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人是善变的动物。这句话很多人年轻时都不相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地信了。尤其在读到那些小学课本中曾让我们无限敬佩的人物,最后竟都晚节不保的故事时,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偷光者长大后竟真成了“偷窃者”
凿壁偷光的故事在儿童读物里,出现的频率可谓是相当之高了,我们常常从卧冰求鲤中了解“孝”,囊萤映雪里了解“学”,凿壁偷光中了解“勤”……很多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小朋友赞叹道,你看人家匡衡多努力,知道家里穷买不起油灯,哪怕是从邻居家偷点光,也要用于学习。
这样的品质无疑是值得赞美的,而事实上,长大成才后的匡衡,也确实做了很多为国为民的大事记,比如他可以从一本《诗经》中,挖掘出很多治国的大道理,并把这些大道理推行开来,极大地推动了汉朝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
但是不知是不是名利场里呆得久了,人心总是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这个很多人心里的好官,在晚年被封为安乐侯的时候,却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那就是明明已经有了三十多岁
万亩土地而衣食无忧的他,却人心不足地利用手头之便,强占了他人土地多达四万余亩!匡衡缺德么?显然不缺!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而私占土地,在那个时候可是大罪,最终,晚节不保的他被人举报,不但丢了官没了印还被贬为了庶民。更有人嘲讽,小的时候偷光,老的时候偷地,倒也算是“有始有终”。不得不让人感慨何以至此啊。
改良造纸术之人,身陷宫斗泥潭
自打《金枝欲孽》开了后宫剧的先河,人们总是对各种宫斗、宅斗情有独钟,有些人喜欢看美女,有些人喜欢看算计,也有些人喜欢看其背后折射的一些现实问题。但是真实的宫斗远没有电视剧里描述的那么简单,也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划分了各自的阵营,争取利益,就看谁是最后的赢家罢了。而宫斗尤甚,只要参与其中,就难以脱身。
而这其中,就有以改良造纸术而扬名天下的蔡伦。蔡伦的贡献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大家也别忘了,他的身份其实是一名太监,他在后宫中也有自己的“站队”,那就是拥护皇后,做其左膀右臂。
而一旦站队,有些事情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恰好那个时期,汉章帝独宠宋贵人,不仅夜夜留宿,还把宋贵人的孩子立为了太子,这可气坏了皇后。于是皇后授意蔡伦,巧施毒计害死了宋贵人,还把立好的太子废除,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为帝。
若事情只到这里也就好了,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新登基的皇帝只活了27岁。由于死的仓促,他只留下一个刚满百天的儿子,于是历史上最小的皇帝登基,只可惜,这个孩子也只活到了两岁。最后皇位兜兜转转,又传回了宋贵人的孙子那里,也就是后来的汉安帝。
安帝一登基就要清算旧账,蔡伦自然首当其冲,于是不堪受辱的他选择了自行了断,多年英名也就如此草草收场。
让梨的孩子长大却违背孝道
孔融这个名字,大家一提及就会想到让梨。甚至会跟着夸几句,看看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谦让,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
而孔融除了让梨,他的身份也不简单,他不仅是大圣人孔子的后人,还是建安七子之一,写了不少让世人惊叹的文章,就连曹丕都称赞他的文章可和班固、杨雄一类的人相提并论了。
但是小时候的品行好不代表长大了也好,文章写得好也不代表为人处世就做得好。
长大后的孔融是个愤青,不仅爱吐槽,还很毒舌、比如曹丕娶甄宓的事情被孔融知道后,就被孔融嘲讽道:武王伐纣,将俘虏妲己赐给了周公。这让曹操都十分惊叹,觉得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于是虚心请教孔融这是从哪里听来的。却不料孔融却说,我也不知道啊,只是看到了令郎的做法,推断出来的而已。曹操这才知道孔融言语中的嘲讽。
若只是毒舌也就罢了,孔融上班还迟到早退不修边幅,让他去青州当官,门外攻城的箭都射得像筛子了,他还不闻不问,最后兵败奔逃,把一家老小都陷于城中。甚至有野史表示,他曾趁着天下大乱自己招兵买马想搞事情,可惜失败了。
当然,最为人诟病的还是孔融提出的“父母无恩论”。在孔融看来,父母养育孩子,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母亲也不过是个生孩子的容器罢了。这话一出,舆论哗然,谁也想不到,这个小时候让梨的孩子,长大了竟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但也有人说,孔融是故意而为,就是想和曹操作对。所以说出这样有违孝道的话不久后,他还真的被冠上不孝的罪名被曹操处死了,甚至还连累了全家三代人,让人叹息。
写悯农诗得志却忘本
最后就是凭着一首悯农名扬天下的李绅了,就算是没读过几年书的人都会背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多人都在想,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作者一定也是一个出身于底层,甚至知道底层人民痛苦,并愿意为底层人民做事的人了。但是很不幸,现实正好相反。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李绅其实并没有吃过什么苦,虽然幼年失怙也对他带来了一些影响,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都很顺畅,二十出头写诗被苏州刺史韦夏卿看重;去考进士,又得到了吕温的赏识;之后到长安,又被韩愈推荐。虽然这次考试李绅落第,但之后他又和元稹、白居易等人结识,成为了好朋友。
而后来,终于考中进士的他一路官运亨通,直至宰相一职。或许和匡衡一样,进入官场后的他很快被一些不正之风带歪了,各种逞威作福、骄奢淫逸。传说他一顿可以杀好几百只鸡,就为了吃一碗鸡舌;而为了自己的面子,让自己的叔叔喊自己爷爷;对于一同参加进士考试的同窗大打出手……
李绅的无耻做法惹怒了底层人民,也惹怒了同行,到了后来,他的这些做法传到了皇帝那里,有了皇帝的授意,李绅才得到了查处。最终落得个三代不得入朝为官的结局。
结语
人是善变的,其实正是源于世界的多样性。后天环境总会催促着我们去改变,去适应,有些人走得多了,就迷了路,最终酿成悲剧。
还望后人引以为戒,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始终要记得停下来看一看脚下的路,是否还是自己最初想走的那条路。如果不是的话,就需要仔细思索一下,要不要继续下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