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大代表建议重修圆明园,该不该重修?专家:破坏式修复不可取

人大代表建议重修圆明园,该不该重修?专家:破坏式修复不可取

圆明园又称“万园之园”,宏伟壮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说是中国清代以前文化、艺术、建筑等诸多领域的集大成者,称其为博物馆并不为过。圆明园的重大历史意义,无需笔者赘言。然而,圆明园终究毁弃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诸多文物流失海外。曾经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留给我们的仅仅是残垣断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特别是雄厚的综合国力,重建圆明园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因而,人大代表阎建国就提出重建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人大代表建议重修圆明园,该不该重修?专家:破坏式修复不可取

对此,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对人大代表阎建国的建议进行了批复。回复指出,圆明园的重修应该“慎重论证”,委婉地拒绝了重建圆明园的提议。其实,按照我国的综合国力,完全有能力1;1重建一个圆明园。比如浙江东阳就重建了一个圆明园,还原度极高。但代表的提议是在圆明园旧址上重修,这本身就是一件大事情。重新修一个很容易,可原来的味道就失去了。

人大代表建议重修圆明园,该不该重修?专家:破坏式修复不可取

我国对于重大遗址的还原,都是采用了保护性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比如洛阳的应天门遗址、明堂遗址、天堂遗址等隋唐古建筑,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原性的修建,目的是进行保护性展示。圆明园不一样,见证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屈辱,更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活化石。

人大代表建议重修圆明园,该不该重修?专家:破坏式修复不可取

媒体评论员刘雪松是一位资深的媒体方面专家,从媒体传播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话题不是应该暂且按下不表,而是应该就此罢休了

。刘雪松的观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修与不修要看修的条件是否具备。对此,刘雪松指出历史文物应该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一边大肆修建赝品,一边坐视文物的流失,更不能一边进行

破坏式修复

,一边讨论无意义的话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未经慎重考虑的修复无异于

。换言之,毁坏式修复不可取,特别是对重大历史遗址,尽可能地恢复原貌比贸然重修更有意义。

人大代表建议重修圆明园,该不该重修?专家:破坏式修复不可取

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但凡是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不修圆明园,就如同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些事情是不能忘却的。况且重修之后圆明园,又能不能达到先人的高度?能不能做到修旧如旧?倘若不能做到的话,就不要去盲目尝试。就算是做到了修旧如旧,又如何给子孙后代交代呢?

人大代表建议重修圆明园,该不该重修?专家:破坏式修复不可取

因而,国家文物局的回复与媒体专家刘雪松的看法,从长远角度来说,还是非常有见地的。一个残破不堪的

考古遗址公园

,更能让子孙后代铭记屈辱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也更为直观。再者,圆明园本就是皇家园林,毁坏式修复也能部分恢复了皇家奢华生活的景象,反而弱化了圆明园历史伤疤的历史作用。毕竟,家长带孩子去圆明园参观,就是为了告诉孩子们“

勿忘国耻,建设强国

”的百年夙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