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柴云振

1984年的一个平平常常的秋天,潮湿和闷热的天气正笼罩着川蜀大地。

28岁的柴兵荣,手握拖拉机方向盘迎着扑面而来的热风,顺着乡路正赶去加油站。加油站里,百无聊赖的他随手拿起了一份当年9月12日的四川日报,随手胡乱翻着,一条寻人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扑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因负重伤,回国住院”。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当年的寻人启事

柴兵荣读着豆腐块大小的启事,脑海里第一个印象便觉得,这不是父亲吗。只是那张寻人启事上的名字是柴云振,而父亲叫柴云正。

难掩激动心情的儿子,立刻拿上报纸赶回了家。他把报纸拿给父亲,并提议到部队去看看。

谁料父亲直接拒绝,不过在全家人苦苦相劝下,柴云振最终同意到湖北孝感的部队去看看。他这一去,很多当年的往事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尘封的往事再次浮上心头。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柴云振当年的肖像

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三十多年前就已战死在朴达峰上的烈士,而是活着的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特等功臣。

柴云振当年所在的部队,是志愿军第15军,军长是大名鼎鼎的秦基伟。

15军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老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1949年2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也正是在那一年,柴云振光荣地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分子。

柴云振出生在四川岳池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除了吃不饱饭,就是连年的战争。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柴云振和新一代战士

12岁那年,他就成为了地主家里小长工,艰难的生活,犹如一条条沉重的锁链,勒在他的脖子上,喘不上一口气。苦难深重之际,20岁那年迎来了抗战胜利。

可惜,一个底层的农民,感受不到任何国家胜利的喜悦,他依旧每天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因为国民政府发动内战,身在国统区的柴云振,又被抓了壮丁。既然逃不掉,那就想方设法不参加战斗。

每次和解放军作战,柴云振总是躲起来不放枪,军队里长官的贪污和动辄欺压士兵的现象,让柴云振极为厌恶。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解放军二野先遣队渡江之时,柴云振所在的国民政府军队投入了解放军的怀抱,原本是机枪手的他掉转枪口,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柴云振还荣立二等功。

朝鲜战争爆发后,柴云振跟随大部队跨过了鸭绿江。

其实在这之前,他本名叫柴云正。他是四川人,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填写资料的战友董贵成,又是山东人。

口音上的误会,使得战友将他的名字写成了振。因此入朝作战时,他就一直在用柴云振的名字战斗。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当年的抗美援朝宣传行动

1950年5月,朝鲜半岛中部地区,联军部队在我志愿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一路狼狈地向南撤退。这就是被彭德怀事前称之为“一场大恶战”的第五次战役。

5月底,联合军队趁着志愿军北撤之际,也集中兵力尾随而来。于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下辖的134团,紧急奉命担任阻击,以掩护主力部队顺利北撤。

彼时的柴云振,正是在这个部队,恶战开始之前,他还隶属于师部警卫连。

那时,主力志愿军部队,已于5月底向三八线北部地区有序完成了撤离。此刻敌人的飞机,已经盘旋在了担负阻击任务的战士头顶。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抗美援朝中的战役

这里属于朝鲜金化地区,山势险峻,趁着敌人的地面部队还未到来,柴云振他们日夜构筑起了坚固的工事。

此前由于被志愿军的夜间纵深突袭吓破了胆,美军已经学乖,没有大部队跟进,小部兵力不敢贸然向我志愿军发起进攻,哪怕是在坦克、飞机、大炮钢铁般的包裹之下,美军也是步步蚕食一般的推进,生怕一不留神过于冒进被志愿军包了饺子。

5月30日,我志愿军134团1连的战士,在朴达峰西北的一处无名高地上,看到了美军先头部队的4辆坦克和紧跟其后的20辆汽车。敌我双方接触,朴达峰阻击战正式打响。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战斗打了一天一夜,我军依托工事和纵深炮火的支援,摧毁了一辆坦克,而且还打死150多名敌人。吃了亏的美军不甘示弱,第二天以一个营的兵力继续向朴达峰进攻。

正面迎敌的是3营7连,由于是在深夜,而且还是近距离作战,我军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持续不断的手榴弹攻击,以及在机枪编织的火力网下,7连一个连队的兵力,连续打退了美军一个营的3次冲锋。

6月2日,敌人集合了3个营的兵力,从三个方向再次向7连阵地发起攻击。7连战士顽强抵抗了一天,歼灭美军400多人。但7连亦伤亡惨重,阵地多处已被敌人占领,而且全连只剩下7个人。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

危急时刻,营长武尚志命令9连1排增援7连。6月3日凌晨,战斗再次打响。9连1排分成4个战斗小组,其中两组从敌人左右侧翼发动进攻,另外两组绕过山腰,直插美军后方。

由于美军此前被志愿军的穿插包抄战术打怕了,此刻他们并不知道志愿军的实际兵力究竟有多少,于是在志愿军的前后夹击下,美军又狼狈放弃了好不容易到手的阵地。

6月3日白天,营长武尚志做了兵力调整,7连和9连合并为一个加强连,加强前沿阵地的防守;柴云振所在的8连为第二梯队。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

当天中午开始,美军再次集结兵力向志愿军的前沿阵地一口气发动了6次冲锋,均被我军打退。

接二连三的失败,敌人决定采取车轮战术。6月4日白天,在飞机的掩护下,美军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以连为单位,对我军的前沿阵地展开持续进攻,美军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将我军拖垮。

战斗整整持续了十几个小时,兵力众多的美军终于占领了7连和9连的阵地。危急时刻,营长武尚志命令8连7班班长柴云振向敌人反击。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柴云振带领着4名战士,不但连续反攻夺回了3个山头,还打掉了敌人的营指挥所。将朴达峰阻击战推向了最高潮。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主动申请前往抗美援朝最前线

多年以后,柴云振以特级战斗英雄的身份,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李娴娟在岳池县的乡下,见到了这位在田里忙碌的老人。

“你为什么不去找回属于自己的荣誉,难道你不想念自己的老战友吗?”李娴娟带着满心的疑惑。

“我的连长牺牲了,我的排长牺牲了,我的班长牺牲了,和我一块战斗的两个战友也牺牲了,我还能够看到谁?”

柴云振仅有的一句回答,让李娴娟一下子就热泪盈眶。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彭德怀检查高炮阵地

那天,当柴云振带着仅有的4名战友向敌人发起反击,可想而知当时的战斗场面是多么的惨烈。

7连和9连已经打光了,柴云振也是紧急从警卫连抽调补入作为第二梯队的8连的。当敌人攻占前沿阵地后,在营长武尚志的命令下,柴云振带领战士出发了。

按说仅有他们5个人,想要重新夺回阵地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美军却被柴云振打了个措手不及。

顺着山腰悄悄摸上去的柴云振和战友,发现美军正在忙乱地加固工事,而且敌人的营指挥所就在阵地上。柴云振见此,一梭子过去,把正在指挥的敌军营长给干掉了。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抢运物资

“给我打!不要节省子弹!”柴云振一边命令,一边继续向敌人开火。

美军刚刚占领我军阵地,工事不但没有加固成功,指挥官还被打死了。由于不了解我军的情况,剩下的敌人立刻慌作一团,作鸟兽散。

柴云振带领战士葡萄前进,一通扫射之下,他一人就打死了一百多名敌人。但美军方面经历了初次的慌乱后也很快稳住阵脚,双方在山头展开了激烈的枪战。子弹打光了,他就捡起敌人的枪继续射击。

战至最后,身旁的战友都受了伤,柴云振的手臂和腰部也中了枪。4个美国兵眼看有机可乘,向柴云振猛扑过来。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战士们露营在风雪严寒中

柴云振临危不乱,又是一通扫射,三名敌人应声而倒。最后一个敌人冲了上来,柴云振再次扣动扳机,却发觉枪里已经没了子弹。手榴弹也早已用完,眼看敌人冲到跟前,柴云振扑上去和他扭打在一起。

这是一个人高马大的敌兵,柴云振用受伤的身躯在坡地上和他扭打。敌人摸起一块石头向柴云振的头部猛砸,柴云振用尽力气,双手抠进了他的眼睛。

黑人吃疼不过,疼得丢掉了石头,急忙腾出手来护眼,还一边张嘴乱咬,混乱中,柴云振的右手食指被咬住了。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志愿军战士接管被美军炸毁的大同江大桥

头部的砸伤,再加上食指被咬断一截,柴云振昏死了过去。战场在那一刻充满了死一样的寂静。敌兵以为柴云振死了,连一旁的枪都顾不上捡起来,一瘸一拐地向山下逃去。

然而柴云振很快苏醒了过来,他发现那个士兵已经跑出去一百多米远,眼看就要逃出自己的视线了。

必须要干掉他!他用尽所有力气捡起了地上的枪,瞄准,扣动扳机,却没打响。

此时他才感觉右手食指被咬断了。他于是立刻换回左手,用最后的力气扣动了扳机,敌人顺势滚落山下。柴云振也昏倒在了阵地上。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昔日战友为柴云振佩戴勋章

这场战斗,柴云振的7班重新夺回了3个山头,打掉了敌人的指挥所,打死打伤敌人二百多人。最终,美军以伤亡一千三百多人的代价狼狈撤退,我军取得了朴达峰阻击战的胜利。

柴云振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志愿军各个部队,被作为战斗模范,在各部队之间传颂。

那场战役后,柴云振由于伤势过重,被送到后方疗伤,但他很快又被送回了国内疗养。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内蒙古包头的医院里。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柴云振的复员证

在那个通讯极为不便的年代,加上战争还在持续,柴云振很快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伤好之后,与原部队失去联系的柴云振回了四川老家。

朝鲜战争结束后,柴云振所在的部队回国后又历经几次整编,由于当年的征兵,在填写资料时并不完善,部队也未能联系到柴云振。

然而,回到家乡的柴云振并不知道,他被授予一级英雄和特等功臣的荣誉,勋章却无人认领。

柴云振就这样成为了“消失”的英雄。

80年代时,金日成来国内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的纪念活动时,还向邓小平询问过柴云振的下落。但那时候,谁都不知道柴云振在哪里,只能假定其已不在人世。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报纸报道柴云振的英雄事迹

1984年,已经改编为空降兵的原第15军,要为本部队曾经的英雄立传,李天恩负责抗美援朝阶段的编写。他在烈士名单上,看到了柴云振的名字。

当年在朝鲜战场,李天恩是第15军的战地记者。柴云振被送往后方的战地医院后,李天恩原本想去采访他,但此时柴云振已被转到国内治疗了。

其后,李天恩一直多方留意柴云振的消息,他听说柴云振已经伤愈,可始终再没有见到他返回部队。其后部队几经整编,他再没有得到过有关柴云振的任何消息。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晚年柴云振和儿子柴兵荣

此时看到柴云振的名字,李天恩第一时间提出了异议,他表示:柴云振并不是明确的牺牲,如果他仍然活在人世,贸然将其定为烈士并立传是不妥的。

于是,寻找英雄的重任就活在了李天恩的肩上,而且原柴云振所在部队军长,前国防部长秦基伟特地指示:“必须千方百计找到柴云振”。

可柴云振失联三十多年,当年并没有他的任何资料,茫茫人海,该从哪里着手呢?

他最终想到一个办法,根据柴云振当年所在部队的行军路线,向各地有关部门发了信函,请求地方上的同志帮忙寻找。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1985年,柴云振受到金日成主席接见

功夫不负有心人,山西阳泉的一位退伍老兵提供了一条信息:当年战场上,他曾为柴云振包扎过伤口,记得他是四川口音。

寻找范围明确了,李天恩又在四川当地的报纸上连续刊登寻人启事。冥冥之中,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看到了那条寻人的消息。

1984年,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柴云振在儿子柴兵荣的陪同下,来到了湖北孝感,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那条寻人启事的发布者李天恩。

终于,英雄埋名三十三载后,又重回大众视野之中。1985年10月,在朝鲜,金日成将34年前的勋章,郑重地戴在了柴云振的胸前。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朝鲜军事博物馆中的柴云振画像

金日成在授衔仪式上说道:“找到柴云振,历史应该改写过来,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

在朝鲜这段日子里,柴云振参观了朝鲜军事博物馆和志愿军烈士陵园。当他看到挂在博物馆里墙上的一幅画像时,不禁一笑说:“我还活着的呀!这‘遗像’我得带回去”!

后来经过与朝鲜方面的洽谈,柴云振亲手取下了,自己这张悬挂了多年的“遗像”,并带回了老家。

在归国后,柴云振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赞美、荣誉数不胜数。这位老英雄面对此情此景,说道:“荣誉属于祖国和人民,我只有多作贡献来报答”。

柴云振:隐姓埋名三十余年,金日成亲自询问,秦基伟下令必须找到

2018年12月26日,93岁的柴云振逝世

后来的柴云振先后担任过为四川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虽然早已放下来枪,但是他依然在别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在家乡以93岁高龄安详离世。当年的英勇搏杀已成过去,其半生淡泊名利和心静如水的精神,更值得后世代代传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