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争,其实争夺的就是人才,这点在《三国演义》中体现的最直接!刘备在这方面处于下风,总是四处求贤。最大的收获是请出了诸葛亮。但真正让刘备收获颇丰的,则是他吞掉刘璋后,招降了刘璋的旧班底,这才有了规模可对抗曹操。不过,正是在攻占益州时,也出现了一位难得的大将,此人叫张任!

蜀汉阵营一直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人才荒。在人才储备上,蜀汉阵营远远不如曹魏,文有荀攸、荀彧、贾诩、程昱和郭嘉等,武有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甚至连东吴都不如,人家好歹还凑齐了江表十二虎臣。这倒不能怪刘备不会用人不想用人,他既不像曹操那样打着大汉天子的旗号广揽英才,也没有孙权从父兄手里传下来的雄厚家底。所以刘备为了招揽人才,也是想尽了办法。
诸葛亮是想通过杀张任,让蜀中其他的将领知道,誓死不降的结局是怎样的。要知道,诸葛亮此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占领蜀中,如果这一次放过了张任,不但让自己凭空又多了一个对手,更是让更多蜀中的将领知道,战败不投降,也没什么事。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像张任这样誓死不降的人,被诸葛亮杀死了。像严颜等这样的人,在战败之后选择投降,日子过的还不错。这一杀一捧,傻子也能看出来,到底该选择哪条道路。而且,之后的战斗也能充分说明,此时杀死张任的重要性。
庞统是刘备依赖的军师,取西川的具体谋划者和执行人,跟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都非常亲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已经不能再软下身段,去好言招降,不然手下人必会不答应。虽然庞统很嫉妒诸葛亮,但是诸葛亮确实是很大度的。因此,在得知庞统的死讯之后,诸葛亮是悲痛欲绝的。那么,庞统是被谁杀死的呢?没错,就是这个誓死不降的张任。因此,诸葛亮只能是好人给刘备去当,他来做这个恶人。这才做主杀了张任。至于刘备,也只能无可奈何,看着自己喜好的大将,就这样被斩杀。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记载,张任的军事才能可能都在庞统法正之上,如果他留下来辅佐刘备,即使不能取代诸葛亮,但是位在李严之上那是有可能的。但是正如张任所说,“忠臣不事二主”,张任一心求死,刘备也只能与这位川军名将遗憾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