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上过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的万古长青,却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本身。——路遥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
天下之大,洞察大势者,往往能成俊杰。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滚滚向前的历史中,
无数英雄被人铭记,也有无数人遗臭万年
。在客观背景下,去看待人物,正视一代历史人物中情怀和感悟。
历经民国,十三太保历经从混战割据到国家统一的过程,每一段沉默的时光,以及人生的每一笔经历,都是在书写自己人生简历。
西北军中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乃是冯玉祥麾下的13位将领,冯玉祥将军堪称领兵奇才,民国麾下统帅十三员得力大将,分别是韩复榘、佟麟阁、张维玺、刘汝明、赵席聘、石友三、程希贤、葛金章、闻承烈、韩多峰、过之纲、孙良诚。
他们人生选择道路各有不同,有人投敌,有人护国,最终有的留名青史,有的遗臭万年,他们后来怎样了?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杨绛先生曾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人生有一道难题,就是
如何使用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人生没有回头路
违背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通敌叛国的叛徒承受着历史带来的代价不得善终,
抗战通敌叛国的石友三,最终死在了中国人的枪口下
,与其说不得善终罪有应得或者来得更贴切。石有三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在利益面前为日本服务也需承受最后带来的后果。
不仅石友三,抗战时期萌生出无数汉奸,为中国、为民族蒙羞。从最初的抗战到投靠日本,权力的诱惑下放弃尊严,
投身于汉奸的阵营实为民族所不齿,天意所不容。
普通百姓投靠日本仅仅代表的只是个人,而石友三及其背后的部队都成为日军的傀儡。大难当前民族危机之下,首先想到的是图某个人的利益,
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逆大势所趋,必将不得善终。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抗战的英雄值得致敬,他们用生命书写出靓丽的底色。
佟麟阁,张维玺将军在抗战中的牺牲,以及无数为抗战胜利而牺牲的将士,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为国家,为民族的付出。从寒冬到春天,用生命守护生命,
英烈们舍生忘死
,值得每一个人为之敬佩,为之感叹。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的精神是屈原的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是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也是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英雄气概。名流青史,供后人瞻仰学习。
格局往往取决于心境
人生经历不同,一切过程和结果都是在与自己博弈,看大局。局势往往能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状,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
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国家需要挺身而出,国家解除危机时隐,归隐山林,享受天伦之乐。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苦乐喜忧跌撞起伏,唯有自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十三太保中刘汝明、赵席聘在国家危机解除后归隐田园,过起属于自己的生活。在局势之下,能够分析局势,审时度势。不攀高枝,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致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生活不一定要酷,但一定要有态度。
相比于过度迷恋权势等身外之物多会为人生带来阴影,不如怅然自得悠闲自在,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世间没有一句话能让人大彻大悟,
醍醐灌顶,让人如梦初醒
,看透人性的方法,只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才能真正拥有自己。有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和明确规划,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十三太保虽均为冯玉祥的将领,个人选择实属不同,或奸佞,或忠臣。或在位,或归隐。或留名青史,或遗臭万年。
心帆驶过,选择始终在自己手里。
是非在己,毁誉由人。
世事纷扰,唯愿寻觅心底的宁静
,唯愿驻足心底的安然。十三太保的经历,如今看来也能给予普通人借鉴:不义之财,贪不得. 听从内心,是选择.过度追寻功名利禄,浮华下仍然遵循本心,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坚守初衷,忠于自己。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正如人民日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守,始终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