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10月25日,美国朝鲜战争专家称这一天是命运之日,原因如下

大家好,我是小评历史。

1950年10月25日凌晨,朝鲜战场。

韩军虽然筋疲力尽,但离鸭绿江最近的部队已经可以看到鸭绿江了,所以官兵保持着较高的士气,他们相信只要再坚持一天,就可以打完仗,回家庆功,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想法,才让他们对于军部下达的全线追击命令没有任何抵触,反而有点兴高采烈地往前赶。

1950年10月25日,美国朝鲜战争专家称这一天是命运之日,原因如下

临近中午11点,韩军第1师15团第一个中招。在经过三滩川的朝阳桥时,先是挨了一顿不知从哪来的榴弹炮弹,接着在北侧发现了大概三百多人的不明部队,交战半个小时左右,北线侥幸抓到了一个俘虏,穿着与北朝军完全不同的军装,而他透露了让韩军吃惊的消息,就在云山地区北面,大概有一万多志愿军,在东北方向的熙川,也有一万多人。

1950年10月25日,美国朝鲜战争专家称这一天是命运之日,原因如下

一个志愿军士兵怎么对兵力部署这么熟悉?尽管有些不信,但韩军1师的美军顾问还是把情况向军部反应。

第二梯队的第12团从云山西侧进攻时,也与志愿军发生了接触,殿后的第11团在向南进行侦察时,也发现了数量不明的敌人。

就在这时,云山四周山上突然发生了至少十处大火,浓烟和刚好下起的大雪,严重阻碍了视线,让空中侦察和支援都变得无法实现。

1950年10月25日,美国朝鲜战争专家称这一天是命运之日,原因如下

虽然第1师是第一支与志愿军发生遭遇的韩军部队,但是倒霉的,却是韩第2军下辖的第6师。25日凌晨,第6师第2团3营的车队驶过温井以西13公里的公路,虽然公路两边都是海拔150米——300米的山,上面还有茂密的杂树林,中间是狭长的足有1000米的谷地,可3营走的很安心,因为在前一天,第7团刚从这里经过,那个时候,这里还是安全的。

1950年10月25日,美国朝鲜战争专家称这一天是命运之日,原因如下

可是,就在3营完全进入谷地后,却遭到前方和左右高地的突然袭击。经过最初的慌乱后,3营发现袭击的敌人数量不多,可就在他们向前攻击前进时,赫然发现后路已经被封死,前面的敌人抵抗也一下子变得激烈起来。

1950年10月25日,美国朝鲜战争专家称这一天是命运之日,原因如下

敌后穿插,只携带轻武器还敢打歼灭战,正是志愿军的招牌绝活,而这是以前北朝军从来没有玩过的,韩军3营被包围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河谷里,750人的营没怎么抵抗就丢掉所有重装备,四散奔逃,下午找到温井归队的3营官兵总共才不到四百人,奇怪的是,志愿军并没有穷追不舍。

1950年10月25日,美国朝鲜战争专家称这一天是命运之日,原因如下

正在温井准备出发的2营马上派出侦察兵,带回的俘虏称,“在北侧还有上万志愿军正在隐蔽待机”,2营营长却觉得不可能,因为这跟他之前从上级那里接收到的情报完全不符,他因此选择不相信俘虏的话。

当2营沿3营走过的路向前进发时,很快就在山体两侧发现大股敌人运动,当他想要撤退时,发现后路已经被堵死,他只得原地筑环形阵地,可到晚上时,觉得向前不太可能取得突破,就丢掉重装备,带队跑进南侧的山中,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总算跑回温井。

在同样的地方,用同样的法子摔一模一样的跟头两次,韩军6师2团足可因此名载史册,还在温井的1营顿时没了主意,只得就地组织防御。

与此同时,在云山地区、长津湖地区,正处于追击状态的美韩军部队也受到了越来越顽强的阻击。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分别证实志愿军至少有三个军挡在“联合国军”前面,可是,其中有些情报与“联合国军”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相冲突,在权衡一番后,高级指挥官,尤其是美军高层选择相信自己的情报部门,无视了俘虏的口供,部分由韩军获取的情报甚至被美军高层认为是“胡说八道”。

1950年10月25日,后来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命运之日”,本来是“联合国军”最有可能发现志愿军已经在他们前面布下天罗地网的一天,美韩军队有足够的证据、足够的时间,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摆脱即将到来的“恶梦”,可是在多方面的“努力”之下,“联合国军”还是继续大摇大摆地向前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