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网友们好,非常感谢朋友们打开小编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开诚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识和看法,如果说接下来的内容哪怕能对您产生一些小小的快乐,笔者将不胜荣幸!

清王朝时期的帝王拥有众多的嫔妃,那么自然也就儿女成群。我们熟知的很多亲王、郡王、阿哥之类都是皇帝的皇子,这些大家就算不读过史书,也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但是其实不止是皇帝的儿子有这些等级区分,他的女儿们也存在着这类等尊论高贵的,比如皇后所生的女儿则成为嫡生,那么他在其尊称前面会加上“固伦”二字用于辨识她乃皇后所生,地位高出其他公主一筹,而那些贵妃嫔妃生出的则在其尊称前加上“和硕”二字。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乾隆时期的和敬公主是清朝的最后一位嫡公主,而乾隆只不过是清朝中期的一位皇帝,后来的皇帝所立的皇后都没能给皇帝生一女,这或许与清朝针对皇后的人选有很大的关系。皇后的人选需为满人,而且要求地位出生尊贵,那么大多数皇后其实都是迫于政治需要立的皇后,并不是选择皇帝最喜爱的妃子立后。皇帝面对后宫如此多的嫔妃,假如皇后并不能让皇帝满意,那么自然她所生的子女都会少。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心肝宝贝,这一点在皇家的和敬公主也着实体验了一生。她母亲与乾隆的感情很好,爱屋及乌,所以乾隆对于和敬公主的疼爱对于当时的清王朝来说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和敬还小的时候就能够跟随她的哥哥弟弟们一起读书,这等殊荣其它公主只能羡慕的份。古代的公主们岁说出生娇贵,但也有很多的无奈,比如就是你长大后要嫁到哪里并非由你说了算,而是由皇帝针对当朝的政治局势来为公主们选择婆家,这么一来,公主们的命运进本上都属于政治联姻。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和敬公主的婚姻也不例外,后来乾隆把他嫁给蒙古的一名王公贵族色布腾巴勒珠尔,按照平常的习俗,公主的后半身基本就要远赴蒙古生活了,但是乾隆破天荒的把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他在京城为和敬建造了一座不亚于其它王爷规模的府邸。这下不但打破了清王朝先前的诸多先例,就连后世的我们去解读整个大清朝都是独一唯一的。比如出嫁蒙古的公主留在京城,比如建造和亲王同规模的府邸,比如高于其他留京公主2.5倍的每月俸银等,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以上种种破例,或许是出于对皇后的喜爱吧,当初皇后剩下的儿子本就已被乾隆私下里立为储君,只可惜的好景不长,后来该皇子就夭折了。对于丧子之痛的皇后来说,那段日子每天都以泪洗面,不久就身患重病,后来也没能活多长命就去世了。因对皇后具有非常深刻的感情,在皇后去世后,乾隆基本上可以说把对皇后的那份感情都寄托到了女儿身上,和敬公主是皇后留下的唯一骨血,乾隆怎舍得让他远赴蒙古生活呢!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和敬公主留在京城,其实相当于蒙古的色布腾巴勒珠尔来京上门,因为婚事以成,公主留在了京城生活,皇帝还为他建造了宏大规模的府邸,这么一来身为公主的驸马爷,自然也留在了京城。这乾隆明摆着嫁女,可实际上干的是招上门女婿的事,对于色布腾巴勒珠尔来说,即便知道是这样,那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家是皇帝嘛!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后来,和敬公主与驸马爷也是颇为的相爱,两人一生有5个之女,但是根据当时史书的分析,两人其实不止5个之女,但只被史册记录了5个。乾隆对和敬公主的孩子也是颇为的照顾,不仅给他们的孩子取过名字,而且各种奖赏也不亚于皇帝自己的亲皇孙。

清朝最后的嫡公主,一生受到皇帝恩惠不亚于亲王,为她屡次破先例

虽然用我们今天的观念看来似乎没什么差别,但是对于曾经对尊卑看得很重的帝王家庭来说那就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了。这种事只要被众人所知,即便皇帝没有其他的封赏,你出门办事,别人也会礼让三分,这就足够了。

后来的和敬公主与其驸马爷一算一生相爱,虽然夫妻俩离世时间相隔甚远,但他们俩都活到了60多岁才去世的,想必当时很多四五十岁就病逝的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并且有很很多个子女,无论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子女都颇受皇帝的照顾,她的这一生也算活得相当的不错了。带着诸多的荣耀走完一生,还给后世留来一座历史府邸纪念,实属不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