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以食为天,古代打仗或不打仗人都要吃饭,为何一打仗总喊缺粮

民以食为天,是人都要吃饭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古代一般来说,和平时期只要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一般是不会缺粮的,但在战争时期,只要一打仗,似乎就会缺粮草,这是为何?难道古代不打仗人就不吃饭吗?

中国古代的军队分为义务兵和职业兵,在一个数千年来以农业为基本的封建社会中,所谓的义务兵其实也就是普通的农民服兵役,有仗打时就组织起来打仗,没仗打时就回家种田,该干嘛干嘛。

义务兵在中国古代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义务兵的存在的时间相当长,直到现在,仍有义务兵,比如武装警察部队。

民以食为天,古代打仗或不打仗人都要吃饭,为何一打仗总喊缺粮

粮食

所谓的职业兵,就是以当兵打仗为职业,除了当兵打仗和参与军事训练,其他的事啥也不干,比如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秦国的秦锐士,还包括汉朝的北军五校,以及唐宋时期的国家常备军,这些都属于职业兵,以当兵为职业。

在年代越久远的古代,义务兵越多,义务兵与职业兵的最大区别在于:不打仗时,义务兵的粮食不需要国家提供,由个人自行提供,反正也是农民,自给自足,只有义务兵打仗时,粮食才统一由国家提供,而职业兵无论是不是打仗,粮食都是由国家提供的,因为他们以当兵为职业,除了当兵没有其他谋生手段。

再加上古代打仗时,大多数都是义务兵,比如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基本上都是各国的农民,也就是义务兵在打仗,国家要这些义务兵打仗,就得提供粮食给他们吃,而不打仗的时候,国家不需要提供庞大的粮食,所以一打仗就会缺粮,这是打仗缺粮的一个重要原因。

民以食为天,古代打仗或不打仗人都要吃饭,为何一打仗总喊缺粮

打仗

国家提供粮食和个人自行筹备粮食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原本是人人吃饭的,但国家一下子提供这么多的粮食靠的还是粮食的生产量和从民间征税而来的粮食,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一旦筹备不到足够的粮食,就会缺粮,另外就算从民间征粮,百姓也是要留一部分粮食作为口粮的,不可能全部交上去。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

原本粮食是平均下来每天都要吃的,有的可能等到收粮后才有,但一下子要在战争时期拿出这么多的粮食,是有困难的,就会缺粮,所以战争一般都发生在收了粮食之后的时间里,如果战争打到其他时期,就会缺粮,没粮食了就自动结束战争了。

举一个例子,就拿战国时期的秦国来说,就算战国时期的秦国有2000万人口,如果发动一支5万人的军队打仗,以单个士兵一人一天吃2斤米来算,5万人一天的口粮是10万斤,如果要打一个月的仗,那就需要粮食300万斤,如果要打一年的仗,就需要粮食4800万斤。

民以食为天,古代打仗或不打仗人都要吃饭,为何一打仗总喊缺粮

运粮

以秦国当时的主要耕地面积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加起来算,估计有1.1万平方公里,合计1650万亩耕地,按战国时期每亩的平均产粮量230斤/亩计算,秦国一年能生产粮食约379500万斤,秦国有2000万人口,不管打不打仗都要吃饭吧,就算每人一天吃2斤,秦国一年生产的粮食摊到每个人身上只有190斤左右,算下来平均每个人只能维持95天,也就是三个月时间左右。

以上是秦国不打仗时的粮食消耗量和换算到人口上的产量,这还不算天灾时的损失和运输时的损失,要知道战国时期可是经常打仗,5万人的军队出战那都是小战争了,秦国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出战,那粮食压力就会更大。

比如长平之战,秦国投入了至少50万的兵力,赵国也投入45万军队,这么多人在前线打仗,一天消耗的粮食产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50万人打仗一天的粮食消耗就是100万斤,长平之战打了一年有余,光是粮食就消耗了36500万斤,这还只是前线消耗的粮食,后方的留守人员同样要吃饭。

民以食为天,古代打仗或不打仗人都要吃饭,为何一打仗总喊缺粮

第二个影响缺粮的因素就是运输。

古代打仗不可能都在城池里打仗,还有大量的野外作战和长途跋涉到别国作战,如果打仗的路途遥远,就面临粮食的运输问题,古代的交通极不发达,有时候有粮食,也不能及时运输到战场上,也会造成缺粮。

比如诸葛亮的北伐之战,是从益州运粮到汉中,再从汉中运到前线,这中间要经过非常难走的蜀道,翻越八百里的秦川险地,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路,而是完全靠人力肩扛挑着走,运输难度可想而知,诸葛亮数次在前线作战都因为缺粮而撤退,很多时候是因为粮食运输不过来,而不是没粮食。

当然,这种受制于地形导致运输不便而缺粮食的情况虽然不是普遍的,但也是存在的。

第三个影响缺粮的因素就是损耗。粮食也是有损耗的,各种损耗,有天灾人祸的损耗,也有运输损耗,也有战争损耗。

民以食为天,古代打仗或不打仗人都要吃饭,为何一打仗总喊缺粮

车运粮

比如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损坏,这一类也许比较少,但是像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损耗和战争粮食损耗就比较多了,粮食从储存区运到前线,那可不是一项小任务,古代运输粮食的交通工具有牛、骡、马等,还需要大量的运输民力,不管是牲口也好,民力也罢,都是要吃粮的,而且损耗还不少,跟运输路程遥远成正比,路越远,损耗越大。

再一个就是战争损耗,战争中经常会有粮食被敌人烧掉了,比如官渡之战,曹操烧了袁绍存在乌巢的粮食,虽然曹操自己都缺粮,但是为了战争的胜利,毫无犹豫地烧了敌人的粮食,这个损耗也是比较大的。

第四个影响缺粮的因素就是打仗后没人种地了。

民以食为天,古代打仗或不打仗人都要吃饭,为何一打仗总喊缺粮

粮食对战争的影响

义务兵原本就是种地的农民,更是一家一户主要的劳动力,现在都去打仗了,如果正好赶在农忙时期,那就没有人种地了,家里留守的妇女儿童即使能种,也无法跟青壮年劳动力相比,粮食产量就会大幅降低,严重缺粮。

正是由于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导致古代一打仗就会缺粮,而且越是持久的战争,越是缺粮,不打仗的时候,国家不需要大规模筹备粮食,自然也就不会缺粮了,即使真有天灾人祸缺粮了,大不了开仓救济一些灾民,也不至于会有缺粮的情况,除非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不过那是极少出现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