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在华北平原平、津、保三角地带,有个叫做白洋淀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三分陆,七分水”的百里水乡,活跃着一支让日伪闻风丧胆的抗日游击力量。

由于武器装备不足,抗日游击队利用打大雁、野鸭的一种大型火枪——大抬杆与敌人作战。为防止大抬杆上的药孔在行船的过程中,被水花所湿,战士们会在枪口插上一根雁翎。这便是“雁翎队”的由来。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风景秀美的白洋淀】

“白洋淀雁翎队”成立于1939年。刚建队时,仅有一支步枪,一支手枪。但雁翎队的战士却凭着熟知地形、通晓水性的优势,让来犯的日伪军频频丢盔卸甲。

1941年1月,日军集中130多只汽艇,2000余兵力,对白洋淀地区展开水陆并进的“扫荡”攻势。雁翎队化整为零,利用苇塘、草丛等有利地形,反击来犯之敌。一次,“雁翎队”听说有两艘日本汽艇要从赵北口返回安新县城,便在汽艇行将经过的苇塘边设下埋伏。

待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战士们猝然开火,打的敌人晕头转向。此战,日军伤亡30余众,被击沉一艘汽艇,而另一艘汽艇拖着滚滚黑烟,仓皇而逃。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雁翎队”的秘密武器——大抬杆,也被称为“扫帚炮”。口径30-50毫米不等,发射铁砂,有效射程100-150米,日伪军被击中,非死即伤】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即使是八路军正规军,也使用大抬杆,不过和雁翎队的大抬杆尺寸有所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

当年9月,日军在十层院村附近修筑了一座三层岗楼,以此来监视、封锁白洋淀一带。“雁翎队”的战士巧妙地扮成商人,利用夜色潜入岗楼,将驻军杀了个片甲不留。

小岗楼不奏效,敌人便采取“重点防守”的方式,在大淀头村地主朱百万家重建了一座能容下一个排驻军的大岗楼。“雁翎队”针锋相对,在一个雨夜,利用内线渗透入院,一枪未发,就将这伙日伪军一网打尽。不仅如此,战士们还缴获了50多支步枪与大量弹药,战力倍增。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中陈列的“雁翎队”船只】

1943年的中秋节前夕,“雁翎队”得报:日伪军将出动120艘货运小船,将一批军需物资自赵北口运往保定,支援当地日军向保南、北岳一带的八路军进攻。执行此次作战的是日伪河防大队,125人(15名日军,110名伪军),不仅装备有掷弹筒,甚至还有重机枪。

队长郑少臣表示:“决不能让鬼子的这批物资安然抵达!”8月15日晚,在得知敌军船队要经过赵庄子、伍家寨一带后,战士们将船只沉入水底,头顶荷叶,手持步枪,把子弹带、手榴弹挂在脖子上,静候日伪“光临”。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雁翎队队员驾船集合】

天刚放亮,敌人的船队便进入了战士们的视线。它们一艘接一艘进入苇塘,丝毫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最后的3只大船上,站满了押运的日伪军。待日军进入射击圈,郑队长率先开火,将船头上的日军哨兵一枪撂倒。

随后,苇塘中便传来了爆豆般的枪声。一时间,船上的日伪军纷纷倒下。趁着日伪军乱作一团之际,数十只“鹰排”如离弦之箭冲向敌船。伪军河防大队指挥官秦风祥见势不妙,当即举手投降。

一阵厮杀中,十来个“雁翎队”战士嘴含大刀,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随后,从敌船后部登上。数名日军还没来得及反应,人头便已落地。而剩下的敌人,有的举手投降,有的试图跳水逃生。然而,极善水性的战士们哪会放过他们?一声声水花激起,战士们也跳下了水,如鱼鹰捉鱼般,把这些敌人一个个抓了上来。不到半个小时,百十来人的日伪河防大队便全军覆没。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彩绘:向日伪军猛烈开火的“雁翎队”队长郑少臣】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鹰排”雕塑】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滴水成冰的冬天,“雁翎队”的战士在冰面上构筑阵地,打击敌伪】

在不断的战斗中,“雁翎队”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其规模也不断壮大,从原来的6个人,发展到百余众规模。在抗日斗争中,这群“水上飞将军”与敌交手70多次,共毙伤日伪近千,自身仅牺牲8人。

新中国成立后,分队长赵波代表“雁翎队”参加了1960年召开的民兵代表大会。后来,朱德、聂荣臻两位元帅在视察白洋淀时,专门会见了“雁翎队”的老兵,褒扬他们的英雄事迹。

白洋淀飞将军!打野鸭“大抬杆”,毙伤日伪近千,俩元帅接见

【坐落于白洋淀之上的雁翎队纪念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