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家族根基深入皇族万丈

他是北宋及南宋两个朝代中大将军的代表人物,他是史学界官方公认的宋朝第一名将。对辽战功的军功扛把子。

但他又是社会知名度极低的大将军,低到除却宋代官方正史,民间评书不提、横店影视剧不拍、存在感弱爆了。

他人生所创造的功勋战绩和他的后世影响成为两个极端反比。他就是北宋初年大名鼎鼎、辽国战神耶律休哥畏惧的对手、辽军闻风丧胆的——李继隆!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听过这个名字的人少,按照现代传播学原理分析,李继隆不具备大众传播的基础。因为大众不愿意看真正的事实,只愿意看让自己精神愉悦的画面。

李继隆为什么不具备大众传播的基础?

他是北宋开国元帅之子。大众传播喜爱石破天惊的故事,比如草根的逆袭,从放牛娃到坐天下的朱元璋。低保户家庭培育出清华博士,穷乞丐女儿留学耶鲁等。

这类的故事大众喜爱传播,而且乐此不疲。北宋开国元帅长子和国舅爷的双重身份就是李继隆知名度与战功成反比之根源。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我们先说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后周负责皇宫安全的一把手赵匡胤的心腹大将——李处耕。

赵匡胤做后周将军时,李处耕是赵匡胤账内长官。

赵匡胤做北宋帝王时,李处耕是北宋开国元帅。

李处耕后期高居北宋枢密副使职位。

这个职位算不上北宋军事明面上的一把手,但却是北宋实际掌握兵权的高层领导。

北宋建国伊始,军事上由高怀德、李处耕、石守信等三位把持,李处耕就排在第二位。北宋初期其他的功勋名将,则是在北宋政局稳定之后慢慢出头的。

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耕在北宋的根基深到什么程度?

周世宗逝世前夕,临时任命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负责防卫宫内安全。

周世宗死亡之后,李处耕联系上赵光义,即赵匡胤的亲弟弟,联合组织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李继隆的家族在北宋的根基就是这么深、就是这么根深入皇族万丈。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李继隆为什么能屹立于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不倒,命中玄机尽在于此。

了解李继隆,就离不开刨根问底他的父亲,离开开国元帅长子的身份及与赵家皇族密切之交,也成就不了后来的李继隆。

离开过去不可以谈现在,谈的现在不真实、不准确、充斥虚假与自欺欺人。

赵匡胤死后,亲弟弟赵光义继位,李继隆的亲妹妹则是赵光义的正宫皇后,李继隆是响当当的国舅爷。

这样的家庭按照世俗观念,基本会培植出纨绔子弟,教导出像李天一这样的叛逆之子。但真实社会往往与世俗观念成反比。

真正的世家豪门子嗣一般都竭力向上、心志坚毅、背负家族荣光与使命,成就人生辉煌。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宋史记载,少年李继隆就是现代极其让人嫉妒的那种人,智慧与谋略上远超同龄人,心志与盘算不输于成年人。

文化课功课全A,北宋武术比赛屡屡摘魁,皇家授予的三好学生奖状拿到手软。

李继隆性格上无缺陷,懂得谦虚与内敛,以谦和与示弱姿态周旋于家族与朝堂之间。

家族兄弟几个关系融洽,威信极高,弟弟们均服从于这个大哥。

李继隆的这家庭身份、这皇族根基、这内部威望、这文武双全,让多少人流口水,文雅词叫垂涎欲滴。

文雅词是怎么来的?

从贵族而来,贵对应贱,本来大家都是说流口水,流口水是真实的对嘴巴流水的表述,词准义精。

但慢慢一部分成为贵族,为了表示高人一等,就发明创造了文雅,若不文雅,我不就贱了吗?所以,文雅本质是建立在剥削之上的。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许多人一生追求文雅,与贱词为敌,又用雅词书写贫苦。这就好比,许多人希望做官,却又不愿搭理群众,这都是性格分裂症。

好比上厕所拉粑粑,希望不擦屁屁,又希望屁屁干干净净。

做官与深入群众是一体的,贫苦与贱词是一套的。

皇帝战术抗命不遵

李继隆成为大将军后,曾多次违反宋太宗赵光义的命令。李继隆真正手握军权时,赵匡胤已经去地府见周世宗赎罪去了。

一代明君周世宗临死前任命赵匡胤负责宫中守卫,赵匡胤连将死之人都骗了。

这时候的李继隆应该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妹妹是当朝君主赵光义正牌皇后,父亲军中生前宿敌已然老去,弟弟也在军中位居高位。

李继隆自己又能征善战,军功赫赫辣眼睛。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我们来想想,李继隆为什么敢违反赵光义的命令?我们首先来看赵光义是什么性格?

1、赵光义是文人出身,带兵打仗纯属外行。

要不然也不会制定出打战按既定方针办的笑柄。文人性格小肚鸡肠,凡是在逗号与句号之间谋生,在单字与双词之间摆弄的人。心思较寻常人细腻许多,却也情感冰冷许多。不能说文人诗人都孤独,而是说生来就是个性情冷薄之人,选择了文字职业。

2、赵光义吃相难看,斧声烛影的典故未必是真的。

但是取代亲哥欺负亲侄子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有一天晚上赵匡胤约弟弟赵光义进宫喝酒。赵匡胤当帝王之后,就把汴梁皇宫安全守卫交给弟弟了,自己是从哪对周世宗下手的,自己清楚,千算万算,不如人心叵测。

自己咋对待周世宗一家的,弟弟也咋对待自己。酒喝没喝不知道,第二日,赵匡胤死了,赵光义继位皇帝。关键是,赵匡胤又不是不会生育,赵匡胤大把孩子。

赵光义的性格就是这样,文人多疑且心狠手辣。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面对这样的赵光义,李继隆为什么敢违反命令?

因为亲妹妹元德皇后的缘故,明德皇后是赵光义深爱的美人。李继隆在未被罢黜前,时常进入皇宫参加赵光义家宴。宴席上一来二去,赵光义自然会增加感情。

还有他父亲在军中的曾经下属的支持,虽已过世,恩泽犹在。

宋史记载,李继隆第一次被委派去蜀地镇压叛乱时,他的母亲向他建议可以让他父亲昔日部下分别作副将与偏将,不过李继隆拒绝了。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太平兴国四年,辽军大兵压境,赵光义在皇家书房下旨边塞战术步骤。制定了一套打仗的模板,命令外地将军在与辽军作战及北汉作战时,就按照这套皇帝手书的战术。

赵光义屡次打仗屡次失败,靠着这一指导方针燕云十六州打了多少年,硬是没打下来。

危急关头,众将领的一致意见是仗可以打败,皇帝的面子不可以不给。

否则以后职场升迁穿小鞋。唯有李继隆正面硬刚,喊出了那句惊天地的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上书朝廷陈明实际情况,向众大将说,出了问题一人负责。

辽军是契丹民族,本就人烟稀少,经济匮乏,耶律家族出猛人。靠着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军事制度南征北战,其实辽军国内百姓生活及辽军皇帝自己家事也是一地鸡毛。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第一次幽州之战,因为李继隆拍了拍胸脯。宋军改变作战方针,一战干翻辽军。

李继隆率领大军杀了辽军8万人,俘虏3万人,仅这一仗,消耗契丹生力军11万,还是精壮男子。

在此之前,李继隆率领小分队也杀伤过辽军几千人、几百人,都是小规模战役。在这之后,李继隆追随潘美也打过大仗。

但这一次的幽州之战,把辽军打得人才凋零了,把辽国国力打虚了。

前前后后,李继隆在战场上的抗命不下五次,次次都和赵光义对着干。

世人都说李继隆次次违反太宗命令,次次加官进爵,我想说换一个人试试。

以赵光义的性格,早就该斩了。

赵光义了解李继隆的性格与对皇族的忠诚。

自家人,微不足道的触犯龙鳞,赵光义自会宽恕。

战场与名将看似在塞外,实则在朝堂,战功累累中,勇猛无敌是左手,皇家资源支持是右手,左手加上右手,才能接住这滔天军功。

李继隆和耶律休哥

李继隆生平主要对手是辽军名将耶律休哥,耶律休哥出身契丹皇族,李隆基是北宋皇家外戚。

耶律休哥祖父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三伯父,按照中国传统伦理辈分,耶律休哥算是耶律皇族的正根。血缘关系不出三代,还是至亲至近。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李隆基父亲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核心大将。这二位家族出身旗鼓相当,国内声誉不相上下,胜负都是天注定。

不能说耶律休哥最后败了,就不如李继隆。二位都是国家顶尖军事名将,只不过最后一役,历史选择了李继隆。

战争打的都是金钱,炮弹打的都是流水线工时。

这一战,辽军皇族精锐尽出,还不是普通的精锐,是辽国压箱底的精锐都出动了,这是辽国最后的底牌。

北宋底牌叫做皇家禁军,辽国底牌叫做皮室军。

辽国地处东北,契丹游牧民族,文化传承,传承得不好,主要是也没啥可传承的。

所以起名也很随意,皮室军就是耶律阿保机创建的心腹部队。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皮室军的兵源是从天下精锐部队挑选士兵,建立起辽国最强大的坚硬后盾。

国战说复杂也复杂,是一个国家系统与另一个国家系统的综合抗衡;国战说简单也简单,和源自北京的斗地主逻辑是一样的。

当辽国皇帝把皮室军都交给耶律休哥时,说白了就是辽国没家底了,家底干光干净了,辽国准备破釜沉舟了,谁家打斗地主第一把也不会出大王和小王。

李继隆和耶律休哥这一仗注定要永垂史册。

这一仗发生在989年。也就是1032年前的今天,也是冬天。地点在河南。

辽军为什么派遣了3万皇族精锐皮室军。李继隆把辽国3万皇族精锐皮室军吃掉后,辽国与宋国保持10年太平。

辽国是东墙拆了拆西墙,西墙拆了拆大门,大门拆了拆房梁,房梁拆了就没了。

辽国皮室军就是辽国的房梁。

辽国与宋国保持10年太平不是辽国回心转意,懂得礼义廉耻,懂得慈悲与爱,是辽国偌大的军火库没军火,是辽国宽阔的军营没士兵了。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其实在前一年,也就是988年,耶律休哥率领8万精锐南下。这8万精锐干完之后,才出动的辽国3万国之精锐皮室军。当时,耶律休哥风光无限,攻城略地,无人可挡。

宋军步兵精锐在君子馆战役中被耶律休哥屠戮殆尽。决战的前一年,李继隆才被临危受命,任命为保顺节度使,本质上是以老弱残兵抵抗辽国裹挟举国之怒的皇家精锐。

战役艰难,人心涣散,士兵畏惧辽军如虎。

988年冬,李继隆派遣几百名北宋骑兵精锐进攻耶律休哥,自己率领培训半年的老弱残兵辅助歼灭。

李继隆打仗猛到什么程度?

过往战役中炮弹击中头盔,面不改色,继续进攻,炮弹把身边士兵炸死,李继隆连一秒都不停留,继续进攻。

靠着保家卫国的正义之名及舍生忘死的李继隆将军,竟然暂时挡住了耶律休哥的8万大军。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战场的进攻一方,攻势只要被挡住,下场基本就是慢性死亡。

抗美援朝也是这样,美国黑人团攻势被临时挡住,战争胜负就出现拐点。

从第一次交手战场的表面看,耶律休哥的8万精锐被李继隆斩杀了一万多,宋军死伤肯定也不少。耶律休哥还剩下6万精锐,辽国大本营的3万国之王牌还没出动呢?

怎么战争就出现了拐点呢?

历史战争的胜负永远不是由最后一枚炮弹决定的。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降,也不是何应钦和日本签订日本投降书的时刻。

而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日本在中国的兵力依然数目众多。伪军人数更是多如牛毛,已经出现了拐点。

因为日军战役整体计划受挫了,被搁置了,战场攻势一方攻势只要被搁置,士兵就要做好做俘虏的心理预期。

哪怕,你国的兵力整体并无减少。然而,棋子与棋局的关系。棋子再猛,数量再多,下棋的时候被斩断了一根手指,落棋子的速度就慢了。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耶律休哥的失败就是攻势暂时被李继隆阻挡住的那一刻。

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当战场的一方拿出压箱底的家底和对方干,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这和赌博理论一样,当你在拉斯维加斯拿家底豪赌,三小时之后,你就从贵宾VIP沦为乞丐。

当战场中,你拿的是国家富裕士兵,不是压箱底的,胜利就是真正的胜利。

历史要人们记住,压箱底的王牌军,唯一价值就是威慑。

唯一的功能就是震慑国内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人,震慑国外对领土有觊觎之心的人。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当辽国压箱底的精锐出动的时候,迈过辽军边境线的时候,就已经输了,彻彻底底。

李继隆曾经也被耶律休哥打趴下,败仗堆积如山,但定天下乾坤这一仗,吃掉了耶律休哥。

打得辽军10年安分守己,契丹可是好战民族,李继隆不简单、了不起。

一分为二看李继隆

公心论史,李继隆对北宋朝廷是忠心报效的,对朝堂同僚及账内将官是谦虚待人的。李继隆的军职是凭借战功获取的,并不是父亲与妹妹的恩泽。

何况,明德皇后即李继隆的亲妹妹,是赵光义第三任正牌皇后。提携及赐予机会委派李继隆军中带队的是赵光义亲哥赵匡胤。

赵匡胤在提携李继隆这件事上,应该是无心栽柳柳成荫,本意是对自己心腹大将李处耕地恩泽。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李继隆第一次独立带兵,是奔赴蜀地平乱。李继隆的勇猛与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里就彰显得淋漓尽致。李继隆在与贼兵征战中,跌落山崖,幸得马绳缠绕在歪脖树上,悬空山崖腰部命悬一线。若不是战场以命搏命,在以军功论军职的北宋朝廷,绝不会提携与赏识。

第二次韶州之战,李继隆整个的手臂被敌人特制剧毒之箭射穿,再一次命悬一线,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幸得解药保命。

第三次李继隆率领大军攻城拔寨时,被敌军城墙暗箭射中盔甲,敌方是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正中眉心。只是李继隆身披皇帝亲赐的战神盔甲,坚硬无比,逃过一劫。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李继隆是一名北宋的军事指挥家,也是一名身先士卒的战场敢死队队长。

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有命运的守护,李继隆是勇敢者之一,和李继隆同样勇敢的,有许多都牺牲了。

作战勇敢是名垂青史的基本条件,命运垂怜则是云中梯。

唯有踏着云梯才能让战功接连不断。

研究历史不能特定唯物主义,也不能纯粹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历史解读观。

李继隆弱冠之年,讨伐蜀地贼兵,坠落悬崖时,要是直接死了,也没名将这回事了。

牵马绳子同时承重人和马双重量,要是直接断裂了,也直接结束了。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在命运与生死面前,不要说李继隆是皇族外戚,他就是皇子也不行。

生死之事帝王也干涉不了。这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若无战场上强大的心志与冲天的胆量,面对契丹骑兵畏惧胆寒。命运于危险时分再挽救李继隆十次,李隆基也是个军营小卒子。

历史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奋斗是硬件,能不能成为中心焦点则是软件。

宋太宗赵光义朝,显赫将领当推李继隆。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本人非常厌恶采访名人的成功秘诀,其中的含金量万分之零都没有。

名人是如何成功的,本质上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总结的规律是成名之后莫名其妙分析出来的,看似合理,逻辑缜密,证据契合,本质是虚假谎言。

另外,每个人在历史中都是独立的个体,名人的观点是名人自个的,名人不是因为观点成为名人的,名人是成为名人之后的,社会中才有许多人把他的话当作观点分析的。

社会中的木匠、修电动车的、富士康的保安也许比名人观点更准确、更接近真理。但他们不是名人,社会也不会有人把他们的话当作观点分析。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名人之话,不在乎话,是渴慕成为名人的贪婪人,强硬欺骗自己,把名人的话推向神坛的,编造一套系统和形成一种虚假观念,名人的话就是至理名言就是这么来的。

名人缘何成为名人?

这不完全是名人的错,而是贪心者的错,其实名人成为名人是特殊际遇与时代造就。

从科学角度说,名人与修电动车的话都是荒谬,唯有自己从生活经验中的积累及社会中遭受的毒打及读史书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才是唯一对人生有价值的。

服侍三朝大宋帝王

李继隆的晚年是整体顺遂的,他历经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北宋文人皇帝赵光义、北宋懦弱皇帝宋真宗。赵匡胤在世时,李继隆是小将官,有尺寸之战功。

赵光义在世时,李继隆是大将军,威震八方李无敌。

赵恒宋真宗在世时,李继隆是吉祥物,退居二线的名誉将军。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恒就是写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那位孝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悯农的作者是一顿吃三百只鸡舌的蛀虫。赵恒通过实际行动践行“重文轻武”国策,签订丧权辱国“澶渊之盟”的懦弱之皇帝。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客观情况是通过李继隆的有力打击,辽国国力衰退,辽军精锐损耗殆尽,已经无实力组织大规模军事进攻,宋真宗赵恒为了和平之假象、粉饰四海升平还是签订了“澶渊之盟”。

国之大事,在祭祀,在兵戎。

宋真宗赵恒却只记得了前半句,赵恒一生为帝王时间,三分之二在祭祀祖宗灵位、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

只不过这时候,李继隆在朝堂已经靠边站了,赵恒就没给他安排位置。

李继隆被贬黜是历史规则,不需要理由。

新帝登基,旧臣贬黜,解除兵权,是历史正道。

宋真宗赵恒待李继隆整体是良善的,安置太师高位颐养天年。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不知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赵恒对李继隆的妹妹明德皇后也是格外尊重。

要知道,明德皇后是策划过宫廷政变和赵恒抢夺皇位的。

经常读历史就会明白,没有真正的善人,也没有真正的恶人。

后世都痛恨赵恒签订“澶渊之盟”,这是因为国之大事,公德有亏,且为巨亏。

但在私德上赵恒算是品德高尚,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发动宫廷政变的仇人,还服侍终老呢?

赵恒对李继隆,偶尔允许作为副帅随军出征,但自从赵恒继位开始,李继隆对北宋朝就是军队“边角料”。

赵恒秉承一个原则,李继隆位高权重不能不照顾,前朝重臣不能多照顾。

赵恒与李继隆的相处中,尺度拿捏得刚刚好。既不留下清除旧臣的名誉瑕疵,也不允许旧臣进入自己为首的汴梁权力中心。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李继隆后期的唯一实职是镇安军节度使,在河南省内,这不是明升暗降,这是实实在在的降职。

李继隆后期也曾短暂地被赵恒启用,与两宗丧事有关系。

1、一是亲妹妹明德太后逝世,进入汴梁皇宫,赵恒心软念及旧情安排随军出征。

2、二是李继隆母亲逝世,进入汴梁城区,赵恒短暂地将其官复原职,但很快又被剥夺。

这都符合历史的规律。整体来看,李继隆可以称得上三朝元老、成为北宋赵家三朝皇族的座上贵宾,权力及名誉远超父亲李处耕。

李继隆也未曾借助妹妹攀登官职。北宋朝前三位皇帝都对李继隆尊崇有加。

官方公认北宋第一,服侍3朝君王,摧毁辽国战神,保大宋太平10年

历史的外像都隐藏在历史细节中。宋史记载,李继隆品性谦虚谨慎,君臣之礼从不逾越。

历史告诉我们,精明的将军永远都是熟悉朝堂政治的高手,莽夫只配提起生锈的杀猪刀,以捅刀子的数量与猪嚎叫的时间换取日用资财。

李继隆执掌帅印与驾驭军中百将,左手写的是如履薄冰,右手写的是心理征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