犧牲的消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有的故事在江南征一番旁白之後,都回到了正軌。

高粱才是《王牌部隊》的主角,他真的無法活下來嗎?

難道最後的故事,将會是圍繞着顧一野展開的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王牌部隊》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們銘記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