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1947年的一天,湖北黄安县七里坪郑家塘村来了一个特殊的中年人。只见他身穿解放军军装,在村里左右环视,走走停停,像是在回忆对比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停在了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面前。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这个解放军在茅草屋门口来回踱步许久,也不敲门也不叫人,犹豫纠结的表情在他脸上不断呈现。就在所有人猜测他的身份时,他轻轻扣响了破旧的房门。

过了一会,一位身穿破旧衣服,白发苍苍的老妇慢慢地打开房门,看到这个身穿军装的解放军,怯生生地轻声问道:

“长官,您找谁?”

此时,这个中年长官早已泪流满面,还没等老妇说完话,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说道:“娘,我是您的儿子啊!”

老妇人听到此话,内心一惊,使劲揉了揉眼睛说道:

“长官,我的确有个儿子,18年前独自去参军,但早已牺牲在战场上了,你认错人了吧!”

话音刚落,这个解放军哽咽地说道:

“娘,孩儿回来了,我就是你们那个不孝的儿子!”

那么,这个解放军是谁呢?为什么瞒着父母前去参军呢?为什么18年没回来呢?为什么父母以为他牺牲了呢?这期内容,我们就来走近开国少将——郑国仲的传奇人生。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加入红军 改变命运

1913年,郑国仲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县郑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郑国仲家中只有不到一亩的田地,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郑国仲从小就掌握了裁缝手艺,希望能以此养家糊口。但在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老百姓肚子都吃不饱,怎么可能去买新衣服呢?郑国仲只好回到家里开始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本以为此生的命运就这样了,

但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取得成功,黄安农民政府成立了,一时间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轰轰烈烈开始了,革命的火苗也蔓延到他的家乡。

这是郑国仲第一次听到中国共产党,知道了工农革命军

,也萌发了参军的愿望,但由于年龄太小,父母不同意,所以就没有付诸于行动。

1929年春的一天,16岁的郑国仲命运发生了转变。这天,他正在地里干农活,突然听闻红军正在当地招兵。在这两年内,他早就听说

红军是一支让农民当家做主的队伍

。于是,满怀激动的他未经父母的同意,报名参加了工农红军。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原本郑国仲是有机会跟父母告个别的,但由于害怕父母像2年前一样不同意,所以郑国仲选择了不辞而别。是呀!

世界上没有任何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战场

。此时,他的父母正等着他从田地里回来吃饭。

可天渐渐变黑了,郑国仲依旧没回来。不仅如此,村里几户人家的孩子也没回来。于是,这些年轻人的父母连忙奔走打听,到田地里去找,结果只看到了一把把被丢在土里的农具。直到一个村民从外地回来,了解情况后,对大家说道:

我看见你们的孩子了,他们都参加红军部队了,已经离开了!

参加革命的郑国仲,虽然只有16岁,但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适应部队的要求,每天都刻苦地训练,积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表现优异,在同年6月份,郑国仲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时,整个中国被蒋介石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一直是蒋介石的眼中钉,为了消拔出这根钉子,蒋介石千方百计围剿革命根据地。在一次次的反围剿斗争中,郑国仲没有丝毫畏惧,在战斗中愈战愈勇。就这样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郑国仲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断升职到团长,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以及红军长征,让他的胆识,气魄,意志以及指挥能力都得到了磨炼。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战功赫赫 百团大战立下首功

1935年3月28日,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红四方面军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此时,身为团长的郑国仲率领部下奉命扫清苍溪、仪陇一带的障碍,并在苍溪县的塔子山以微弱的代价全歼川军一个旅的兵力。

自此,郑国仲开始随部队战略转移。在长征期间,他随部队三爬雪山三过草地,也看见到许多战友在路上倒下,革命的信念也越发坚固。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国仲随军南征北战,指挥了不少经典的战役,为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时,

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在晋东南,敌人分割封锁了太行,太岳根据地,日夜抢修白晋铁路,以便掠取当地的资源。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129师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发动

白晋战役

。此时,郑国仲率领团奉命攻打县城南关。面对日伪军数量武器装备以及占据守城优势,郑国仲组织突击队趁夜色潜伏在城内,用手榴弹解决敌人,歼灭了400多名日伪军。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此后,日军加紧推行囚笼政策,掠夺资源,又在正面战场上集结重兵,妄图迫使中国投降。在这紧要关头,八路军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史称百团大战。而,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摧毁正太路交通。

正太铁路是日军实行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

,被日军

号称是不可接近的地区

,每10到15公里都有一处日军建造的坚固据点,各有数十到数百人的兵力。而,坐落在阳泉火车站以西数里的狮脑山更是正太铁路的咽喉之处,日军更是派驻了大量精锐部队。

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控制了狮脑山,才能牵制阳泉的日军,才能掩护正太路西段军民破路。

这是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但也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而这一任务也落到了385旅14团以及郑国仲率领的769团。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此时郑国仲的769团下属的三个营长,个个都是历经百战的将领。一营长李德生,二营长张天恕,三营长马忠全,三人在1955年都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战斗中,敌人出动上百架次飞机轮番轰炸狮脑山,郑国仲率领769团和14团冒着炮火,与敌人进行了一次长达7个昼夜的战斗,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全面胜利立下了首功,还解决了八路军的后顾之忧,打开了抗日根据地的生命线。

事后,八路军总部更是连续4天发布《捷报》,将狮脑山战斗告知全国上下。129师参谋长李达称赞道:

这一战不仅说明我军攻如猛虎,而且守如泰山,大杀了赫赫日军的威风!

彭老总在总结中也说道:

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

。”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左权牺牲,深感愧疚

1940年10月下旬,日军发现了黄崖洞兵工厂,该兵工厂是我军总部在华北敌后建立的最大的武器弹药生产基地。为了不让消息传出去,彭老总命令周边部队立即前来包围并歼灭日军。而就在此时,日军连夜占领了关家垴。关家垴位于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山岭起伏,易守难攻,北面是断崖陡坡,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比较平缓。

此时,郑国仲所在的769团再次担任主攻,由于只有南坡可以当做进攻路线,但敌人在那里构建了严密的火力网,部队伤亡很大。就在这关键时刻,郑国仲发现敌人前沿阵地的坎子全是黄土,便亲自率军挖地道直插敌人阵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自从参军以来,郑国仲可谓是身经百战,经历了数不清的生死考验。不过,

令郑国仲将军最难忘的,还要数1942年5月掩护八路军前线司令部的行动。

百团大战的失败,让日军恼羞成怒,打算将中共中央北方军,八路军总部以及129师师部一锅端,制定了臭名昭著的

C行动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日军专门抽调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特务组成特别挺近杀人队。他们自称是八路军,骗过了许多人,也找到了八路军前敌指挥部所在。

于是,日军调遣大批部队,配合飞机大炮开始了铁壁合围,妄图将我军主力困死在太行山区。此时,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兵力十分单薄,唯一能作战的只剩下郑国仲的769团。面对数千之众,武器装备优于我军的敌人,郑国仲丝毫不胆怯,郑重地向彭老总说道:

“7

69团一定掩护总部安全突围,就是拼到了最后一个人也不屈服

。”.

在掩护行动中,郑国仲占领了地势险要,进退自如的十字岭高地。自然,敌人也不是傻子,也发现了该地的重要性,于是一场大战开始了。就在战斗的间隙,日军的特别挺进杀人队的特务身穿便衣从背后抄袭上来。并在当晚,与率领最后一支八路军部队的左权副总参谋长相遇,

在战斗中左权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牺牲

当得知消息的郑国仲十分愧疚,悲痛。除了父母,郑国仲心中一直觉得对不起的就是左权将军。此后,郑国仲在抗日战场上更加地英勇战斗,将怒火狠狠地发泄在敌人身上。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母子相见不相识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挺近大别山。当部队前行至黄安一带时,郑国仲的思乡之情难以抑制,离家整整18年了,郑国仲一直没有跟家里联系,害怕哪天牺牲在战场上,不跟家里联系,也是让父母有个念头。

可18年过去了,父母是否还在呢?

此时的郑国仲已经是中野三纵副司令了,中途若离开部队违反规定,但当刘伯承,邓小平知道后,十分理解他的感受,立即给他批了探亲假。

获得组织批准后,郑国仲立即骑着马踏上了返乡之路,此时的心情不言而喻,激动而又复杂。很快,郑国仲回到了故乡,18年没回来,故乡变化得很大。看着眼前陌生的景象,郑国仲凭借着脑海中残留的印象,来到了一间茅草屋前。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此时的他,在茅草屋前来回踱步,想敲门又不敢,怕父母不在了。过了一会儿,他敲响房门。不到一分钟,房门被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缓缓打开了。看了一眼,他立即认出了眼前的老妇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可当他还说话时,这位老妇人就轻声问道:

“长官,你找谁?”

时隔18年,16岁的小孩子已经成为了一名副司令员,战争的残酷也改变了一个人的面貌。年迈的母亲怎么可能认得出来呢?除此之外,自从参军以来,他的母亲向许多人打听过他的情况,但都没有得到回音。久而久之,父母都认为他已经战死在战场上了,而母亲更是没日没夜地流眼泪,双眼也看不清了,也导致没认出郑国仲。

此时,郑国仲的父亲也接着问道:

“长官,我儿子郑国仲自从参军以来一直没有信息,请问你见过他吗?”

此时的郑国仲看着苍老的父母,早已泪流满面,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愧疚地说道:

“爹,娘,你们的不孝儿子郑国仲回来了!”

顿时,一家三口紧紧拥抱在一起,相信看到这一幕的每个人都会忍不住留下眼泪来。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郑国仲跟父母交代了自从参军以来的种种经历,当然报喜不报忧,让二老放心。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开国少将 发光发热

由于作战任务关系,郑国仲陪父母几天后就回到了部队。挺近大别山之后,他与其他首长发起了张家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300余人,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凭借着战功,他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副军长。在之后的革命中,他又参加了淮海,渡江以及解放大西南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之后,郑国仲奉命组建海军青岛基地,担任海军青岛基地第一副司令员,这一任就是8年。期间,他也将父母接到身边,让二老安享晚年。

之后,他又担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为新中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

郑国仲被授予少将军衔

16岁瞒着父母加入红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1992年1月11日,郑国仲将军走完了一生,享年79岁。

在那个年代,郑国仲舍小家为大家,为了革命的胜利,18年不回家。正因为有无数个如郑国仲一样的革命先辈,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现在和平盛世。

英雄应该被铭记,尤其在这个和平的时代,英雄更应该成为我们中华儿女的偶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