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1912年清朝正式走向了灭亡,取而代之民国建立了起来。但是在民国建立初期,全国上下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袁世凯手中。而清朝末年的封疆大吏也就是九位总督,也都面临着政治体制的转变。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有的人坚定拥护封建帝制,试图帮助袁世凯复辟,结果下场惨淡。但也有的人早早的离开军政漩涡,选择投入文史研究当中去,却也因此保全性命。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一、总督之职

中国古代是由封建文化所统治的,而近现代的中国则是被民主和文明所渗透的。所以古代中国和近现代的中国,从社会到政治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说军职和官制这方面。明清时期,朝廷当中存在总督这个职务。

总督算是中央派遣到地方的一种官职,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直属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员有所不同。这些总督到不同的地方,负责地方的军政大权。这也就是说,总督算是统领一方安定的封疆大吏。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随着近现代的到来,民国时期出现。这意味着封建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灭亡。清朝末年的时候,朝廷中总共有九位总督,他们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几位总督。

二、清末九位总督

由于总督是负责地方军政大权的,所以通常是按区域来定官职的名字。就比如说张镇芳,他是直立总督,也是清末九位总督之首。因为直隶这个地名,通常指的是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再比如说还有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是负责掌管江苏、安徽和江西这三个省的军政事物的官员。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陕甘总督,顾名思义负责的陕西和甘肃等区域。两广总督负责的是广东和广西。湖广总督负责的是湖北和湖南。东三省总督负责的是东北地区三个省的军政事物。此外还有闽浙总督,负责浙江福建。云贵总督,负责云南贵州。四川总督,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四川的军政民生。

清朝末期,整个国家主要是由这九位总督把控。通过区域划分,每个人总领一个省或者是几个省的军政经济发展。这九位总督直属于中央,所以他们需要把日常的一些工作内容,直接报告给皇帝。从而使皇帝对全国上下的国情,都有一定的了解。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三、晚年发展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经历了一个质的改变。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当中,清朝末年的九位总督也都经历着职位上的变化。张镇芳,他是袁世凯的亲戚,算得上是袁世凯的表弟。他和袁世凯,在政治上算是同一个派别。

所以民国刚成立的时候,袁世凯上位。张镇芳的职位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他还是掌管着直隶地区的大权。但是后来因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张镇芳被抓捕。在监狱当中被关了两三年的时间,到自己55岁的时候,他才被放了出来。之后成为了天津盐业银行的董事。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虽然在政治上没有权力了,但是起码最后还是得到了一个能赚得盆满钵满的工作。两江总督张勋就没有那么好命,他对于复辟帝制十分执着。一直坚定地要效忠清朝廷,想拥护溥仪复辟,为此还去讨伐袁世凯。

后来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的过程当中,被击败跑到了天津,后来病逝。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是满族人,一直也执着于清朝复辟,襄助溥仪。在他倒施逆行的过程当中,处处碰壁、郁郁不得志,最终病逝在天津租界。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两广总督张鸣岐,后来成为了罪大恶极的汉奸。张鸣岐拥护封建帝制,所以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他就逃到了日本去。后来袁世凯上位了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国内,支持、声援袁世凯。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在袁世凯倒台了之后,张鸣岐为了权力和利益居然选择和日本人合作。后来抗战结束,张鸣岐沦为日本人的弃子,在悔恨、愧疚中死去。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澂,在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没有全力抵抗革命军,反而是逃到了上海。因为这件事情,他被清朝廷革职。但是哪怕被革职了之后,瑞澂还有万贯家财。

可是在民国成立之后,他的财产又都被没收了,后来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在53岁的时候,死在上海某座公寓当中。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在武昌起义的期间,组织武装力量对抗辛亥革命。后来在民国成立,袁世凯统治的期间,他担任了奉天的都督。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但没过两年之后,他自己辞职了。后来赵尔巽就潜心研究中国历史。主持编纂《清史稿》。这也算是他发挥了自己的余热,为中国的历史做出了贡献。同时因为赵尔巽早早的离开了军政界,也让自己安稳的过完了一生,一直活到了83岁。

闽浙总督松寿也是一个思想封建的老顽固,所以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他选择了自杀殉国。虽然他的思想顽固腐化,但是不得不说,他有军人的气节。云贵总督李经羲,也是坚定地拥护封建帝制。所以在辛亥革命的时候,他选择出逃。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但是后来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他又回到国内,在袁世凯的集团内担任一定的职务。后来袁世凯死后,李经羲就躲到了天津。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到上海进行治疗,最后病死在上海。

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是赵尔巽的弟弟也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官员。他在平定西藏叛乱的时候,手段很残忍。但是对老百姓的生计又很关心,对四川地区的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由于在当地老百姓当中很有威望,所以在民国时期,也还是负责四川地区的军政工作。但是到后来,赵尔丰因为和川军当中另外一位高官尹昌衡争夺军权,被陷害致死。

四、总结

人的一生当中努力十分重要,和努力同样重要的是人的选择,尤其是在面临大的变动的时候。因为变动不仅意味着危机,同时也意味着希望。在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1912年,大清朝灭亡之后,9位“封疆大吏”哪去了?晚景如何?

从清朝到民国,有很多清朝的官员,仍然坚持着封建思想,试图逆行倒施,这也导致了他们自己晚年也不得安生。但是也有很多官员,能认清社会向前发展的现实,选择拥护革命或者是及时退出历史舞台。这样的选择,也让他们得到比较安定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