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那是高级首长,别乱想了

国之改变,先从变革与战争开始,有流血牺牲,才会有变革的成功,变法者无一不是身先士卒投身革命事业。许多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与家人分别,与骨肉分离。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更有人穷极一生,再也无法与家人团聚。

在抗战时期,一张小小的报纸引发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名年轻的小战士看着报纸上陌生又熟悉的照片声称,首长似乎很像他的父亲。

指导员都笑他胡思乱想,那是中央领导人,哪里就成你的父亲了?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那是高级首长,别乱想了

一、思念父亲

作为四十六军一名普通的士兵,邓贤诗努力向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学习,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不起的人。邓贤诗不断了解革命领导人身上的故事,努力向优秀的人看齐,通过报纸书籍,他学到了许多革命道理。

也恰恰是这张四四方方的报纸,牵起他与父亲之间奇妙的缘分。

邓贤诗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只有母亲为家庭操劳着,母亲曾经告诉他,父亲在他还未出生时,就已经参军打仗去了,这么多年没有得到过父亲的一丝消息,不知父亲如今是死是活。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那是高级首长,别乱想了

邓贤诗不知父亲长什么样,家中只有一张模糊的照片,不断被母亲摩挲着,照片里的父亲还很年轻,或许是这么多年过去母亲太过思念父亲,常常会拿着照片喃喃自语。

邓贤诗内心对父亲的渴望也愈发强烈,他抱着对父爱的憧憬,也参加了革命军,邓贤诗想要找到父亲,说不定,父亲还在人世,他也想参军打仗,有所成就。

二、母亲去世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邓贤诗的母亲由于常年劳累,身体落下一堆病痛,加上战乱颠沛,整日活在提心吊胆之下,终于拖垮了身体,一病不起。

那时候正值战争时代,没有医治的条件,很快就撒手人寰了。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那是高级首长,别乱想了

母亲一直在等父亲回家,哪怕是病重时,也会常常拿出父亲曾经寄回家的家书反复阅读,摩挲着那张仅有的旧照片喃喃讲述着她与父亲的曾经。直到去世前夕,邓贤诗的母亲一直呼喊着丈夫的名字。

带着对丈夫的遗憾,邓贤诗的母亲去世了,几经辗转得到妻子的消息后,邓华想要将儿子邓贤诗接到身边抚养,可是条件不允许,战乱年代逐渐断了消息。

邓贤诗一直在等待着父亲的消息,可是一直都没有父亲的音讯,对父亲的了解,仅限于那张模糊的照片,和母亲留下的家书。

父亲邓华已经很久都没有再往家中寄回家书了,若是父亲还在,必定会与家人联系报平安的,这么久都没有消息,也许战场枪炮无眼,父亲早已不幸牺牲了。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那是高级首长,别乱想了

三、找到父亲

在邓贤诗的眼中,虽然自己从未见过父亲,可他却觉得父亲是个大英雄,他想要像父亲一样,顶天立地,好男儿应该去参军入伍,于是邓贤诗选择参军,加入了四十六师。让邓贤诗没有想到的是,他与父亲会因战争重逢。

一九四九年,十五兵团一鼓作气攻入广州,剿灭了企图逃窜的敌人,广州得到解放。一时间,举国上下欢腾,都在为广州解放而庆祝,报纸上更是铺天盖地的消息,第一时间报道这一喜讯。

记者将叶剑英、陈赓、邓华三人的合照刊登在报纸上,大力宣传三位将领的光荣事迹。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那是高级首长,别乱想了

邓贤诗在报纸上看到了叶剑英、陈赓还有邓华的照片,邓贤诗总觉得邓华有些眼熟,邓华和家中的亲叔伯有些相似。

当邓贤诗经过反复的对比,发现邓华确实是自己失踪多年的父亲。

邓贤诗将这一消息立刻告诉指导员,可是指导员却并不相信邓贤诗所说的,心里想或许是邓贤诗太过思念父亲,错把领导认成亲人

。邓贤诗十分确定,邓华就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常看的那张照片一样,这件事不知为何被邓华知道了,他找来了邓贤诗,想要探个究竟。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那是高级首长,别乱想了

果不其然,经过盘问,邓贤诗确实是邓华的儿子,只不过当初邓贤诗还没有出生,邓华就已经离开家参军了。起初还能与家中有联系,可是战乱逐渐让他失去了家里的消息,因此,他只知自己有个儿子,却连儿子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让邓华想不到的是,他想要见的这个小战士,就是自己的亲儿子,阴差阳错让这对父子相遇。

结语:

邓贤诗找回了父亲,可惜母亲已经去世父亲果然如同自己想象那般厉害,不仅杀敌卫国,还成为军中高级首长。邓贤诗此后一生都以父亲作为自己革命奋斗的榜样,他也终于成为了像父亲一般的人,对国家对革命奉献一切。

时局动荡不安,是无数革命先辈无私奉献,付出自己的一切,只为了劳苦大众能脱离黑暗的苦难,过上更好的日子。先人的付出后辈不能忘记,时刻铭记于心,常常以前辈作为自己努力的榜样,用饱满的热情,去热爱自己的国家,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