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为何他死后,刘禅却不允许给他建庙?

提起蜀汉后主刘禅,大家便会想起一个词“扶不起的阿斗”。他老爹刘备从卖草鞋起家,凭借个人魅力笼络了一批文臣武将,然后开创了蜀汉江山。在临终之际,又为他铺好后路,让丞相诸葛亮辅佐于他。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为蜀汉事业殚精竭虑,最后病逝在五丈原。但刘禅最后却亡了国,还在司马昭的宴席上“乐不思蜀”,这岂不是昏君所为?那刘禅真的有这么不堪么?其实并非如此。

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为何他死后,刘禅却不允许给他建庙?

章武三年四月(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享年63岁。在病逝前夕,刘备叫来了辅政大臣诸葛亮、李严。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这份信任自然感激涕零,所以向刘备保证道:“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让刘禅给诸葛亮留个好印象,刘备又特地留下遗诏对刘禅说:“你与丞相在一起共事,对他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章武三年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改元建兴。在继位初期,刘禅听从父亲的话,让丞相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在这一阶段,刘禅基本上无事可干,相当于一个傀儡。为了实现刘备天下一统的愿望,诸葛亮五伐中原。但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的数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本人也累死在了五丈原。

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为何他死后,刘禅却不允许给他建庙?

诸葛亮死后,刘禅痛哭不已,但他之后的做法却令人费解。诸葛亮生前曾上表称自己没有太多的资产,仅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连冠服都是由朝廷赐予,儿子也只能自给自足。而刘禅并未相信诸葛亮的上表,在他死后亲自派人前去查证。后来蜀汉各地上书为诸葛亮建庙,但刘禅却以不合礼制为由拒绝了,蜀汉百姓只能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

按说,凭借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建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刘禅为何拒绝这一合理请求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把持朝政时间太长,让刘禅没了存在感。当时人们只知丞相,不知皇帝,说诸葛亮权势滔天也不为过。刘禅虽然贪图享乐,但也不是没有任何政治野心的帝王,所以在诸葛亮死后,便对他进行了报复。而且因为诸葛亮的连年北伐,导致蜀汉国力衰弱,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刘禅对诸葛亮既充满感激,又心怀怨恨。

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为何他死后,刘禅却不允许给他建庙?

因此当蜀汉百姓提出为诸葛亮建庙时,刘禅便找借口拒绝了。直到景耀六年,诸葛亮死后29年,刘禅才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为诸葛亮在沔阳立庙。那刘禅在亲政后表现如何呢?是否真如大家所说的“扶不起”呢?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在刘禅亲政后,他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和睦相处,慢慢恢复了国力。当越隽郡夷人作乱时,刘禅又派张嶷平定叛乱,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维护国家统一。如果刘禅没有能力,为何又能独掌朝政29年呢?

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为何他死后,刘禅却不允许给他建庙?

而他之所以亡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宠幸宦官黄皓。如果不是黄皓在朝中为非作歹,那蜀汉不一定会灭亡的那么早。当然,除此之外,蜀汉的灭亡还与后期人才缺乏有关。至于刘禅在司马昭宴席上表现出的“乐不思蜀”,小编认为也完全是他自保的一种手段。当时他已沦为亡国之君,如果还表现出对故国的留恋,那司马昭必定不会让他久存于世。只有表现的无脑一点,那才能降低司马昭的戒心。而刘禅也确实靠着这一招安乐地度过了余生。因此,刘禅并非像传说中那般无能没主见,只是贪图享乐罢了!而他在亲政前期的表现,也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