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难道秦始皇真的不喜欢扶苏,究竟为何要将其贬斥到帝国边境呢?

说到扶苏,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年轻有为,贤明宽厚,还是善良仁德?司马迁的《史记》中虽未给扶苏单独列传,但从他的其他文章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扶苏的推崇。

陈胜吴广起义时,

他们推翻秦二世的理由,便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由此可见,扶苏在人们的心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那么秦始皇生前,又为何要将扶苏贬斥到位于北方边境的蒙恬军中,难道他不喜欢这个贤明的长子吗?

难道秦始皇真的不喜欢扶苏,究竟为何要将其贬斥到帝国边境呢?

剧照| 《神话》中的扶苏形象

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历史背后的真相,让笔者来为您一一讲述其中缘由。

一、贤明有余,霸气不足

扶苏自小就在秦国王宫之内长大,在父亲所建立的巨大荣耀之下成长,

作为长子的他,自然备受秦始皇的关注,从小就享受着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的老师都是举世闻名的博学大儒,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博览百家经典

,书香之气早就将其塑造成为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博学书生,准确的说,他已然是一位翩翩佳公子。

难道秦始皇真的不喜欢扶苏,究竟为何要将其贬斥到帝国边境呢?

贤明仁厚的公子扶苏

可恰恰就是他身上的文人之气太为过重了,

要知道秦始皇可是以武力统一六国的一代雄主,手下掌握着百万雄师,所以其也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气魄,对于他所看中的长子扶苏,他自然也是严格要求

,当扶苏对自己焚书坑儒的做法提出异议后,他便对这位自己的未来继承人感到些许担忧。

因为他深知,

身为未来要掌控一个大帝国的君主,必须要有帝王般的果断和霸气,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是君主的首要任务

,他意识到必须要让自己作为长子经历一些挫折,到边境去感受一下血与火的冲击。

难道秦始皇真的不喜欢扶苏,究竟为何要将其贬斥到帝国边境呢?

威武霸气的秦始皇

二、过于单纯,缺乏锻炼

扶苏推崇儒家思想,为人善良单纯,而这偏偏是秦始皇所担心的,

在他看来,单纯和善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庞大帝国未来的掌控者身上,他所推崇的是韩非的帝王学说,君王可以残忍无情,但绝对不可以单纯稚嫩,因而他才决定让扶苏去边境好好锻炼一番

所谓是慈不掌兵,秦始皇希望扶苏能在蒙恬的军队中体会到作为一名伟大君主应该有的气魄与能力,

而后面所发生的事实,也证明了秦始皇的担忧是正确的

,在赵高胡亥阴谋夺权之后,他们就假借秦始皇的名义,逼扶苏自尽,果然,单纯的扶苏在见到假诏书之后,便不假思索拔剑自刎了。

难道秦始皇真的不喜欢扶苏,究竟为何要将其贬斥到帝国边境呢?

这不仅使赵高胡亥轻而易举地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也十分顺利地实现了他们的偷天换日的阴谋,不得不说,秦始皇自己儿子的判断是准确的,可他未曾料到扶苏竟然会因为自己的这种性格而丢掉性命。

三、精心设计,挑选助手

虽然秦始皇表面对扶苏十分严厉,甚至是数次责备于他,

可正所谓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个自己重视的长子,他一心便想要好好培养扶苏,使其成为他的出色接班人

,并将他所开创的万世基业好好的传承下去,在征服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他便将北方的强大匈奴当作是这个崭新帝国最大的威胁。

难道秦始皇真的不喜欢扶苏,究竟为何要将其贬斥到帝国边境呢?

天下至尊的秦始皇

他借机以贬斥的名义,将扶苏送到抗击匈奴的战斗前线,让他成为自己最信任的大将军蒙恬的监军,

其实这是他为扶苏精心设计的一条道路,秦始皇安排了帝国最为色的大将军蒙恬辅佐于他,让其在抗匈前线为自己的政治仕途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毕竟,有军功傍身的未来君主更容易使群臣和天下百姓接受。

这也是他认为的,可以让扶苏最快进入到帝国统治者角色的方法,可以说他的这番安排煞费苦心,他给自己这位未来的继承人挑选了最佳的助手,让统帅30万帝国精锐部队的将军为之精心辅佐,

试问,如此为之计深远的父亲,又怎么会不喜欢他的长子呢?可惜,扶苏最终没能成为他所希望的一代明君,而他的帝国也未能真正延续到那个传说中的万世。

难道秦始皇真的不喜欢扶苏,究竟为何要将其贬斥到帝国边境呢?

剧照| 扶苏与蒙恬

结语:

有时候,结局便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秦始皇确定的继承人死在了自己的假诏书之下,而自己顽劣无能的小儿子却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名义掌舵人,想他英明一世,死后却被自己身边的小小宦官所戏弄,真是极大的讽刺啊!

扶苏也许到死,也未能懂得自己父亲的深意,父爱如山,他的严厉也许只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成长,可惜,他全部的头脑都在哪份赐死假诏书下失去了理智,只留下了身旁那把溅血的三尺佩剑。

,我将持续带你了解更多的秦朝及其他朝代的历史,去掀开一角历史的帷幕。

史料来源:《史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