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土木堡之变后沿海倭寇海盗日益猖獗,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

土木堡之变后沿海倭寇海盗日益猖獗,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

导读:倭寇海盗猖獗和土木堡之变后备倭兵抽调参加京师保卫战没有太大关系。倭寇的形成从元朝时期随着元朝征伐日本就开始了,和当时明朝靖海政策有一定关系。倭寇的猖獗成因复杂,和日本国内以及明朝政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远不是简单的一个土木堡之变的抽调备倭军客户以造成的,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具体原因。

土木堡之变后沿海倭寇海盗日益猖獗,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

之所以说倭寇的猖獗与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备倭军被抽调参加京城保卫战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仔细捋捋倭寇的来龙去脉就知道了。倭寇的由来与忽必烈远征日本有很大关系,所以早期的倭寇确实以日本人居多。但是明朝时期真正的倭寇比例基本不超过两成,其他基本都是汉人和朝鲜人。再说于谦当时确实抽调了山东的备倭军,但是远没有影视剧中所说的二十万(备倭军也没有那么大的建制)。

元朝远征日本催生了第一代倭寇

元朝时期高丽作为元朝的藩属国派仆从军参与了征伐日本的战争,高丽军队对日本壹岐、松浦等岛屿实施了屠杀。所以早期的倭寇确实以日本人为主对高丽沿岸进行袭扰,在掠夺财富的同时也存在复仇的意味。在元朝晚期倭寇开始对东南沿海袭扰掠夺,元朝无力抵御。所以倭寇早期确实以日本人为主,以日本为基地袭扰东南以及高丽沿海。这是早期倭寇的主要特征,与后来倭寇成因、目的截然不同。

按照《元史志·卷五十二》的记载:武宗至大二年七月,枢密院臣言:“去年日本商船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江浙省言,请以庆元、台州沿海万户府新附军往陆路镇守,以蕲县、宿州两万户府陆路汉军移就沿海屯镇。

而元末明初中原陷入战乱改朝换代的时候,日本也进入了南、北两个天皇同时并立的南北朝时代。日本因此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加上政府管控力减弱,这些因素都极大刺激了倭寇的发展。日本南北朝时期从1336年-1392年,时间跨度将近60年。大明王朝成立以后由于明朝政府号令日本南北朝和朝鲜剿匪,所以倭寇得到了第一次有力的遏制而日本统治者也获得了大明的册封。

土木堡之变后沿海倭寇海盗日益猖獗,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

明朝中后期倭寇再次猖獗的成因与中日两国当时的政策和两国国内形势息息相关

明朝中后期实行的靖海政策,也就是说除了藩属朝贡这种极特殊的贸易形势外明朝关闭了所有的海外贸易通道。随着明朝稳定和人口的增加,土地兼并等王朝顽疾愈演愈烈。而明朝特有的对于文官士绅的免税特权以及对自耕农繁重的赋税,也让自耕农纷纷把土地挂在读书人名下投献。所以很多自耕农和流离失所。同时大明长期采取靖海政策,沿海驻军逐渐糜烂。大明海疆基本处于有海无防的状态,所以倭寇可以轻松完成劫掠。

而日本此时处于大名纷纷崛起的战国时代,这个时代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直到德川幕府成立消灭丰臣氏结束。在日本这个时代,大名武士彼此仇杀,大批武士和平民沦为浪人无家可归。这些都造成倭寇的再次爆发,而大名都需要大量的财富用作军费。这客观上催生了倭寇再次壮大,并加大了对于大名东南沿海的掠夺。所以此时很多倭寇基本上是在大名的默许下进行的。而日本在战国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客观上需要大量商品流通和频繁的贸易。而正常的贸易渠道无法达成,倭寇劫掠就成为一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土木堡之变后沿海倭寇海盗日益猖獗,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

倭寇的比例构成

到明朝中后期倭寇再次繁盛的一个理由,就是大批破产的汉人和朝鲜人加入海盗队伍。无论是大明还是朝鲜都是以农耕为主立国形式,土地成为最高贵的资产。随着土地兼并和藩王封地等原因致使大部分人沦为佃农,生活陷入赤贫。这不但造成明朝赋税基数的减少,而且造成大批流离失所的流民为了生计被迫冒充倭寇以劫掠为生。所以此时倭寇构成中日本人的比例不超过三成,更多的破产的农民沦为的海盗。

土木堡之变后沿海倭寇海盗日益猖獗,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

这也就是倭寇愈演愈烈而又屡禁不绝的原因,如果没有倭寇的袭扰造成的人力物力的靡费也许大明也不会这么快轰然倒塌。诸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就会更多的布置辽东或者用于平叛,也许后金没有那么快的壮大。

小结:

倭寇从元朝时初步形成,经过明、日、高丽三国的联合打击告一段落。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大明、日本的国内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倭寇犯变的形式再次严峻。所以这不会是仅仅土木堡之变后山东、河南备倭军被抽调参加京城保卫战这个原因就会造成倭寇的猖獗,这是多种因素共同叠加的结果。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