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光帝时期,良臣王鼎以“尸谏回天听”,主战反对妥协求和

清朝道光帝时期,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开始,广东战败,道光皇帝迁怒于强硬禁烟的林则徐。林则徐被革职,但是仍然积极备战,反对求和,道光帝又怒,将他充军伊犁。

道光帝时期,良臣王鼎以“尸谏回天听”,主战反对妥协求和

其实,强硬的禁烟派并非林则徐一人,还有王鼎等人是主战派,与穆彰阿、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是死对头。王鼎多次上奏道光,直言“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道光气恼。已经74岁的王鼎,竟然想起春秋时卫国史鱼尸谏故事,自缢身亡,临终遗折:“条约(割让香港)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

道光帝时期,良臣王鼎以“尸谏回天听”,主战反对妥协求和

王鼎(1768-1842),字定九,号省厓,陕西蒲城人。王鼎于十九岁补诸生,乾隆五十七年二十四岁时中举。嘉庆元年(1796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参加乾隆皇帝实录的编纂。后历任工、吏、户、礼、刑各部侍郎,“迭居五部”。他于道光五年被任为军机大臣,连续担任此职十七年,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死时为止。

道光帝时期,良臣王鼎以“尸谏回天听”,主战反对妥协求和

王鼎是位能吏,受到朝廷重用后,王先是在工吏户刑四部转了一圈,备受历练。王鼎做官以廉洁著称。为整饬吏治,他刚正不阿,不徇私情。他在刑部任职,先后深入九省审理过三十余起重大疑案,使贪赃枉法者均被惩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终在道光六年出任户部尚书,并授军机大臣。作为国家的财神爷,王首要解决的即盐政积弊。食盐专卖本是清朝重要税源,然沿袭已久,却沦为各路官商营私舞弊之渊薮。王鼎痛下狠手,先是整饬北方盐务,使得长芦盐场税收大增。接着将大刀挥向两淮盐务。王鼎在联手两江总督陶澍,偕同户部侍郎宝兴,以缓解民困之由,说服道光下令裁撤两淮盐政,并打出组合拳:“裁浮费,减窝价,删繁文,究淹销,疏运道,添岸店,散轮规,饬纪纲,收灶盐等。”故“陶澍得锐意兴革,淮纲自此渐振,鼎之力也。”

道光帝时期,良臣王鼎以“尸谏回天听”,主战反对妥协求和

到1840年,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围绕战和问题,清廷分为两派,王鼎自是坚定站在主战一边。其不仅屡屡与主张和议的首相穆彰阿据理力争、唇枪舌战,闹得不可开交,更是数度不惜冒犯天颜,苦劝道光帝下定决心与英人一战到底。王鼎向道光皇帝痛陈割让香港签订协议对国家民族的长久危害,怒斥妥协派首领、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当代秦桧、严嵩。由于道光皇帝妥协求和的主意已定,王鼎在廷谏、哭谏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决心以“尸谏回天听”。虽拼尽全力,仍无果而终。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园,享年74岁。

道光帝时期,良臣王鼎以“尸谏回天听”,主战反对妥协求和

而林则徐被革职,但是仍然积极备战,反对求和,道光帝又怒,将他充军伊犁。远在新疆的林则徐听闻,悲痛万分,写下“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1864年,鸦片战争过去22年,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为王鼎守心丧三个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