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设计最初的目的,是为生活中的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随着审美价值的强化,又让它们逐渐脱离功能性,被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与艺术成分,成为一种经典永恒的符号、一种创新突破的标识、一种象征生活完美的乌托邦。在这个事物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时代,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跨界尝试,也在不断颠覆和重新定义很多与设计相关的概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惬意。

这一期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多维度的方式,与三位知名设计师马岩松、Tom Dixon、佐藤大(Oki Sato) 对话,尝试从不同的文化语境来解答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去思考设计对个人生活的改变能创造什么价值。正如孟菲斯流派创始人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所言,“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理应充满感性与可能性,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马岩松被誉为中国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之一,在国际设计、建筑领域亦占有一席之地。对于马岩松而言,建筑的释读有赖于建筑师对于人、自然和时代的深刻理解,从而才能剥开层层外壳,从中提取精神的果肉来滋养人的心灵。因而,他用艺术的力量来诠释设计,反抗世俗平庸。也许,唯有读懂他的反叛精神,才能在其自由的曲线中有所领悟。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马岩松与其重新诠释的迪奥椭圆背椅“流星” Ken Ngan

2021年的米兰设计周,马岩松带来一件艺术装置、两件颇具艺术色彩的家具,尽管材质不同、形态各异,却不约而同地流露出马岩松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就拿他重新诠释Dior Maison经典作品椭圆背椅而创作的“Meteor(流星)”来说,他将这场创作视为一种好奇的满足与挑战,坦言自己的作品与古典主义毫无交集,但又期待与这样一个古典主义在家具领域的代表作品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碰撞出新的元素和火花。在过程中,他撇开一件家具的功能性表达,用艺术的手法来构建传统与现代的衔接。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马岩松与艺术装置作品“大地之灯“,摄影:田方方

“做出一种反差感”是马岩松骨子里的倔强,因而他的作品多少带有些反叛劲儿,试图在对抗平庸的途中唤醒心灵和人的自由精神。敏感的人往往具有艺术天赋,马岩松将建筑本身视为环境艺术,他曾谈到,“艺术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得触动人的精神。所谓精神的讨论,就是针对于平庸——日常的那些过于无聊的、功能化、程序化的——要与平庸有反差,才能谈到精神性的作用。”

正因如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进入到一种超现实的现实,促成当代建筑与传统画景融合,让自然向城市中延伸,让两者在现实中发生碰撞。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2021年,MAD作品“骨椅”进入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收藏

图片鸣谢West Bund Museum

不断向古典建筑取经的马岩松从中抽离出精神属性,又在还原传统山水意境的同时,加入现代的科技手段。于是,人们才得以见到北京朝阳公园广场及阿玛尼公寓建筑群的“墨色山水”,海口云洞图书馆的滨海人文气息,以及哈尔滨大剧院匍匐与自然融合的姿态。他希望在城市中构筑一座座人的精神栖息地,而不是重复地制造“居住的机器”。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嘉兴火车站设计手稿,马岩松(上)

嘉兴火车站,摄影:奥观建筑视觉(下)

马岩松对于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遍及全球。除了建成与在建中的项目,他还有许多项目依然存在于“海市蜃楼”的想象里和满腹激情的图纸中。他深知,过往的许多想法无法实践,但时刻怀揣赤子之心,他珍惜一切表达理想的机会。

当被问及如何在“自由”状态下面对未来时,马岩松的回答简短而坚定,“我肯定什么都不延续和偏向,我希望下一件设计作品是独特的,不太想重复自己。”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海口云洞图书馆,摄影:CreatAR Images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在以大胆前卫、时尚先锋著称,绅士风范中带有几分诙谐趣味的英国设计界,Tom Dixon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求学时期的他其实并不热衷于设计,他组建乐队玩音乐,参加巡回演出,喜欢骑摩托,甚至还学起了电焊。或许是命中注定,一场车祸彻底“终结”了他的音乐人生,渴望创造的激情又在一堆废铜烂铁中得以释放,由此才开启了Dixon传奇的设计之路。

多年后他曾这样感慨:“我不擅长制定长远目标,只是希望通过双手,把脑海中的想法变成现实。这从来不是一个计划,而是一种进化。”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Tom Dixon在品牌纽约店

机缘巧合下的兴趣成为了职业,自学成才的Tom Dixon如今可以说是当代英国工业设计的代名词之一,他用惊人的天赋把金属幻化成艺术,被很多人描述为点石成金的“炼金术士”,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是“偶然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在他的灯具以及家具设计享誉世界的同时,从餐厅到酒店,他也一直致力于各种多样化的空间创作。他的设计总是出其不意,就像他小时候喜欢的音乐一样个性鲜明又带着些许叛逆。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The Manzoni餐厅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在去年米兰设计周“光之能量”展览中亮相的LED版MELT吊灯

2019年他在“设计之都”米兰打造出一家新概念餐厅——The Manzoni,将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之美糅合在一起,让来访者在秀色可餐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人生的快乐。事实上,它不仅是一家餐厅,还是 Tom Dixon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旗舰店,是集餐厅、商店和办公空间于一体的前卫场所。Dixon笃信:家居产品的呈现不应仅存在于陈列室中,更应在有温度的空间里获得全面展示。两年后的米兰设计周,Dixon凭借其对灯具的独到见解与洞察力在同一场地上演了一场“光之能量”展览大秀。在他的设计魔法下,灯具已然超越了照明的功能属性,变幻为颇具艺术感的光之雕塑。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这些年来,Tom Dixon探索新材料、新技术的步履不停。如今,他在产品创意、室内设计和品牌运作的角色间自由切换,也时常抽出时间与家人共聚天伦。在他看来,个人生活与工作事业间并不存在冲突。他总是乐于接受挑战,保持一种“局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当被问到他何时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设计师时,他这样回答“我仍然不相信我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我喜欢把设计作为一种爱好来保存,这样我才是真的喜欢它。”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这位永不停歇的创新者,从以前的玩乐队、焊金属,到后来自学设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说他始终沉浸于自己的游戏规则里演绎着传奇。从生活中寻找设计,从设计中领悟生活正是他备受追捧的不二法门。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谁说橡皮筋非得是一个圆形?谁说手表必须有时针、分针、秒针,才能读时间?在日本设计师佐藤大(Oki Sato)的脑中,立方体的橡皮筋、会站立的雨伞、没有表盘的手表,是设计所能达成的另一种颠覆——为日常生活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佐藤大 Yuto Kudo

像黏土一样趣味无穷,也像黏土一样有着无限造型的可能。佐藤大和他带领的nendo(日语意为“粘土模型”)工作室,在成立近20年间横扫各大设计奖项,佐藤大本人更被评为“最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在一切荣誉的起点,聚光灯背后的他是一位建筑学硕士,一个哆啦 A梦的死忠粉,一名勤勤恳恳的“捡屎官”。先是看见,才能创造,佐藤大认为,好的设计从“退一步”观察生活开始。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哆啦 A 梦”草图 nendo

“哆啦A梦”桌面用品系列,摄影:Akihiro Yoshida

生于加拿大、学习建筑出身的佐藤大,将理工科的理性思维和实用派的美学禀赋,贯彻到了其后的设计生涯中,逐渐形成一种打破常规的“nendo风格”。不管是为LV设计灯具,为星巴克设计快闪门店,还是为可口可乐设计胶囊咖啡机,在跨越领域、国界、语言的不同作品中,“nendo风格”以简洁、实用、开放的面貌,博得了全世界的关注。而这种无法概括的风格,其实是一种工作思维,一种创造方式。

佐藤大自言,“创造力”并不是他独有的天赋,而是来源于日复一日的观察和体悟,“其实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非日常’的部分,我只是把它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出来。”在今时今日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写字楼和笔记本的另一种形态,但在这些物件的诞生之初,它们的形象正是由于打破了常规才会出现。从某种角度来说,设计师也同样是造物者,而一部设计史正是对世界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2016年米兰设计周上展出了nendo设计的

“50 manga chairs(50张漫画椅)“ ,摄影:Takumi Ota

身为一名享誉全球的设计师,佐藤大并不是生活在灵光乍现的梦幻泡影中,反而过着如苦行僧一般规律、简朴的生活。在匆忙辗转于各个国家的工作行程中,设计、思考设计、遛狗,这三件事构成了佐藤大的平衡。也许就是依靠这种长期的理性、看似无趣的坚持,佐藤大用左脑的思维模式,创造出了能够打动右脑的设计。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nendo工作室打造了一栋位于东京的私人住宅

Stairway House,摄影:Takumi Ota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一场直播可以卖出传统商超一年的销售额。人们的生活节奏空前充实,在快速与虚无中递进。但是佐藤大和nendo这种既朴实又复杂的工作方式,为“设计-造物”的链条装上踏实的齿轮。在时代轰隆隆的脚步面前,至少我们知道,一件物品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经过了设计师的充分改造和辛劳探索,而对一种设计的接纳,也许也是一座桥梁,彼端是通向新的生活、新的意义。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钻进设计大咖的多元宇宙,拥抱生活的更多可能

摄影:Akihiro Yoshida、Hiroshi Iwasaki nendo

监制— Carrie Cao

策划、编辑— Luzy

撰文— Carrie、Linda Jiang、拉风

图片— 各设计师提供及官网

封面拼贴— 长生

平面设计— 木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