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姜华|我家史记·搬往平阴

作者|姜华

姜华|我家史记·搬往平阴

我家史记(六)搬往平阴

一九五九年冬,我们举家搬往平阴县城。我清楚记得,搬家是用的两辆大拖拉机,祖父母和我坐在一个驾驶舱里,母亲带着两妹妹坐在另一个驾驶舱里。后面装了些家俱和行李。

平阴那时有老城和新城两个城区,相隔二三里地。新城区除了县机关当时什么也没有。老城也很简单,就一条街,和东平县城差别巨大。我们被安排在主街一个大院子里。院子的大门口上有块石制横匾,上刻"平阴县人民委员会"八个大字。看来这里曾是县人委的旧址。大门里面又有三个四合院。进大门处路西这个院子是县直机关幼儿园;路东是个干部宿舍院;再往里,路西又是个宿舍院,这是这个大院中的主院,我家就安排在这个院子里。

这是个很讲究很精制的院子。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里面有很多树,都是对称栽植的,有榆树、槐树、刺柏、垂柳、腊梅等。院子里共九间堂屋,正堂屋五间,正堂屋两边各两间偏堂屋,东屋西屋各五间住的是单身干部。我家住的是五间正堂屋,两边的侧堂屋住了两个局长。我家堂屋前是个一米多宽的平台,下有五六个台阶,台阶下左边置一块寿山石,右边是块满身是孔眼的黑石头,后来知道是块陨石。 我家屋后就是平阴县电影院,露天的,我们坐在屋内玻璃窗前就可看电影。

现在回想起来,这院子这房子一定是解放前大户人家的,县人委在这里办过工,也是过渡性的。

五八年时,大跃进吃大锅饭,粮食丰产没丰收,好多粮食烂到地里,土豆地瓜也没人刨,还拼命喊口号,比产量,一地比一地产量高,报纸公开报道小麦最高亩产达十几万斤。谁报低了就要拔白旗,干部受处分。到了五九年缺粮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各级专门成立了粮食办公室,祖父来到平阴就被任命了个粮食办公室主任。上上下下包括农村救济粮、机关非农业户口的粮食供应调度,全都由他负责,在这个到处是饥饿,人人无粮吃的年代,真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

姜华|我家史记·搬往平阴

作者简介:姜华,正教授级高级编辑,曾任中国报纸副刊学会理事、中国地市报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地市报摄影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地市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副刊学会副会长等职,其文学作品十余次在全国和山东省及期刊上获金银奖。出版文学、历史、新闻著作多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