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清朝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部罢免,史称“甲申易枢”。通过这次宫廷政变,慈禧彻底将权力揽于一人之手,确立了自己在大清国至高无上的权力。

从第二年开始,慈禧开始为另一件事忙碌,那就是光绪皇帝的大婚,这位皇爸爸得给儿子选一位称职的皇后,最终经过四年,六次选看,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入主中宫,成为名副其实的末代皇后。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1、皇太后的亲侄女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比光绪帝大三岁,父亲是晋封一等承恩公副都统桂祥。

前文我们曾讲过,慈禧本家虽然姓叶赫那拉氏,但却不是叶赫国主的后裔,只是同姓而已。而且,慈禧这一支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也并不显赫,在慈禧入宫之前,只不过属于中等官僚家庭。

当然,慈禧成为高高在上的圣母皇太后,这一支叶赫那拉氏被抬入镶黄旗,很快跻身一等世家之列。

话说,慈禧的父亲惠征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儿子分别为照祥、桂祥、佛佑,这三个是慈禧的亲兄弟,三个女儿分别是孝钦显皇后(慈禧本人)、醇亲王奕譞嫡福晋、庆亲王奕劻的弟弟奕勋福晋。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可以看到,慈禧这兄弟姐妹的可是不少,加上堂兄妹啥的,那就更多了,慈禧对待本家男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男的不重用(不给实权),女儿跟近支宗室联姻。其实,就是为了把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如果皇帝子嗣匮乏,就可以在近支选定具有叶赫那拉氏血统的宗室成员为继位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光绪十一年开始的选秀,有好多具有叶赫那拉氏血统的秀女。比如说慈禧叔祖父惠春的女儿(慈禧的堂妹)、慈禧长弟照祥的女儿、慈禧二弟桂祥的两个女儿(其中的老大便是孝定景皇后)、慈禧三弟佛佑的女儿。

经过长达四年,前后六次选看,慈禧二弟桂祥的长女叶赫那拉氏被指定为皇后人选,她便是孝定景皇后。

其实,进入最终决赛的有至少七八位秀女,而光绪帝本人看中的也不是长自己三岁的表姐叶赫那拉氏,光绪看中的是江西巡抚德馨家的一对姐妹花。当时,光绪懵懂无知,原本想着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皇后,正想着把如意递给德馨家的女儿富察氏,谁知,慈禧恰如其实地来了一句:皇帝!

于是乎,这如意终究还是给了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而光绪看中的德馨家的姐妹花,都落选了。不过,慈禧倒是给光绪择定了另外一对姐妹,她们便是侍郎长叙之女他他拉氏姐妹,即后来的瑾妃与珍妃。

至于慈禧的另外那些堂妹啊、侄女啊什么的,慈禧全都把她们指给了近支宗室。

比如说,惠春之女(慈禧的堂妹)嫁给了肃亲王隆懃之子善亨,照祥之女嫁给了贝勒载澍(原为康熙皇长子胤禔五世孙,后过继给了道光第九子孚郡王奕譓),桂祥另外一个女儿(孝定景皇后的妹妹)嫁给了镇国公载泽(原为康熙第十五子胤禑五世孙,后其父奕枨过继给嘉庆第五子绵愉做后嗣),佛佑之女则被嫁给了贝子溥伦(乾隆第十一子永瑆的玄孙)。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如果您见过孝定景皇后的照片,那就知道她不是说长相平庸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丑陋,而被慈禧嫁给近支宗室的其他侄女就要强太多了。那么,慈禧为何将这样一个相貌丑陋,性格又懦弱的侄女指定为大清皇后呢?

笔者认为,同样也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如果慈禧选中一位相貌出众,又颇具才干的侄女做皇后,有可能对她手中的权力造成威胁,虽是侄女,听不听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反观,孝定景皇后就不一样了,她生性懦弱,见了慈禧都打哆嗦,就这样一个女子,当然是慈禧木偶的最佳人选了。

也就是说,慈禧看中的是侄女的性格,相貌如何倒在其次。

但慈禧没料到的是,自己故去后,侄女孝定景皇后的这种性格,竟然加速了大清帝国的倒塌。

2、在位时间最长的大清皇后

光绪十四年,在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被确定为皇后人选后不久,紫禁城却发生了一件不吉利的事情。

十二月十五日的深夜,紫禁城突发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皇帝大婚前出此变故,恐非吉兆,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而且,太和门是皇后入宫的必经之门,此时距皇帝大婚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若要修缮,恐怕来不及。还是慈禧经历的事情多啊,这算什么事,她下令婚礼如期举行,并令工匠在太和门原位置搭建了一个彩棚,以假乱真,竟看不出真假。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被册立为皇后,第二天,皇帝大婚如期在紫禁城上演。这一天,光绪皇帝身着龙袍,头戴珠冠,升御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将中宫皇后叶赫那拉氏迎入皇宫。

同时,谨嫔与珍嫔两位妃子由神武门入宫,形成了光绪后宫一后二妃的格局。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其实,像光绪帝与叶赫那拉氏这种嫡表亲式的婚姻,清朝此前就出现过,比如说清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帝,便娶了自己的表妹(或是表姐)为后,但这位皇后的下场,大家应该是知道的,她与顺治帝的夫妻感情并不好,只做了两年皇后,便被废掉了。

再看一下光绪帝与表姐叶赫那拉氏这两口子,情况并没有比顺治帝他们好太多。

按理来说,光绪帝与叶赫那拉氏具有表亲的血缘关系,应当更加亲近一些,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们从一开始便形同陌路,之后的关系甚至逐渐恶化。这是为何呢?

首先,男人都喜欢漂亮的女人,这本就是一条生理法则。慈禧将这样一个相貌丑陋的女人指给自己,让光绪如何喜欢?

其次,从叶赫那拉氏入宫的那一天起,她的身份便定下了,虽然名义上是大清的皇后,实际上是慈禧安插在光绪身边的一个眼线,这一点,光绪心知肚明,所以便有意疏远叶赫那拉氏。

按理来说,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兼儿媳,应该得慈禧的欢心才对,但实际上,叶赫那拉氏同样也得不到慈禧的待见,这又是为何呢?

叶赫那拉氏性格过于内向懦弱,见到慈禧不像见了亲人似的,倒像是耗子见了猫似的,都打哆嗦,话也不多,估计慈禧交待的任务(监视光绪)也办得不咋地,慈禧实在是喜欢不来。慈禧喜欢的是那种活泼机灵,聪明能干的女子,比如说慧妃,比如说珍妃,因为从她们身上能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但在侄女叶赫那拉氏身上,慈禧实在是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其实,在光绪帝被囚禁后,叶赫那拉氏与丈夫光绪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缓和,但更多也是出于亲情上的挂念,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爱情可言。也就是说,叶赫那拉氏在嫁入皇室的十几年里,犹如守活寡一般,这对她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摧残,长期的压抑,不要说是对一个女人,即便是对于男人来讲,也是受不住的。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携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氏、瑾妃等逃到了西安,光绪后宫另一个女人珍妃则永远地留在了紫禁城(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

可即便如此,年华易逝,已到中年的叶赫那拉氏更加瘦削,甚至还有些驼背,这怎能让光绪提起兴趣,而且,回到京师的光绪仍然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们夫妻根本就没有见面的机会。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帝崩逝于南海瀛台涵元殿。随后,已经油尽灯枯的慈禧将侄孙溥仪指定为继承人,是为宣统帝。临终前,慈禧还对军国大事作了如下安排:“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额,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应该是这样的:

“昨经降旨,特命摄政王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

看到了没,就连慈禧也看不上这个侄女,当然慈禧也对这个侄女了如指掌,知道她懦弱的性格,顶不起事,因此才将军国政事委托给摄政王载沣。谁知这载沣也也是个懦弱的主儿,这弱弱相加,可不为强,那是更弱,当然,这载沣比叶赫那拉氏还是要强一点的,毕竟他是个男人。

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被册立为皇后,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驾崩,叶赫那拉氏在皇后位共19年零九个月,成为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3、让国之贤的隆裕太后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去世后,叶赫那拉氏移居长春宫,被尊为隆裕皇太后,称“兼祧母后”。当时,宣统还只是个三岁的幼童,因此由隆裕和摄政王载沣共同执掌风雨飘摇的大清国。

隆裕执掌太后权柄后,也很想像姑婆慈禧那样施展自己手中的权威,但自己又没那个能力,因此,只能宠信身边的太监小德张。

慈禧也宠信太监(安德海、李莲英),但他们只不过是慈禧维护自己权力的工具,而隆裕直接是被小德张给蒙蔽了,袁世凯贿赂小德张,鼓吹共和的好处等等,将这位皇太后耍得团团转,还给袁世凯博得了一个忠臣的美名。

在太监小德张与袁世凯的合力忽悠下,隆裕竟然在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颁布了逊位诏书,逊位诏书颁布的第二天,隆裕还在宫中等着袁世凯奏事,等到周围人告知其事情的真相时,隆裕傻眼了,说:“难道大清国我把它断送耶?”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哎,要说这隆裕啊,与其姑婆慈禧差得真不是一星半点儿,就是一个政治白痴,大清国都忘了,还整不明白。要说她有什么本事,那就是哭了,遇到棘手的事,当着小宣统帝和太监的面,一个劲地抹泪,但却于事无补,毕竟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此外,她还挺会花钱,当时正值国丧,国库里也没钱了,她却要改造延禧宫,为此又花费了不少的银两。

自从这逊位诏书颁布后,隆裕便在紫禁城的后半部闭门不出,整天一个劲地唉声叹气,要不就是发呆。

1913年正月,隆裕过生日时,前来祝贺的人寥寥无几,这真叫树倒猢狲散啊,倍感凄凉之下,隆裕终于病倒了,同年正月十七日,生日才过去了七天,隆裕便病逝于长春宫,享年46岁。

当时,小朝廷为隆裕选定谥号,备选谥号有“孝简”、“孝明”、“孝敦”、“孝慤”、“孝顺”、“孝定”,最终选定了“孝定”,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隆裕一语定乾坤,当然,是把乾坤送出去了,或许“孝定”就是这么来的。

隆裕去世后,那些得到好处的,比如说袁世凯等,都跳了出来,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

袁世凯甚至还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时任副总统的黎元洪则来了一句:“德至功高,女中尧舜。”估计隆裕如果知道自己死后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定会苦笑个不停。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民国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随光绪帝一起被葬入崇陵地宫,这对名义上是夫妻,却没有夫妻感情的可怜男女,终究还是厮守在了一起。

《大公报》:

既非依附于帝王,亦未尝有垂帘之政绩,而独以让德高怀,召亿兆人之讴恩,曾不以国体之变迁,而稍驰其爱敬者,伊古以来,实惟前清隆裕太后。

子辰说:

其实,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只是宫廷中的一位平常的妇人,如果放在太平盛世,或许可以做一位称职的皇后,但生逢乱世的她,便对国家劫难却无能为力,即便是眼泪哭尽,也挽救不了逝去的大清江山。

而且,她与光绪帝也是一对同命鸳鸯,一生只能充作他人的木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能拥有自己想拥有的爱情,从这一点来看,他们都是政治生活的牺牲品而已。我们所赋予的更多应该是同情,理解,任何一人,放在那个环境下,都不可能去改变什么,唯一可以做的便是随风逐浪,顺势而为罢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德宗实录》《大公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