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引言:

1985年,山西省政府门口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奇怪老人。

他面色凝重的在政府门前走来走去。

这一幕引起了值班人员的注意,他立马询问老人是否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助吗?

谁知老农张口便说:

政府欠他1100万!

值班人员面色古怪的看着面前的老人,怀疑他是来诈骗的。

接着,老农便颤颤巍巍拿出口袋里泛黄的欠条,说:

领导,你看看,这欠条上面写的,还作数吗

?”

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纸条后,值班人员立马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因为那纸条上赫然写着:

八路军战士今借郭明阳1100万法币,战争结束后归还。

而且欠条上还盖着政府的红色印章。

这是怎么回事?政府又为何会欠这位老农1100万呢?

欠条来历

原来,老人名叫郭建英,这张欠条是他的爷爷郭明阳的。

郭明阳生活在战争年代,不同于后辈的贫困生活,他那个时候的生活还是十分富裕的。

算起来,郭明阳也是一个地主,是当时名声在外的“煤老板”。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不过,虽然是地主,郭明阳也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他从不压迫老百姓。

当时人们都愿意种他家的地,去他的厂子里面做工。

每当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郭明阳总是会主动提出减少土地租金,并把自己家里的存粮分给大家,让佃户们不用那么辛苦。

在听到哪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主动去帮助。

这样一个大善人,平生最讨厌的就是欺压百姓的反动派,以及侵略我们领土的小鬼子。

对于全心全意为百姓做事的我军,郭明阳十分欣赏,经常主动帮助我军。

当时,我军在百姓心中地位很高,百姓们都愿意主动帮助我军做事。

看到我军十分得人心,势头越来越高,国民党反动派可是坐不住了,他们知道我军最缺的就是粮食,便计上心来。

那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政策:

不许百姓给我军无偿送粮食,一旦发现,立即逮捕。

可是,他的政策之下,根本无法阻挡百姓们对我军的敬爱,依旧有人偷偷地给我军送粮。

看到这一现象,感动于百姓对我们的帮助,再加上百姓的生活也不容易,我军也不想无偿接受百姓的馈赠,明确制定了八项规定,绝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纪律严明之下,我军的部队果然不再接受百姓的粮食了。

但随后又一现象出现,部队常年行踪不定,经常要面对敌人的炮火,着对于战士们来说,是巨大的体力消耗。

很多年轻的战士经常吃不饱饭,饿的头晕眼花,根本没有力气打仗了。

看到这一现象,我军提出一个新政策,那就是大家可以向百姓借粮,但是一定要留下欠条,约定归还日期。

其实当时借粮给我军的百姓,根本没有人想着让他们还粮食,这个欠条也经常被当成传家宝,珍藏了起来。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郭明阳的欠条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得到的。

那是抗日战争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军势如破竹。

日本人早已看到了自己即将失败的命运,但他们仍然不愿意束手就擒,想做困兽之斗。

他们打算孤注一掷,在当地大量征粮,甚至为了获得粮食,不惜烧杀抢掠,可谓是无恶不作。

无数无辜的百姓命丧敌手,我军一支部队,追踪这伙敌人,准备斩草除根。

但是,在长途跋涉之下,我军部队粮食紧缺,后勤的粮食根本无法供应。

战士们为了填饱肚子,吃起来皮带,但皮带也有吃完的一天,他们只能啃起了树皮,吃起了草根。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即便是这样,战士们还是饿得直冒金星。

摆在我军面前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

在当地借粮!

可是,当地百姓刚刚被小鬼子洗劫一空,哪里还有粮食呢。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郭明阳听说了我军缺粮的事情,他连想都没想,就要帮我军购买粮食。

战争年代,粮食何其珍贵。

郭明阳虽然是地主,腰缠万贯,但也无法支撑一个部队的粮食。

万般无奈之下,他咬了咬牙,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凑够了1100法币,为我军送来了10车的粮食。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看到了粮食,我军团长顿时热泪盈眶。

这么长时间,看到战士们因为吃不饱饭,每天都是无精打采的,他的心里也十分难受,郭明阳的粮食犹如及时雨一般。

团长紧紧握住郭明阳的手,激动的久久说不出话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

你在这里等我,我给你写欠条去。

郭明阳顿时脸色一变,抓住团长,生气地说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给你们送粮食来,还要欠条,那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看到郭明阳的怒气,团长连忙解释这是部队规定,郭明阳耐不住团长,只能由着他写了欠条。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但他心里想的是,这张欠条以后一定要传下去,留给孩子当成纪念,并叮嘱他们绝不能来要钱。

郭建英的话到这就结束了,直到这时,工作人员才知道这张欠条的来历,不禁对他爷爷肃然起敬。

这时,鉴定专家们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他们确定,这张欠条是真的。

听到专业的鉴定结果,郭建英热泪盈眶,嘴里止不住地说:

“我妻子的病终于有救了!终于有救了!

工作人员被他的奇怪话语吸引了,连忙询问他家里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

变故频生

原来当年郭明阳在变卖家产支援我军后,家中只剩下了一个祖宅和一间商铺。

凭借着这些产业,郭明阳打算再接再厉,重新积累家业。

因为他在抗战期间的壮举,也被很多人知道,大家都愿意来他的店铺里买东西,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在当时的街上,郭明阳可谓是一家独大。

他家里生意红火,自然使其他家里生意受到影响,这就引起了这些老板的大大不满。

他们知道,只有郭明阳的店铺倒闭,他们才能有一线生机。

于是,几家店铺老板聚在一起,四下谋划此事,最终,他们制定了一个无比阴损的计划。

他们大量购进价格低廉,但是品质毫无保证的货物,甚至其中还有过期商品。

因为进价低廉,他们就用极低的售价卖出。

大家哪里懂得辨别其中的计谋,再加上当时人们收入不高,只知道谁家价格低,就去谁家买东西。

郭明阳自然知道这些店里卖的东西都是以次充好,但他根本不屑于与这群人为伍,依然保持着商品的品质。

可是时间一长,人们都去了价格低的店铺买东西了,郭明阳的店铺也就无人光顾了。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很快,他只能把店铺卖出,只留下一座祖宅过日子。

生意上的不如意让郭明阳郁结于心,在店铺卖出去后,

没过

多长时间,他就重病

缠身

了。

在他弥留之际,把郭建英的父亲叫来自己的床前,郑重地把欠条拿出来,交给了他,千叮咛万嘱咐说:

千万不要去管我军要钱,他们是真正为人民做主的部队

。”

说罢,他就撒手人寰了。

在郭明阳死后,父亲也努力工作挣钱,想要填补家用,但是仍然入不敷出。

看着家里豪华的祖宅,父亲只能忍痛卖掉。

带着剩下的钱,父亲回到了乡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虽然生活不如曾经富裕,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仍然十分快乐。

就在这样的时光中,郭建英出生了。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郭建英在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农民,在父亲的操持下,他娶了自己现在的妻子,婚后两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看着儿子生活幸福,郭建英的父亲也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在他躺在病床上时,效仿自己的父亲,郑重地叫来了郭建英,把那张欠条递给了他,嘱咐他说:

这是你祖父的欠条,他老爷子留下遗愿,后人不许带着欠条去找我军要钱。

遭逢巨变

郭建英自然是听父亲的话,郑重地把欠条锁在了盒子里面,一直没有打开。

他和妻子虽然生活贫穷,但日子过的也是蒸蒸日上,不久后,他们还有了生命的延续。

但没想到老天看不惯这个幸福的家庭,偏偏要让他们体会诸多磨难。

八十年代时,郭建英的妻子突然病倒!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郭建英连忙带着妻子去医院,但是,即便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仍然无济于事。

妻子治病需要的钱,对于郭建英来说,犹如一个天文数字。

妻子无数次地劝郭建英,不要把钱用在自己身上,留下钱来让他们以后生活。

但多年的夫妻之情,郭建英根本不愿意放弃,便开始了自己四处借钱之路。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来家里的那张借条。

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山西省政府。

大门内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奇怪的老人,连忙走上前,邀请老人进到屋子里来。

没想到,走进屋后,郭建英仍然欲言又止。

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询问下,老人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他颤颤巍巍的从兜里拿出了一个布兜,小心翼翼的打开,一张已经泛黄的纸,他展开纸张,询问道:

我来只是想问一下,这个还有效嘛?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众人连忙看向那张纸,惊讶地发现,上面竟然是一张欠条,欠条落款处竟然是曾经我党的老团长。

工作人员在看到欠条后,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连忙叫来领导。

领导看到欠条上面写着:

八路军战士借走郭明阳1100万法币,承诺战争结束后偿还。

欠条的最下方还盖着政府红色的印章,这张欠条看起来很像真的。

工作人员看向面前的老人,他目光纯粹,但还是一脸的忐忑不安,工作人员知道他是害怕自己这边不认账,随即安慰他说:

您放心,我们先查一下这张欠条的真伪,如果是真的,我们一定会全额还您钱的。

听到工作人员的话,郭建英脸色顿时变了,他说道:

我不是想给国家添麻烦,只是现在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想起这张欠条,想拿着钱回去过日子。

郭建英质朴的话让工作人员大为感动,上级领导也是高度重视此事,连忙叫来专家,鉴定这张欠条的真伪。

在专家鉴定的时候,工作人员为了缓解老人的紧张,和他攀谈了起来。

工作人员听完郭建英老人的故事,满眼泪水,感动于两位老人间的深情,感动于郭家三代人的坚守。

但是,当时欠条是按照法币来算的,现在是人民币,其中又该如何换算呢?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工作人员只能让郭建英老人回到家里等待消息。

针对法币与人民币的换算,政府工作人员展开了讨论。

当时,法币是国民政府发行的,后来,因为大量印发法币,导致了通货膨胀,法币贬值速度相当快。

所谓的法币:就是法定货币、法偿币。

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币价值来看,可谓是不合理的。

讨论组成员众说纷纭,最终,大家决定,不看法币,用现有的人民币与当时郭明阳送来的粮食换算。

最终,郭建英拿到了八万元。

在当时,八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工资还多数都是两位数。

郭建英拿到这笔钱,激动的热泪盈眶,口中不住的喊着:

我妻子的病有救了

1985年,山西老农为给妻子治病拿出巨额欠条,背后故事让人动容

但是,激动过后,他的内心却是无尽的愧疚。

他答应过自己的父亲,要保存好这张欠条,但是,却亲手把它送了出去,他觉得自己愧对父辈。

其实,我们又怎会忘记曾经在危难之时帮助过我们的人呢?

当地政府出面,妥善安顿好了郭建英妻子的事,给她送到了当地最好的医院。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郭建英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了。

在这之后,政府也一直没有忘记郭建英,经常安排专人上门拜访,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一张小小的欠条,承载的是我军与百姓之间的鱼水之情,郭家三代的坚守,让所有人为之感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