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极芯通讯为5G基站“补盲”

极芯通讯为5G基站“补盲”

[前言]技术创新要通过赋能千行百业而体现,更需要无数创业者以新思路来呈现。新年伊始,《5G创业者说》访谈节目第二季来了,该节目由GSMA 5G创新与投资平台(5G IN)推出、科技行者支持,以分享创业者的创新故事。

来源丨科技行者

作者丨Miss周

基站部署是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必经之路,但到了5G时代,运营商部署基站却迎来了难题。

由于5G采用的频段较高,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衍射能力越弱,这就导致辐射范围小、穿透能力有限、室内覆盖困难,传统的宏基站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传统的DAS基站覆盖方式,给运营商带来工程实施、扩容、演进、管理和运维等一系列难题,于是业界强烈呼吁——小基站(Small Cell)来“补盲”。

小基站,顾名思义,体积相对小,重量约2-10千克。发射功率低,约100mW-5W。按照功率可以划分为微基站(MicroCell)、皮基站(PicoCell)和飞基站(FemtoCell)等不同类型,具有部署灵活、施工简单、扩容简单、管理和运维便捷的优势,比如在高铁、老旧居民区改造、大型酒店等已经装修好的场景,如果再建宏基站,选址就会比较困难,而小基站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另外,在大型写字楼、大型赛场、机场、高铁车站等人流多的地方,小基站能够解决除通话以外的其他需求,如果单纯用宏基站覆盖,成本难以承受。

极芯通讯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极芯通讯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提供5G大规模分布式小微基站和小规模宏站核心芯片组的创新企业。极芯通讯总裁徐国鑫博士接受科技行者专访时表示:“5G真正的深度覆盖需要一个新模式。”

公司成立两年多以来,极芯通讯推出了全球第一颗支持O-RAN标准的5G基站数字前端芯片——梅里UC1040,以适应5G多应用场景下的定制化需求,据官方称“UC1040已经被大多数小型/微型基站设备制造商所认可和采用”。

以下是科技行者对极芯通讯总裁徐国鑫的访谈实录(经整理)>

科技行者:极芯通讯成立于2019年,当时成立的契机和缘由是什么?

徐国鑫:2019年5G正好是在大发展的时候,当时不仅是传统上的大设备商能够布局,更多的小设备商也能参与。由于5G的算法和开发难度极大,需要有一个底层平台(芯片)来支撑。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建了公司。

科技行者:这时候我就很好奇,极芯这个名字的由来。

徐国鑫:极芯的“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我们要追求物理极限;第二是我们要给客户的产品上有一个极致体验。

科技行者:物理极限和极致体验,这就蕴含了一个企业愿景。

徐国鑫:对。

科技行者:公司成立两年多以来,目前主要成果如何?

徐国鑫:我们经过两年努力,已经推出了第一款芯片「梅里UC1040」,是专门用于5G基站的射频单元的一个关键芯片。在传统上都是通用器件来搭建,在功耗、成本和性能上都满足不了小基站或基站的需求,而梅里UC1040把整个射频单元里最重要的核心芯片解决了,能够让整个射频单元的成本、功耗和性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科技行者:接下来我想了解技术性问题,我们知道基站有不同的规模,比如宏基站、微小站,这些基站各自占一个什么比例?分别适用什么场景?

徐国鑫:5G的整个特色是各种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宏基站主要是解决了大规模覆盖的问题,我们在室外很多地方都能够无缝通信。但同时,5G其实也可以做到精细化覆盖,比如室内、医院、工厂等这些需要有特殊覆盖环境的场景,传统的宏基站无法支撑,所以就得有一些特色的基站来支撑。

科技行者:5G对这一产业发展构成了哪些直接和间接影响?

徐国鑫:传统上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在做宏基站覆盖,到5G时代之后,因为有更多的应用场景,需要有更多的基站公司参与进来,这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基站出现,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大型企业是不能完全覆盖5G所有的应用场景的,这就催生出非常多有特色的基站公司进来,这和2G、3G、4G时代有很大区别。

科技行者:目前制约微小站发展的市场痛点和阻碍是什么?

徐国鑫: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态问题」,5G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需要前几代的积累,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开发这些产品难度非常大,需要一段时间发展技术、培养生态,让更多公司有机会参与进来,逐渐完善它们的产品,逐渐根据应用场景来定义它自己的市场分段,到那时才会有一个大发展,所以微小站目前还处于孕育期。

而且,大基站没办法满足5G时代各种行业应用,比如室内覆盖,传统上的室内覆盖只要有信号就可以了,因为它容量没有那么大,而在5G时代尤其是未来与AR/VR融合发展之后,它们对数据带宽容量的需求量非常大,它就不仅仅是覆盖能解决问题,所以真正的深度覆盖(包括容量覆盖和信号覆盖)都需要有一个新模式。

这时候就催生了很多新的基站形态,比如室内覆盖的基站、小基站、一些行业应用基站等,行业正在呼吁这样的解决方案。

科技行者:极芯是早早就看到潜力然后去布局。

徐国鑫:芯片行业一般要领先行业发展,芯片开发的周期通常在两年左右,所以一定要预判到未来的市场和产业环境,再开发自己的芯片。

科技行者:您刚刚提到生态,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的共建,极芯此前跟GSMA有过接触和了解,您对于未来与GSMA的合作有什么期待吗?

徐国鑫:GSMA是一个全球性组织,5G也是一个全球化标准,所以GSMA平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这个平台可以解决中国和全球设备商的痛点问题,这是我们期待

与GSMA深度合作的原因,另外,我们有一个更大的期望,能够做到国际化,建立更好的生态。

科技行者:个人感觉市场的一个现状是,相比IT互联网行业,通信领域的创业公司数量偏少,您觉得这个领域的创业创新规律,与IT互联网有何不同?

徐国鑫:IT行业只要有新的创新点就可以很快建立并且推向用户,但是通信领域创新比较艰难,它需要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比如移动通信从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到现在的第5代,需要有历史积累,这是非常大的门槛,所以不仅仅说我们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解决很多历史问题,所以历史积淀很重要。

科技行者:看来历史积累和生态合作,是通信行业的黄金法则。最后,作为芯片公司,您怎么看待目前的缺芯问题?

徐国鑫:缺芯问题有四个原因。第一是整个市场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暴涨,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芯片;第二,像新能源汽车这类的新需求出现,也需要更多的芯片来支撑;第三,很多产业的恐慌性备货,加剧了产能的紧张程度;第四,产业链的升级或产业链的重构,也会加剧这一问题,传统的厂商在生产备货,新的厂商又挤进来,更加剧了产能的紧张。

缺芯问题应该在两年左右可以解决。

-

本文由科技行者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