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思成:城里的月光

作者: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20级12班谢思成

晚自习后从学校回家,感觉灯光比往日亮了,抬头一看圆圆的月亮,挂在深澈无云的夜空中。我仔细地端详,像玉盘一样的,近在咫尺,在楼顶就触手可及。我一边走一边望,心里有雀跃的欢欣。

在孩提时知道月亮,是因为童谣。奶奶哄我睡觉,经常唱一些童谣,“三十晚上大月亮,强盗进屋偷石缸,聋子听到脚步响,瞎子看见翻院墙......”。我就慢慢地静下来,随着童谣和摇晃的节奏进入了睡梦。后来才知道,农历的三十是没有月亮的。 即使不是农历三十,在城里也少看见月亮。只是通过诗歌,看见自古代穿越而来的月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人们在夜里干活时,月亮就是灯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们在想念亲友时,月亮就是信使。曾经比邻而居的月亮,如今和我们却渐行渐远。

尽管很少看见月亮,但我依然两次被月亮给震撼。

一次是在若尔盖。高原的夜空千里无云,漫天的星斗如同城市拥挤的灯火。远处起伏的山峦和房屋,就像雕刻的一幅幅黑白版画。周围一片寂静,牛羊早已入栏,连狗也安静了,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梦乡里一般。忽然,月亮从天边出来,整个草原一下亮如白昼,周围的星星刹那失去了光辉。栏里的马嘶鸣起来,狗开始吠叫,来自各地的游人们,在月光的邀请下,走出毡房,围在篝火边烤鸡,烤羊,欢快地跳舞,弹吉他。月亮这个魔术师,将冻结在睡梦中的一切唤醒。

一次是在天文馆。在天文望远镜里,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清月亮的脸庞。没有桂树,也没有广寒宫,而是长满了一个个“小痘痘”。那是一次次流星抑或陨石的撞击,给月亮留下了弹孔般的环形山。这种美好的幻灭,我忽然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惆怅,比一道无解的数学题还要意气难平的惆怅。而月亮却从不轻易给我们展示这一面,在我们眼中永远是那样平和,那样安详,用皎洁的光华去拥抱世界。我此时才懂得,在如水的月光里,蕴含着金属般的刚强。

今晚,我再一次惊讶于城里的月光,像瀑布一样在我头顶倾泻。 随着绿水青山的呼唤,这几年成都再次肉眼可见千年前的雪山,飞过杜甫门前的白鹭,又一次次飞过我的窗前。

在月亮面前,每个人都只是过客。我们应该少一些纷繁的欲望,多一点对环境的关怀,让月光不只沉寂在唐诗宋词,不只徘徊在高原荒漠,也经常照亮城市的大街小巷。给每一个童年,留下嫦娥玉兔的梦。为每一个夜归的人,照亮前行的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