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光绪帝3岁登基,两宫皇太后慈禧、慈安垂帘听政,张作霖则于这年3月出生在奉天的偏僻农区,长大后,张作霖为了生计干过许多事情,后来又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张作霖进了清军部队,由于作战突出,升任为了骑兵哨长。

不过在1895年,清军移防,张作霖就离开了清军部队,回到老家又做起了兽医,但他和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的女儿赵春桂步入了婚姻,第二年间,张作霖经人介绍,加入到了绿林董大虎匪部。
光绪二十八年,张作霖受到新民府受招抚,4年后张作霖被盛京将军任命为了五营统带,其势力步步提高,而溥仪即位时也才几岁大,并不懂事,但清朝廷的官员却是暗流涌动。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作霖因镇压革命而被清廷看中,从而担任了关外练兵大臣,被赐予顶戴花翎,之后张作霖又趁机掌握了奉天省的军政大权。
清朝的最后一点蜡烛已经燃尽了,张作霖很清楚,但他还是致电袁世凯,表示有武装勤王的意思,这一做法并不是为复辟,而是张作霖明白此举有益于自己,一是可向世人表明自己并非忘恩负义,二是进京勤王后,有很大可能能够扩大他的势力。
一箭双雕的事情,张作霖自然乐得去做,后来在1917年,张勋复辟,张作霖又是怎样的态度?因奉天巡防营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参与复辟,张作霖便夺取了他的兵权。
张勋让张作霖担任东三省总督,并且要求他入关勤王,张作霖却是立即去找了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人段祺瑞,表明自己一切听从段总理的吩咐。张作霖清楚,此时如果他进京勤王,所得到的不过是有名无实的宣统皇帝的一句赞赏和一些空头衔,而他还会被“进步人士”排挤,这时候进京勤王,弊大于利。
不过张作霖从宣统皇帝溥仪那还是得到了好处,虽然人人都说封建王朝已经结束,中国已经没有皇帝,反对帝制,但在不少大军阀的眼中,溥仪还是特别的,张作霖这人鬼机灵,两边都不公然撕破脸皮,也都捞着了好处。
宣统皇帝的名号,可以增加张作霖在政治上的光彩,博得一个好名声,并且进一步控制满蒙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1924年11月,北京政变发生,宣统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张作霖得知后表现得非常愤怒,还立即派人去周旋,告诉溥仪,他无需过多担心,然而这不过是张作霖的“表面伪装”,什么话都可以说,至于会不会这么做,就另当别论了,当真你就输了。
虽然张作霖不可以拥立溥仪复辟,但溥仪住进天津的张园,张作霖和他还是有联系的,两人称不上好,但就是存在着些联系。
在溥仪的自传《前半生》中,他讲到了与张作霖面对面见面前后的情况,张作霖通过末代皇后婉容的父亲,送了他十万元,同时提出见一面,但前清遗臣是反对,认为溥仪是皇帝,张作霖不过是个军阀。
不过溥仪还是去曹家花园见了大元帅张作霖,而张作霖一见到已经退位的溥仪,还是当即下跪,说道:“皇帝好!”
至于张作霖为什么要选择跪下?其实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张作霖的壮大与清朝廷是有关的,其思想也有君臣理念;然后就是张作霖并不认为向溥仪跪下是件可耻的事情。
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在不少人心中,当过皇帝的人仍有着“皇帝”的名分,张作霖跪下叩拜溥仪,也不会让那些遗臣特意就此事生出事端。