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天下共主”到“权威尽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大胜商纣,建立了西周王朝。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周王室借着施行封建及宗法等制度来巩固政权,对诸侯、贵族和百姓有很强的震慑力。

周天子分地赐予,建立诸侯之国。封建制和宗法制,使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接受各国缴纳的贡物。

到了周幽王执政时,他荒淫昏庸,宠爱姬妾褒姒,废了申后和嫡长子宜臼,导致诸侯叛离并引发了犬戎之乱,自此周王室逐渐失去权威,统治土崩瓦解。

申侯杀幽王,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王室为了躲避异族势力,靠着郑、晋、秦等诸侯的夹辅,被迫迁都至洛阳。

从“天下共主”到“权威尽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东周列国·春秋篇》周平王剧照

东周时期由此展开,广义说亦是春秋时代的开始。那么,西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东周王室的状况又如何?

西周中期王权式微,周天子的地位日渐低下

周昭王亲自挂帅南征,结果在还师时遭到楚荆的强烈抵抗,恰逢天公不作美,以致全军覆没;到了周穆王之时,周王室虽然对外征战扩大了疆土,但其统治地位逐渐低落。

周懿王时是西周王朝衰亡的起点,故有“诗人作刺”之说;周孝王和周夷王由于打破宗法制度的原则,引起争乱。

我们都知道,周公制礼作乐,一向注重君臣之礼。周夷王曾下堂见诸侯,不但有失天子之礼,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地位更加低下。

从“天下共主”到“权威尽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周公旦雕像

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暴虐无道,实施山泽之利的专利,断了百姓的生路,不但不让百姓抒发不满的情绪言论,甚至派佞臣卫巫监视百姓,将抱怨的百姓杀死。结果都城四郊的国人集结起来,采取行动驱逐了厉王,重创了周王室的声威。

自从有了周厉王被“流”的先例,于是列国间逐君的事便不断发生,这又是封建制度崩溃的先声了。

犬戎杀幽王,王室东迁,王权旁落

周幽王继位后,西周三川发生大地震。伯阳父从过去历史的经验判断,此正是国家灭亡的前兆。果然,就在那一年大地震带来了死亡和饥荒,加速了西周王朝的崩解。

除了天灾造成了西周王朝的衰微外,周幽王的暴虐无道导致“民卒流亡”,他重用佞臣虢石父,剥削百姓,激起民怨,以招致天怒神怨,国运濒危。

从“天下共主”到“权威尽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东周列国·春秋篇》周幽王剧照

我们从史料之中,也可窥见西周末年,贵族间已有兼并土地及人民之事,使封建体制的社会开始动摇。

最终,周幽王废申后和嫡长子宜臼。申侯联合姒姓之国缯和西夷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下。

自此便开始了所谓的东周时期,亦是春秋时代的起点。平王东迁以后,由于王畿管辖之地变小,王室财政拮据,再加上诸侯们看到王权沦落,个个拥兵自重,强国并吞弱国,使齐、楚、晋、秦等诸侯势力渐渐强大。

平王十一年,晋文侯与秦共灭携王,瓜分了携王的土地,也消解了“二王分立”的局面;惠王四年,因郑、虢两国辅助周王室平定庶弟子颓之乱,天子就封地给郑、虢两国,使王畿之地仅存三分之一;襄王时,又因晋文公平定庶弟叔带之乱有功,把周仅存的黄河北岸的阳樊、温、原、揽茅之地赐给了晋国。

从“天下共主”到“权威尽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在一次次赏赐后,原本就不大的王畿之地,变得更狭小了,仅仅局限于伊、洛二水一带,这让王室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连参加祭祀、盟会的经费也要各诸侯负担,周王室的衰弱可见一斑。

“周郑交质”与“繻葛之战”

郑国,在周宣王二十二年被封为伯爵,封地在宗周近畿之地,开国君主为周宣王之弟,史称郑桓公。郑桓公之子郑武公,是击退犬戎、保护周平王东迁的东周开国功臣。

郑国在郑武公大力拓展下很快就由面积狭小、土地荒芜的小国,发展成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强国。

从“天下共主”到“权威尽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武公剧照

郑武公之子郑庄公继位,仍为周平王手下的公卿,受到周王的宠幸,担任宰辅一职。春秋初年时,郑庄公利用此优势扩张国力。周平王感于郑之国小而霸,忌郑庄公之渐强威逼王室,不欲郑国独掌王政,偶亦将政权分于虢公,导致郑庄公的不满,君臣由是不和,进而“交质”。

郑庄公为平王卿士,竟敢与平王俨若敌国,可见天子威势已坠矣,此事使周天子独尊于天下的地位大为降低,“尊卑之分,荡然矣!”

周平王崩,周桓王继位。周桓王遂成平王初衷,将由虢公掌理王政。郑庄公为了表达不满,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畿之地的农作物,以向周王室示威,周郑乃正式交恶。

鲁隐公八年,虢公忌父终于为王右卿士,郑伯则为王左卿士,共掌王政。虢公分割了郑庄公的参政权,从此周、郑的心结已难解开。

从“天下共主”到“权威尽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郑伯从此不朝,周桓王乃统率陈、蔡、虢、卫各诸侯国伐郑于繻葛,以示王威。这场战役是春秋时期天子唯一亲征之役,天子本想率军讨伐不服从王命的郑国,结果王师败绩且周桓王还受了肩伤。

虽周天子地位已难与西周全盛时期比拟,倘若过分冒犯甚至在战役时杀了周王,应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基于如此考量,当天子败阵后,郑庄公当晚派祭仲去慰问负伤的周桓王。

周室自此一蹶不振,其后诸侯渐兴,纷纷利用政权在握,力政经营。至齐桓公始霸,“天下无道”之局面,于焉展开。

“周郑交质”和“繻葛之战”,宣告了周室是天下共主的时代已经逝去,周人以“亲亲精神”为纽带之政治伦理已遭破坏。

封建制度及宗法制度的瓦解,使东周王室步入衰败。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互相攻讦,加剧了社会体系的崩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