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越还击战,为何选择许世友做指挥员?当时已是最优选

1979年对越反击战,历时了28天,战果非常辉煌,占领了越南北方20多座城镇,摧毁了很多当年我国援助的项目,达成了最初的作战目标。

但实事求是的说,我军击杀了很多越军的同时,己方的伤亡也不小,尤其是东线部队。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作为东线指挥的许世友将军不算合格,但是我们看看当时的实际情况就会明白已是最优选了。

对越还击战,为何选择许世友做指挥员?当时已是最优选

1979年,刚刚经历过特殊时期不久,又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必须要有一场漂亮的胜利来稳定人心。

当年没有比许世友更好的指挥员人选了,看看许世友的履历,在长征之时就是红四军军长,红四军是红四方面军的绝对主力,这么重要的节点担任这个位置,这是对他作战能力的肯定。

抗战时期一直在山东一带领导部队开展革命工作,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解放战争时期他带兵的经验就更多了,先后担任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坚持在胶东内线作战,在胶东战场的表现也非常突出,直接反应了许世友的能力不俗。

在华野之中,其他大部分都是联合作战,只有许世友相对独立,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许世友大兵团作战能力应就是仅次于粟裕的人了。

对越还击战,为何选择许世友做指挥员?当时已是最优选

对越反击毕竟已经不是抗美援朝了,

1979年,开国那些能征善战的将军们一些已经离开了人世,要么就是离开了军队系统或者去领导别的兵种,能担任一线大兵团指挥员的人寥寥无几。

许世友则在1973年底就开始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参与指挥了西沙自卫反击战。在开战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部队中,本来就有指挥经验加上熟悉军队,所以可以说是东线指挥员的不二人选了。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东线伤亡大过西线还是有客观因素的,东线的广西战场距离越南河内较近,一旦突破直接就威逼河内。

越军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在东线布置的兵力比西线多了三倍,加上东线战场的作战面积也要大过西线,越军就可以利用地形打游击,给我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许世友开始是考虑到了地形因素的,制定了另外一个作战方针:

先歼灭临近边境的12个越南据点,再分割敌6个边境守备团,最后再去寻歼越军的三个主力师。

如果按照他的计划来打,稳扎稳打的模式会让东线的损失小很多,但是后来决策层否掉了这个打法。

对越还击战,为何选择许世友做指挥员?当时已是最优选

后来总参决定的是

集中优势兵力纵深,寻求越军主力打歼灭战

。其实总参也有些无奈,毕竟当时北方的压力比较大,按照许世友的方法是比较稳妥,但是耗费的时间必然就长了。

战争毕竟还是服务于战略,所以许世友只能重新制定战术,这点上可以说不管是谁来做指挥,也只能这样打。

东线伤亡较西线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兵员,西线部队的主力13、14军本来就常年驻守在中越边境,在军事素养、训练上是很强的。

而东线部队有不少是战前才短暂突击训练不久,尤其是50军。此时的50军大部分都已经转入生产及工程建设,下辖的150师每个步兵团就一个营算是军事全讯单位。到了战争即将来临时,150师才紧急扩编,6000余人迅速扩张成11000多人,这样的部队作战能力肯定是不太强的。

最后在撤退时,150师的448团在那噶一带遇伏,造成了失踪325人、被俘219人的惨剧,这是对越反击中最憋屈的一战。

作为指挥员对于这样的惨败肯定是要负责,但是所有责任都推给他,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对越还击战,为何选择许世友做指挥员?当时已是最优选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东线共毙敌3.4万余人、伤敌5100多人、俘虏1300多人,而西线毙敌1.35万余人,伤敌2100多人,俘虏800多人,所以东线是主战场,伤亡肯定是要比西线大的。

总的来说,东线的结果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作为指挥官,许世友虽然没有达到那种让人望之佩服的指挥水平,但也是中规中矩,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也是当时最优选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