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雪中悍刀行》:李义山篇

在《雪中悍刀行》中,有刀光剑影的江湖,有暗藏杀机的庙堂,一位位风流人物在同一个时代中崛起,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在江湖与庙堂之间,大概还有一个地带,那是谋士的棋社,以己之才谋算天下。北凉同样有这样的存在,常年居于听潮阁......

《雪中悍刀行》:李义山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义山,字元婴,北凉王府第一清客,在阴暗潮湿的听潮阁顶楼生活了二十年,披头散发,形容枯槁,无论是在江湖还是庙堂,名声都是不显,但是,若是真正了解他的存在,谁敢轻视于他?大门不出,便知天下事,亲手作出相评、胭脂评,又岂是一般人?

其实,李义山这个名字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诟病,嘲讽总管是一位缝合怪,只会东拼西凑。“李义山”这个名字总管借鉴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他的字是义山,“毒士”之名则是来自于贾诩。不过,虽有借鉴之处,却不得不承认总管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角色。

春秋国战,人才辈出,策士璀璨,徐骁身旁便有两人,并称为他的左膀右臂,左赵右李,大体上是一人谋略一人决断。其中,赵长陵擅长阳谋,李义山侧重阴谋,众多有损阴德的绝户计皆是出自他手,西蜀破国,他提出高于车轮者,无论妇孺,皆杀,以至于蜀州至今提及李义山都可让小儿止啼。

《雪中悍刀行》:李义山篇

但是,万万不能以为李义山只会绝户计等阴险谋算,战争的最终目的终究是为了和平,在国战中,尸横遍野,以杀止杀是不得已而为之。

李义山是当之无愧的全才,无论是带兵治政,还是庙算运筹,都是信手拈来。九国混战,他只是被赵长陵的锋芒遮掩,施展不开,连赵长陵也是心怀愧疚,他在世,只会让李义山无法尽全力而为之。然而恰恰是李义山让出的这一小步,令他们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帮助徐骁马踏六国。

在黄龙士眼中,天下谋士无数,被他考评上上的不过九人,毒士李义山位列探花。在王祭酒眼中,李义山才是春秋第一谋士,赵长陵、纳兰右慈都是超脱不了一个时代的视野,算不得最头等的谋士,而黄三甲则是把棋子全部打散了却拢不起来,但是李义山可以。

《雪中悍刀行》:李义山篇

摔玉容易,补玉何其难?

春秋国战后期,徐家军无形中被分为两派,一派以李义山为首,西垒壁之战后主张徐骁立即北上返京,另一派则是以赵长陵为核心,一鼓作气拿下半壁江山后,竭力主张割据自守以谋划江而治,再打一场类似西垒壁的大战,以此来决定天下归宿。

这是徐家的一个岔路口,最终的结果是徐骁封王就藩,李义山造就了徐骁“家北凉,赵天下”的格局,而像吴起、徐璞等徐家大将则心灰意冷选择离开军伍。

另外,在徐家内部还有一个纷争,谁来执王旗?姓徐还是姓陈?这又是一场赵长陵与李义山的“争斗”,只是赵长陵英年早逝,这一派缺少了主心骨而落败,最后又似乎决定了陈芝豹的单骑赴西蜀。

李义山说过,北凉一旦交给陈芝豹,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北凉更好,天下更坏。

《雪中悍刀行》:李义山篇

他的立足点好像一直如此,从来不是一家一姓,而是放眼整座天下,不过,他也是人,对于北凉的感情,他比谁都深,呕心沥血,哪怕病死之后,也为自己的弟子留下十六策与三十四议。

整座天下,李义山最无愧北凉,只是可惜不能再活得久一点,否则龙椅之上坐着的未必不会姓徐。

最后,也不知他是否知晓纳兰右慈对他的那份爱慕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