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自垂帘听政开始,掌控大清朝政近半个世纪,光绪登基后随着慈安皇太后暴毙,甲申易枢打击恭亲王奕䜣,慈禧一步步地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堪比皇帝。

光绪皇帝只比慈禧早死了一天,早民间也是众说纷纭,很多人相信,慈禧一直害怕死在光绪前头,遭到他的打击报复,所以慈禧在死前派人秘密毒死了光绪,然后才放心咽气。
光绪皇帝虽然只有38岁,正值壮年,但清朝皇帝的身体从乾隆以后就一代不如一代,咸丰皇帝更是短命,只活了三十岁。光绪一直体弱多病,戊戌变法失败,庚子之变珍妃被扔到井中给光绪的身心都带来了莫大打击,光绪的早逝并不让人意外,唯一的疑点就是他死在了慈禧的前一天。
但光绪的死并不能撼动大清王朝的根基,毕竟他的皇帝只是一个名号而已,谁当都一样。而慈禧的这个位子可就不是谁当都一样了。
慈禧因为痢疾而离世,早在几个月之前就腹泻不止,面容憔悴了,是一点一点被耗死的。因此不同于急性病,说死就死了,慈禧在吹灯拔蜡之前翻来覆去就是不咽气。
慈禧在坚持等到光绪驾崩的消息后,终于可以安心的布置后事了。就在慈禧弥留之际,说了一句话吓跑了李莲英,吓哭了隆裕太后,耐人寻味,“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很多人人为这是慈禧太后在死前对自己一生的否定,说她自己已经意识到大清国是因为她才垮掉的,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慈禧太后不让女人干政的原因是她认为后人(准确的说就是隆裕太后了),根本不具备像她自己那样的能力。不论旁人如何看待她的垂帘听政,但在慈禧看来,咸丰在承德驾崩后是她一个人在收拾这套烂摊子,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南退法国人,北据沙俄,有了所谓的“同光中兴”。
慈禧太后知道隆裕太后的水平跟自己相比差远了,好比唐朝的韦后、太平公主,想效仿武则天。可惜没有那个本事,被李隆基收拾了。慈禧临终是希望满汉大臣,前朝后宫能和衷共济,共渡难关。
为了避免重蹈明朝灭亡的覆辙,清朝对于太监干政有着严格的限定,即便红极一时的李莲英也不敢干涉朝政,只是专心伺候慈禧,小心翼翼,慈禧离世后他便识趣儿的把那些被赏赐的宝物全部上交,领“退休金”回家去了。
而隆裕太后担心朝臣不让自己垂帘听政,赶紧去找摄政王哭诉,隆裕太后第二次哭就是袁世凯给她讲法国大革命故事的时候了。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虽然能耐不大,但也算识时务之人,意识到大清气数已尽,最终决定和平退位,大清朝寿终正寝。
而慈禧在弥留之际所担心的,也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